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室导航 - 外科部 - 血管外科 - 科室动态

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我科青年医师支援抗疫一线事迹

走近抗击疫情一线的年轻医师们—— 实战,就是自己冲在前

  (2020年3月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新闻链接: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20-03/03/node_873.htm

  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组织的第一批支援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的“前线班”中,第一次参加战“疫”青年医师们,从会慌、会紧张、会害怕,到接受抗“疫”战斗的洗礼,顶住压力,迅速成长。这一切,就发生在过去短短的一个月。血管外科杨宇医师作为代表,他说:实战是最好的老师!


  1月24日,除夕,血管外科医师杨宇第一次到发热门诊支援——从当晚7时至次日7时。

  杨宇想到了做防护准备的复杂性,特意提前15分钟就到了更衣室,没想到的是防护服的穿戴消耗了足有40多分钟。“前期培训得再到位,真到了实操也有些手忙脚乱。”他说,从清洁区走向污染区,喘憋、闷、冷等生理上的不适盖过了心理上的紧张,“患者还没看上,自己先要憋过去了。”

  作为一名外科医师,杨宇上一次接触传染病防护还是在2011年到医院见习时,“那时有老师带着,做学生的心态和工作后完全不一样”。

  走进发热门诊后,一同搭班的潘德星医师已经在接诊患者,得知杨宇是第一次到发热门诊,便让他先在旁边先看着。从如何问诊到下哪些医嘱,杨宇一边学心里一边打鼓。“看哪个来发热门诊的患者都像被感染了似的。”3个小时后,第一个最像新冠肺炎的患者出现了——从武汉回京、发热、有点咳嗽 ——关键的信息都对上了,杨宇的神经也一步步紧绷起来。最刺激的是他要为这位患者取鼻咽拭子。将拭子伸进鼻腔,在咽后壁采样……看似简单,实践才发现一时伸不进去、探不到壁,加上患者一直说难受,慌上加慌。

  实战是最好的老师。2月17日第四次支援“前线班”前,杨宇发了朋友圈:晚上继续,争取多排除少留人。掌握了减轻防护服不适的技巧,熟悉了发热门诊的看诊内容后,杨宇已经可以很淡定地自己值班。遇到恐慌的患者,除了临床操作,他可以有效地进行语言安慰;从家人担心他值“前线班”,到他开始用自己的实战所得叮嘱家人如何注意,甚至可以给潘德星医师提出防护改善建议。

  杨宇说,疫情发生得太突然,无法预料,也来不及准备。作为医生,要更快地接受突发情况,适应新环境,逼着自己变得沉着冷静,不盲目自信,也不盲目担心。一次战斗是一次快速的历练,也是警钟长鸣。“以后看什么病,都要更谨慎,准备和练习再多都不为过,慎始而终。”他说。

(左一杨宇医师)

(左为潘德星医师,右为杨宇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