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室导航 - 专科部 - 康复医学科 - 科室动态

在黑夜里也要相信会有光——手外伤康复

  在刚刚过去的几个月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于人们的生活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我们佩戴上了口罩,口袋里装上了消毒液,闲暇时间拒绝去人群聚集的地方。而隐藏其中的人文环境变化导致的许多社会问题,比如收入下降,失业,股市震荡成了压垮许多正在承受巨大工作生活压力的年轻人的最后一根稻草。割腕是其中最极端的一种方式。

  事实上,割腕是一个极端疼痛,难以操作的自杀方式,且会导致严重的手外伤。在临床统计中,手外伤占到外科急诊中的3-20%。其中一部分将需要长期的康复来恢复功能并面临着可能残疾的风险。[1]这些治疗所产生的费用是非常高昂的,并随着损伤程度的严重程度而迅速升高,对个人和社会产生消极的影响。[2]

  近期我科收治了一名由于割腕导致的严重的手外伤术后患者。

  小王是一名年轻的男性,肌腱缝合术后1月余,在他的诊断证明上那触目惊心的一长串文字让人望而生畏,前臂一共19条肌肉,小王损伤了14条,同时伴有桡动脉,正中神经,桡神经等其他损伤,刀口光是目测就有数条。

  经过面诊及详细的损伤评估后,我们针对小王的情况制定了个性化康复治疗方案,大量的证据表明精心设计的康复计划对于患者功能恢复有决定性的影响。[3]那么所有的手外伤的最终目的都是保护组织,改善肌腱粘连,促进最佳的肌腱移动和保持关节活动度[4]

  1、针对患者手部运动功能与关节活动度,我们选择了使用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运动方案。

  2、针对瘢痕问题,我们选择了物理治疗与瘢痕松动相结合的方式。

  3、针对患者手腕部肿胀,我们选择了家庭宣教(抬高,冷敷等)与手法引流相结合的治疗方式。

  4、为了使患者的活动能力同时配合提高,加入相应的任务导向性训练,如拧毛巾,打字,玩手机游戏等。

  此外治疗过程中,我们会避免患者出现过度的疼痛(VAS≤3)并持续询问其主观感受与心理状态。需要特注意的是,虽然在早期的支具使用是十分必要的,但患者已经度过了支具期,这个时间点之后我们鼓励他脱离支具活动。

  

  经过两周治疗小王各项功能均有所改善。

   

  治疗前后腕背伸

   

  治疗前后手屈曲功能

  在时间上我们用了两周的时间让小王从严重的功能障碍恢复至轻度的功能的障碍,并给与了其恢复的自信与勇气,治疗也朝着好的方向前进。

  那么最后我们回到治疗前的话题,虽然康复可以有效帮助手外伤的患者恢复功能,但能否全面康复仍是未知数,康复过程中的经济与时间成本仍是一个不小的问题。此外,瘢痕即使早期有效处理仍会遗留或大或小的痕迹,影响外观。所以即使生活再难希望大家也要以乐观的态度面对,不要选择极端的处理方式。

  那些让我们觉得很难迈过去的坎,多年以后都能付之一笑。

  大家加油。

  

  

  参考资料:

  1、De Putter C E , Selles R W , Polinder S , et al. Economic Impact of Hand and Wrist Injuries: Health-Care Costs and Productivity Costs in a Population-Based Study[J]. Journal of Bone & Joint Surgery, 2012, 94(9).

  2、Rosberg H E , Carlsson K S , Dahlin L B . Prospective study of patients with injuries to the hand and forearm: Costs, function, and general health[J].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Plastic & Reconstructive Surgery & Hand Surgery, 2005, 39(6):360-369.

  3、Elliot D . PRIMARY FLEXOR TENDON REPAIR – OPERATIVE REPAIR, PULLEY MANAGEMENT AND REHABILITATION[J]. journal of hand surgery, 2002, 27(6):0-513.

  4、Newport M L , Tucker R L . New Perspectives on Extensor Tendon Repair and Implications for Rehabilitation[J]. Journal of Hand Therapy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Hand Therapists, 2005, 18(2):175-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