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介绍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室导航 - 专科部 - 康复医学科 - 科室介绍

  单位简介及组织架构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康复医学科自2014年组建,在潘钰主任带领下,组建一支技术能力过硬、学历层次较高、梯队合理的康复专业技术队伍。现有康复医师8名,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4名;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语言治疗师、假肢矫形器制作师24名;其中博士学位4名,硕士学位5人,博士在读2人。康复医学科下设康复病房、康复门诊、物理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言语治疗室、理疗室、心肺运动室、支具室等,开放床位30张。科室配备国内外先进的康复设备先进,康复管理科学有序,为康复医学临床、教学、科研提供强有力的硬件和软件的保障及支持。重点业务范围包括神经康复、骨关节系统康复、慢性疼痛康复、肿瘤康复、内科康复、儿童康复等。开展特色康复医疗技术:超声引导下药物和肉毒毒素注射、富含血小板血浆注射(PRP)、淋巴水肿综合治疗、下肢康复机器人、脑机接口、手功能康复机器人、踝足康复机器人、经颅直流电刺激、经颅磁刺激、悬吊训练、体外冲击波治疗、盆底肌控制训练、等速肌力评定与训练、步态评估及训练、姿势评估及训练技术、运动心肺评估、言语吞咽障碍评估和治疗、假肢矫形器适配、悬吊训练及认知心理治疗等。

  

           

  教学研究简介与成果

  教学培训开展住院医师教学指导课、以问题为导向的讨论式教学、教学查房、以循证证据为基础的病例讨论、多学科病例讨论、操作技术培训、模拟病例演练、客观结构式临床技能测验、迷你临床演练评量、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等,每年开展教学培训100余场;2018年获批国家临床实验基地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通过率达100%;承担多项国家级和市级继续教育项目,在全国首次开展淋巴水肿治疗技术国际认证;承担清华大学医学八年制博士生康复医学课程的教学工作,招收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全日制康复医学硕士研究生;累计培养规培住院医师、进修医师、研究生、规培康复治疗师和实习康复治疗师数百人;2019年获清华大学教学改革课题资助。注重康复医学的医工转化,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生物工程系、机械系、信息研究院等建立科研合作,开展多模态脑功能分析、脑机接口、康复机器人、淋巴水肿智能引流、生物电阻抗、弹性定量测定、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智能康复诊断系统、大数据分析等相关研究;承担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和医管局等多项科研课题,累计课题经费数百万元,发表多篇SCI论文和核心期刊、会议论文,在国际ISPRM、AAPRM、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年会等论坛学术交流;2019年获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临床医疗新知及诊疗服务成效

  在康复医师、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假肢矫形器制作师、康复护士等康复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康复医学科在脑卒中康复、脊髓损伤康复、淋巴水肿康复、慢性疼痛康复等领域卓然有成。采用超声、肌电和电刺激技术联合引导实现肉毒毒素精准注射治疗,早期解除痉挛,促进神经损伤患者运动功能康复;脑机接口和康复机器人技术帮助重症神经损伤患者神经功能重塑;建立以综合消肿技术为主的淋巴水肿康复方案,帮助90%的淋巴水肿患者消除水肿,重返家庭和社会。累计诊治来自全国各地住院患者2000余例,门诊病患5万余例,病患覆盖全国近90%省市地区,获得患者锦旗和表扬信百余次。

     

  未来五至十年发展方向及目标未来康复医学发展着眼于精细化评估、个体化康复方案、医工转化新技术应用,开展从新生儿、婴幼儿、青少年到成年人、老年人的全人康复医疗,促进康复机器人和智能康复技术应用,提供急重症、早期、多学科高效的康复服务。为建设三级康复服务体系提供技术保证。创建实验平台,加速智能康复设备研发转化;创新康复教育改革,打造清华康复教育基地和品牌,培养具备专业素养、团队合作、教学科研协同发展的康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