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室导航 - 外科部 - 心脏外科 - 科室动态

人间有“爱”,方能“克魔”——我院心脏中心成功应用ECMO抢救一例危重患者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2月4日电(通讯员 杨栩鹏)一场大雪,让整个北京城气温再次降至冰点以下。伴随气温的降低,冠心病的急性发作也在显著增多。  

  2020年1月的一天下午,58岁的老孙像往常一样在单位上班,突然觉得心里“咯噔”一下,随后胸口愈演愈烈的闷胀感及刺痛感让他双眼一黑,晕倒在地。有受过急救训练的同事立刻判断出老孙心跳呼吸骤停,并就地开始进行心肺复苏。连续的按压让老孙的心脏恢复了跳动,随即被120送至清华长庚医院急诊科。了解了老孙的发病经过,结合简单询问家属后得知患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富有经验的急诊内科立刻判断出患者为急性心梗发作。随后的心电图和心肌酶也同样证实,老孙处于心肌梗死急性期。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清华长庚医院心梗绿色通道随即启动,仅仅一刻钟后,老孙便躺在了手术床上。心脏内科缪国斌医师及薛亚军医师迅速建立通道行造影检查,发现老孙心脏的左主干已经完全阻塞,导致心脏约70%心肌缺血,由此引发心跳骤停。一刻都不能耽误,两位富有经验的心内科医师熟练而迅速地用介入技术打开左主干,序贯放置2枚支架。但好景不长,大家很快发现,虽然开通了患者的左主干供血,急性缺血导致老孙的心肌收缩功能严重受损,虽然加用了大量升压药,血压仍然逐渐下降。

  难道大家的努力都白费么?难道病魔注定要夺走老孙的生命么?在大家束手无策之际,薛亚军主任猛然想起,长庚医院有一“神器”,虽然并不常常亮相世人,但却是从死神手中拉回患者生命的一把好手。而这一“神器”,就是ECMO。

  

  ECMO(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即体外膜肺氧合,该装置可以将人体静脉血引出体外,让血液结合氧气之后,再泵回体内。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心功能衰竭和呼吸衰竭的治疗。由于ECMO运转时可以完全替代心脏及肺脏功能,所以被称为“起死回生”的“神兵”一点都不为过。

  回到老孙本人这边,他那羸弱的心脏虽然已经开通了供血,但就像一个身负重伤的战士,及时的治疗后仍需要一段休养时间才能重新上战场,而ECMO,恰好可以为他争取到一段极其宝贵的“休整期”。

  虽说是一把救命的“神器”,但想驾驭起来也并不容易,需要心脏内科及心脏外科的默契配合。在心脏中心张萍部长的协调下,薛亚军主任迅速将老孙的病情发展及使用ECMO的必要性告知心脏外科沈冬焱医师及崔晓征医师,心脏外科团队迅速来到患者床旁,系统评估了患者的病情,肯定了该患者满足ECMO的适应症。随后薛亚军医师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家属也同意应用ECMO维持患者生命。

  

  虽然已是深夜,但CCU病房灯火通明。为了避免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错过最佳治疗时期,沈冬焱医师、薛亚军医师、缪国斌医师及崔晓征医师组成ECMO小组,决定马上应用ECMO对患者进行辅助。沈冬焱医师及崔晓征医师迅速暴露患者左侧股动静脉,采用V-A插管方式,在CCU王文护士长的协助下,ECMO成功运转。经过精密调节各项参数,老孙的血压及氧合逐渐平稳,大家的心里的石头也渐渐落了地。夜已深,麻醉中的老孙并不知道,这一夜多少人为他而不眠。

  

  然而置入ECMO只是治疗的第一步,在根据患者病情调节机器的同时,还需要时刻警惕ECMO相关的并发症。可喜可贺的是,在心脏中心医师及护理团队的精心照料下,老孙顽强地挺过了出血、感染、溶血等一道道考验,心脏的功能也逐渐开始恢复,从刚开始的射血分数只有14%,提高到了40%。心脏内科佘飞副主任医师全面评估患者后,认为老孙的呼吸循环功能稳定,已符合脱机标准。2020年1月18日,在崔晓征医师及李永超医师的协助下,老孙体内的股动静脉插管被顺利撤除,整个操作过程老孙生命体征平稳。至此,我院心脏中心应用V-A ECMO抢救心源性休克宣告成功。

  诚然,老孙的治疗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应用ECMO的这10天,却是后续治疗坚实的基础。这10天,心脏内科、心脏外科、心脏重症监护室的医师、护士戮力同心,通力合作,以医者之大爱,助患者克服病魔;这10天,生动诠释了什么叫做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这10天,让我们对ECMO这一“神器”又多了一份理解与赞叹。有了ECMO的保驾护航,我院对于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必将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