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室导航 - 内科部 - 心血管内科 - 科室动态

清华长庚心内科植入首例长寿命、抗核磁起搏器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12月5日电(通讯员 薛亚军)近日,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心内科顺利为一名82岁的患者植入了医院首例长寿命且兼容核磁共振的新型双腔起搏器。

  该患者为82岁男性,腰椎手术后,有核磁检查需求,同时体型偏瘦,更小更薄的起搏器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提高植入设备后的生活质量。此外,患者高龄,需使用长寿命起搏器以减少更换次数,避免更换起搏器导致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综合考虑后,科室为患者选择了一款新型抗核磁双腔起搏器,其寿命长达10年,体积仅为10毫升。

  心内科副主任医师何榕、刘元伟在科主任张萍的指导下完成手术,用时50分钟,手术过程十分顺利,术后患者无任何不适。囊袋制作细致加上起搏器本身体积小,术后外观几乎察觉不到起搏器的存在,不但减少了囊袋磨损的可能,还保持了美观的效果。

  许多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合并有其他疾病,需要进行磁共振检查。由于起搏器由大量磁性元件构成,属于精密电子设备,磁共振检查会导致起搏器震动或移位、元器件受损或故障,影响起搏器的起搏功能。对于65岁以上的起搏器植入适应证患者,若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等脑卒中高危因素,或有骨关节炎、脊柱相关疾病史以及相关肿瘤高危因素,应推荐患者植入可兼容核磁共振检查的心脏起搏器。

  既往的抗核磁起搏器使用寿命不够长,需更换次数较多;而长寿命起搏器又不能做核磁共振检查。因此,清华长庚心内科引入新型抗核磁长寿命双腔起搏器,完美解决这部分患者的需求。该起搏器厚度仅为6mm,体积10cc,预估寿命可达到10年以上;可接受在1.5T磁场强度下的全身核磁扫描;同时具有长时间记录腔内图以及做出心衰预警等功能。

  张萍教授提醒患者,虽然安装了抗核磁共振心脏起搏器后可以做磁共振检查,但患者在检查前仍需先找到心内科医生,对起搏器和疾病状况进行评估,并调整起搏为磁共振检查模式;检查完成后恢复常规设置,并定期进行复查。

  

起搏电生理手术团队

  由张萍教授带领的起搏电生理团队,一直走在学术的最前沿,对有益于患者的新产品和技术积极付诸实践,希望可以看到更多患者因此获益,重新恢复健康,获得高质量的生活。(编辑 王思扬)

  

  新闻链接: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心血管内科首任学科带头人为张萍教授,心血管内科的医疗团队是由海内外著名专家领衔、拥有高学历、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师组建而成。心内科主任张萍教授是国内著名的心律失常诊治专家,在晕厥与猝死的防治及心力衰竭的器械治疗等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和贡献;同时在冠心病、高血压、心衰、疑难心血管疾病诊治和危重症心血管疾病抢救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医术。团队骨干均来自国内著名的三甲医院,对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肌病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极高的水平。所有医生均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

  科室拥有一流的设备,能够开展冠心病的各类介入治疗,常规经桡动脉路径手术,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能很好的解决复杂的冠脉病变,包括 CTO病变和左主干病变等,定将造福广大患者。心血管内科还能开展全面的心律失常治疗,包括药物、心脏电子装置植入(起搏器、ICD、CRT/CRT-D等)、导管消融(包括室上速、房速、房扑、房颤、室早、室速),并建立了心律失常快速反应通道,快速诊疗危及生命的恶性心律失常。同时,也开展了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