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媒体报道
信息动态

经济日报报道:精准医疗 价值在哪儿

作者:吴佳佳   发布时间:2015-05-28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2015首届清华精准医学论坛”上获悉,我国将大力推进精准医疗理念,精准医疗拟被列为“十三五”健康保障发展问题研究的重大专项之一,这将为我国医疗方式带来全新变革。

  所谓“精准医疗”,是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快速进步以及生物信息与大数据科学的交叉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医学概念与医疗模式。其本质是通过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组学技术和医学前沿技术,对大样本人群与特定疾病类型进行生物标记物的分析与鉴定、验证与应用,从而精确寻找到疾病的原因和治疗的靶点,并对一种疾病不同状态和过程进行精确分类,最终实现对于疾病和特定患者进行个性化精准治疗的目的,提高疾病诊治与预防的效果。

  我国早在本世纪初就已关注精准医学,2006年首先提出了精准外科的概念,得到了国内外医学界认可后被引用到肿瘤放疗、妇科等医学领域。其目标是通过合理资源调配、全流程的成本调控,获得效益与耗费之比的最大化。精准医疗相比传统经验医学有了长足进步,可以通过将精密仪器、生命科学等先进的现代技术与我国优秀的传统经验整合在一起,大大减小临床实践的不确定性,从而在手术中实现“该切的片甲不留,该留的毫厘无损”。

  清华长庚医院执行院长董家鸿介绍:“根据长庚医院4个月来的医疗实践结果来看,病患的医疗费用实际上有一半都是可以节省下来的。”董家鸿谈道,精准医疗的最终目标是以最小化的医源性损害、最低化的医疗资源耗费来获得最大化的病患的效益,其前景不可限量。

  清华长庚医院已经开展精准外科的尝试,其核心是个体化选择最低消耗、最小损害、最佳疗效作业。近期,董家鸿率领外科团队在国内首次成功将3D影像重建、手术规划和影像引导技术运用到肝胆胰外科手术。“这为复杂肝脏病例的精准化手术治疗开辟了一条路径,不仅能提升外科手术的精准性,还能帮助年轻医师更加快速地理解和实施手术方案。”董家鸿说,截至3月15日,清华长庚已经利用3D打印技术成功完成10例胆道癌症精准根治性切除,在这10名患者当中,至少有6人曾被其他医院确认为“没有手术价值”。

  为确保新技术的精准性,清华长庚依托清华大学将现代科学技术转化应用到临床。清华大学已成立精准外科研究所,生物工程系、自动化系、微电子系也针对医研材料、器械等联合开展研发,促进产、学、研一体化,以推动精准医疗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