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室导航 - 医技部 - 病理科 - 健康教育

消化道早期癌的“克星”--ESD标本检查

  一 “生死存亡”

  据统计,目前在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约占全部死因的1/4,恶性肿瘤已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大杀手,且近十多年来,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以平均每年约3.9%的速度持续上升。而在恶性肿瘤的大家族中,消化道癌症的杀伤力绝对是首屈一指,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占到了癌症致死率约25.8%-30.9%。恶性肿瘤发病率高、致死率高,且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众说纷纭,至今仍是一项未解开的医学难题,人们“谈癌色变”绝对不是空穴来风。恶性肿瘤的预防和治疗俨然成为关系人类“生死存亡”的一场关键性战役。

  二 “晨光熹微”

  那么面对如此猖狂的“杀人凶手”人类真的就束手无策吗?也不尽然。“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既然从源头上消灭癌症的理论和技术手段还未成形,那么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就成为当前预防和治疗癌症的最佳手段,尤其对于消化道早期癌症,ESD(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可以将早期癌灶完全切除,达到根治消化道肿瘤的效果。而ESD的关键就在于判断癌灶切缘是否完全切除干净,或当癌组织侵及深层时,判断浸润程度,以便采取进一步的补救措施,因此,伴随ESD的ESD标本病理检查就尤为重要。ESD就如同在癌症治愈的暗夜撕开了一道熹微的晨光。

  三 “巧妇之炊”

  DES标本检查,因其独特的检查需求,标本要求要比常规的病理学检查更为严格。对病变行整块切除是ESD术式发明的初衷,而对于病理检查来说,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ESD标本也要求切除的黏膜必须是整块切除,若是分块切除造成组织破碎,则对于判断病变组织的手术切缘是否干净就难上加难。而今,随着ESD术式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内镜医师也已大多完全建立了完整切除的观念,确保了组织完整性。

  四 “恪守不渝”

  ESD标本剥离后,迅速用多枚针径较小的不锈钢细针将标本铆钉于泡沫板或软木板上,要求标本平整无折叠,以求充分显示病变,使组织最大面积的完全与固定液接触,达到最佳固定状态,同时也要避免太大的张力,以免引起组织结构变形、破坏,黏膜的伸展程度应该和黏膜本身在相应脏器的生理状态相当,然后及时固定于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中12-48h。最后,在充分固定好的标本周围标记标本在体内的相对位置,如口侧、肛侧、前壁、后壁等。

  有的医疗机构为节省成本使用易生锈或尺寸较大的固定针,会破坏标本的完整性而影响对于切缘的判断,且生锈的物质沉着在黏膜表面,影响取材医师对黏膜表面病变的判断。如何完全伸展ESD标本,尽量保持病变原形是ESD标本送检需要注意的最关键问题,也是影响最后规范化病理报告内容的最重要因素。对于这一点要求,我们要“恪守不渝”的执行。

  五 “擘肌分理”

  ESD标本取材的基本原则是将所有的标本均制作成病理切片,而且保持标本的相应空间顺序。取材前拍摄大体图片保存,同时记录病变的位置、范围,确定ESD标本早期癌的肉眼分型。按照临床标明的口侧及肛侧方向,垂直于标本切缘以2-3mm为间隔平行切割标本,把分块的的黏膜组织像制作拼图一样保持一定的空间顺序,并详细照相、序号标记每块组织。全部基底切缘及周边切缘均需涂墨标记。按顺序将标本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放入包埋盒中,每盒小于等于3条,最后一条反向包埋(方便切到切缘方向)。ESD标本的取材要 “擘肌分理”,细致入微。

  六 “刻意求工”

  包埋技师应将包埋盒编号侧向左放置,组织条向外翻90度垂直包埋,不可随意调转组织条反向或者更改包埋面。尽量保持组织条平直,不可弯曲包埋。捞片时包埋盒有字的一端对应玻片标签处,组织位于玻片中部。ESD标本对于制片过程有特殊的方向性要求,要引起注意,因组织来之不易,诊断意义大,处理时要尤为重视,“刻意求工”。

  七“墨守成规”

  经历重重关卡,最终凝结而成的是一份规范的病理报告。

  病理报告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肿瘤解读;2.生物学行为描述①脉管内癌栓及脉管侵犯情况,②癌浸润深度;3.切缘情况;4. 继发或伴发病变。  

  病理学诊断是病理医师应用病理学知识、有关技术和个人专业实践经验,对送检的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结合有关临床资料,通过分析、综合后,做出的关于该标本病理变化性质的判断和具体疾病的诊断。病理诊断要求严谨、恰当、精炼,ESD的患者一般是消化道早期癌患者,病理诊断要求尤为规范,需要严格按照规范“墨守成规”,全面考虑。

  八“辅车唇齿”

  规范化的病理诊断是ESD术后临床医师诊断疾病、制定治疗方案、评估患者预后和病例总结分析的重要依据,制作优质的ESD病理切片是做出精准病理诊断的最重要前提,临床提供完整、按要求固定的ESD标本是制作优质的ESD病理切片的“活水之源” 。内镜医师、病理技师、病理医师三者“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每一步的工作都需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才能够对消化道早期癌做到诊断精准、治疗规范,成为对抗肆虐的消化道癌症的真正“克星”。(编辑/杨江辉 高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