科室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室导航 - 内科部 - 肾脏内科 - 科室动态

【学术会议】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肾内科系列继教会3- 慢性肾脏病相关非特异性感染及透析感控优化管理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11月10日电(肾内科 王炜 李月红电)

  11.7日肾内科主办“慢性肾脏病相关非特异性感染及透析感控优化管理”国家级继教会,邀请到北京市肾脏病学界大咖授课,内容精彩纷呈,临床实用。

  

  第一时段由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肾内科主任肖跃飞教授和北大首钢医院肾内科主任赵海丹教授共同主持。

  

  中华医学会肾病分会候任主委、解放军总医院肾脏医学部主任蔡广研教授详细讲授运动相关肾损害的研究进展,运动相关肾损伤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诱发原因、预防措施和治疗手段。随着年轻人参与马拉松、高海拔爬山、长距离竞走、大运动量的健身等运动的增多,不适当饮水,过多饮用碳酸饮料和高糖饮料,易导致运动相关肾损伤,出现蛋白尿和血肌酐增高,肾损害与地域、环境、温度和饮食等密切相关,提倡健康科学的运动。

  

  中华医学会肾病分会委员、空军总医院肾内科伦立德教授介绍了慢性肾脏病相关性肌少症的流行病学、发生机制、诊断、危害和治疗。图文并茂,强调早期功能锻炼、抗阻力训练、设计小剂量个体化运动的重要性,避免CKD患者出现严重肌少症,可提高生活质量。

  

  中华医学会肾病分会委员、北京医院肾内科主任毛永辉教授针对血透患者心源性猝死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从基础心脏病、老年、糖尿病、透析处方、低钾透析液及CKD-MBD等多角度分析其发病特点,结合文献和典型病例介绍了透析患者ICD植入指征。

  

  第二时段由肾内科主任李月红教授主持。

  解放军总医院全军肾脏病研究所副所长孙雪峰教授介绍了2021年中国肾性贫血诊治临床实践指南。详细阐述了肾性贫血的定义、鉴别、监测和治疗原则。介绍了每种药物的应用时机、治疗目标、注意事项和剂量调整原则,对新型口服药HIF-PHI抑制剂、特殊类型患者如老年、儿童、AKI、肾移植患者的肾性贫血治疗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肾内科主任李冀军教授介绍了围透析期慢性肾脏病管理规范,重视CKD5期和透析前3个月的管理,从贫血、CKD-MBD、营养、治疗模式选择、教育及随访等方面,强调全面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透析时机和肾脏替代方式,提前建立血管通路的重要性。

  

  北大人民医院内科教研室副主任、肾内科隋准教授分享一例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病合并肾性贫血的病例,清晰的鉴别诊断思路,体现了丰富临床经验。针对CKD患者HIF-PHI抑制剂的应用,强调根据营养状态、体重、既往EPO剂量、网织红细胞比等进行起始用量选择,避免血红蛋白增长过快、过高。

  第三时段由北京民航总医院肾内科主任王铠教授和我院李敏侠副主任医师共同主持。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分会会长、北大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周福德教授结合自己的临床 经验和2021版KDIGO指南,详细介绍了原发性膜性肾病的诊治进展,强调了抗PLA2R检测在诊断、随访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性,对比了不同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CNI类药物(环孢素、他克莫司)和利妥昔单抗等治疗方案的优劣。

  

  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肾病科主任程庆砾教授针对肿瘤相关肾损伤、肿瘤相关肾病如IgA肾病、膜性肾病、微小病变、FSGS、MPGN和新月体肾小球肾炎等进行了详细阐述,介绍了多种抗肿瘤药物尤其是新型靶向药物,如CTLA-4,PD-1,PD-L1等引起肾损伤的临床表现和防治原则。

  

  北大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主任陈育青教授介绍了透析患者心衰的类型,射血分数正常型、保留型、下降型心衰的不同特点。强调要综合管理,针对不同类型调整透析方案,设置脱水目标,避免透析中低血压等,指出预防、监测、评估、营养和合并症管理的重要性。

  

  第四时段由北京积水潭医院舍肾内科副主任杨洁教授和我科病房张东敬护士长共同主持。

  

  李月红教授针对简化枸橼酸抗凝血液透析的应用和推荐方案进行阐述,比较了肝素、低分子肝素、阿加曲班、枸橼酸钠或无抗凝剂血液透析的优缺点,结合我院研究成果,介绍了适合基层推广的使用含钙透析液、正常血流速和透析液流速的简化枸橼酸血透方案,安全有效,可保证透析充分性。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宣武医院肾内科主任张爱华教授详细解读了2020年血液透析SOP,包括血透中心感染防控及传染病预防和隔离措施,针对血透质量质控、透析液及透析用水细菌培养及内毒素监测、中心静脉插管感染预防优化管理等进行了详细阐述,内容基础实用,贴近目前防疫管理。

  

  我院许博洋住院总医师分享了一例以恶心、呕吐为首发表现、合并不典型肠梗阻的年轻女性病例,经仔细鉴别诊断,肾脏病理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相关性肠梗阻、狼疮性肾炎,经激素+MMF+HCQ治疗后好转,症状不典型,病例少见。

  

  院王炜主治医师分享了罕见的条件致病菌(基利枝顶孢菌)导致的腹透相关性腹膜炎病例,反复真菌培养、更换外接导管、抗真菌治疗1个月,最后症状缓解,保留了腹透管,继续进行腹膜透析,强调了真菌相关性腹膜炎要预防为主,早发现,早治疗,规范化操作的重要性。

  

  最后,李月红教授对本次继教会进行了总结,感谢专家的精彩授课,同道的积极参与,在线点击量近2万人次,继教会圆满成功!感谢解放军总医院蔡广研教授团队、北大医院杨莉副院长团队,北大人民左力教授团队,北医三院王悦教授团队,感谢协和医院、北京医院、北医体系、清华体系及首医体系的宣武、朝阳、天坛、潞河医院等的鼎力支持,希望来年再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