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室导航 - 外科部 - 神经外科 - 科室动态

清华长庚弥漫中线胶质瘤MDT多学科团队成立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3月25日电 近日,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与清华-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联合成立了弥漫中线胶质瘤多学科(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 MDT)团队。该团队全面涵盖了弥漫中线胶质瘤的临床诊疗和基础科学研究。

  弥漫中线胶质瘤(Diffuse Midline Glioma, DMG)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好发于神经系统的“中轴线”区域,如丘脑、脑干、脊髓。在儿童和青少年群体中,常见弥漫内生型脑干胶质瘤(Diffuse Intrinsic Pontine Glioma, DIPG)。在2016年最新版的WHO神经系统肿瘤分级中,DMG伴有H3K27M突变被划归为WHOIV级(最高恶性)。该类肿瘤患者平均生存期仅11个月,2年生存率不足5%。

  相较于广为人知的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GBM),同为WHOIV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DMG因其好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核心功能区域,手术切除范围非常有限,大部分病例仅能做活检以明确病理诊断。数十年来,国际上对DMG伴有H3K27M突变肿瘤患者的标准辅助治疗方案仍停留在总放射剂量为54-60 Gy的常规放疗阶段。与此同时,该类肿瘤因其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 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启动子普遍低甲基化,现有治疗GBM的一线化疗用药替莫唑胺在此类患者中显著耐药,其余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辅助治疗手段更为或缺。  

  图1:男性,25岁,系颈髓原发DMG伴有H3K27M突变肿瘤患者,在颈髓肿瘤近全切除术后出现大面积颅内转移,由于肿瘤呈弥漫性生长,广泛侵犯脑干、胼胝体等中线核心结构,手术无法切除,经清华长庚弥漫中线MDT团队联合诊疗后,头颅MRI扫描结果对比可见肿瘤体积显著缩小(T2加权像轴位,A.B为综合靶向治疗前,肿瘤以黄色标识;C.D 为综合靶向治疗后,肿瘤以紫色标识),该患者至今已生存3.5年,治疗和随访工作仍在持续进行中。

  弥漫中线胶质瘤MDT临床诊疗团队由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神经外科主导,携放疗科、放射科、病理科、康复科共同组建。

  图2:左上:弥漫中线胶质瘤临床诊疗MDT团队(王劲副院长,第一排左四;神经外科王贵怀主任,第一排左三;神经外科章薇副主任医师,第一排左五);左下:弥漫中线胶质瘤MDT团队在进行病例讨论,为每一位患者制定精准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右: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神经外科王贵怀主任(右二)和章薇副主任医师(右一)在为患者进行精准微创手术治疗中

  基础科学研究团队由清华-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主导组织,清华-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助理教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章薇课题组负责,携清华-IDG/麦戈文、生命科学学院欧光朔课题组、吝易课题组,医学院基础医学系沈晓骅课题组、课题组,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张晓东团队,医学院病理教研室裘莹团队,清华-IDG/麦戈文、药学院肖百龙课题组等,在肿瘤恶性演进的分子机制、肿瘤免疫微环境、肿瘤代谢、肿瘤微创精准诊断、小分子靶向药物研发等相关国际前沿领域,展开多维度、多层面的深入合作与探索。

  

  图3:章薇助理教授课题组在实验中

  

  图4:章薇,清华-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助理教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清华-IDG/麦戈文、生命科学学院欧光朔、吝易,清华-IDG/麦戈文、药学院肖百龙,医学院基础医学系沈晓骅、徐萌课题组,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张晓东,医学院病理教研室裘莹 

  在学校多院系临床诊疗和基础科学研究跨学科深度融合下,清华长庚弥漫中线胶质瘤多学科竭力为DMG患者提供更为精准的手术方案,更为个体化的辅助靶向治疗方案,从而最大化提升此类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其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