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媒体报道
信息动态

《北京日报》刊登我院肝胆胰内科科普稿件:别以为脂肪肝只是亚健康

发布时间:2018-07-27

  明天(28日)是世界肝炎日。在我国,脂肪肝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它即将取代病毒性肝炎成为发病率最高的肝脏疾病。

  中国最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将近30%左右的成人患有脂肪肝。很多人都认为脂肪肝仅仅是“该减肥”的信号,少吃多动就好了。但脂肪肝对人体的影响并不只是这么简单。

  只吃青菜不会囤积脂肪?

  肝脏是脂肪代谢的重要场所,在脂肪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及运输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脂肪肝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肪蓄积过多的一种病理状态。

  当脂肪沉积于皮下时,表现为肥胖;当脂肪堆积在肝脏时,出现的就是脂肪肝。光靠不吃肥肉,只吃青菜就不会患脂肪肝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很多人为了达到快速减肥的目的而选择禁食,或者完全无碳水化合物饮食以及低蛋白饮食,就像前面提到的只吃青菜。这极易造成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就会导致蛋白质合成减少,而肝脏代谢所需要的各种酶都属于蛋白质类。酶类减少,肝脏无法正常工作,将间接导致肝脏功能受损,反过来又加重肝脏代谢障碍。因此,当脂肪大量堆积在肝脏内难以转运时,同样会诱发脂肪肝。原本减肥是为了更健康,所以减肥的方式需谨慎选择,欲速则不达。

  其实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都是导致脂肪肝的源头。首当其冲的就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如经常暴饮暴食、爱吃零食和荤食、常吃夜宵等,这些习惯为肥胖和脂肪肝的发生提供了可能。

  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也是脂肪肝的主要“帮凶”。临床情况表明,绝大多数脂肪肝患者习惯久坐,且很少参加体育运动。人体主要通过体力活动消耗多余热量,没有被消耗的热量会转化为脂肪储存在体内。在肥胖的形成原因中,“活动过少”比“摄食过多”起的作用更大,后果也更严重。

  脂肪肝有家族遗传性

  酒精的滥用是脂肪肝的另一个主要形成因素。近30年来,中国居民酒类产品的消费量增长迅速,习惯性饮酒群体在不断扩大,且人均酒精消耗量逐年增加。尽管少量饮酒并不增加脂肪肝的发病率,但过量饮酒一定会导致脂肪肝。

  酒精性脂肪肝是酒精性肝病最轻的肝脏表现,酒精性肝病还可以表现为肝炎、肝硬化等。目前,酒精导致肝脏损伤的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据推断,主要涉及酒精在肝脏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可诱发免疫反应,长期酗酒让肝脏长期处于炎症环境中,使其功能受损,导致脂肪无法代谢,进而诱发脂肪肝。

  过量饮酒的标准对每个人是不一样的,受到性别、种族、环境等差异影响。一般认为,饮酒超过5年以上、折合乙醇量男性大于40克/天,饮酒超过5年以上、折合乙醇量女性大于20克/天,或两周内大于80克/天,即算大量饮酒。

  还有些人天生就比其他人更易得脂肪肝,这个跟遗传易感性相关。这类人群更需要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以及脂肪肝家族史者,相对容易患上脂肪肝。家族中有上述疾病的成员越多,特别是母亲或双亲有上述疾病者,发生脂肪肝的风险越高,发病年龄越小,且发病后疾病进展速度更快。

  瘦体形的人也不一定与脂肪肝“绝缘”。外表看着不胖的人,有可能体内脂肪含量很高,全部藏在腹部,这种叫做内脏型肥胖。这类人群的典型表现为看起来体形正常或消瘦,检验却发现甘油三酯、胆固醇显著升高,可能还合并有其他血糖、血压等问题。这类人群患有脂肪肝一般也与遗传代谢因素有直接关系。

  可能发展为肝硬化

  脂肪肝是一种疾病,绝不仅是一种亚健康状态。它的危害不限于肝脏,常会累及全身。

  很多人都是在体检时才发现得了脂肪肝,因为这种病临床表现隐匿,没有特异性。有些患者到了发生脂肪性肝炎,甚至肝硬化的阶段才来就医诊治。当B超检查提示“肝脂肪浸润”时,应及时到医院接受进一步检查,明确脂肪肝的病因及可能并存的其它疾病。由于影响脂肪肝临床表现的因素很多,故不能仅凭临床表现来判断脂肪肝程度,以及是否并发脂肪性肝炎或肝硬化。

  对于脂肪肝高危人群或疑似脂肪肝患者,医生需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针对性的实验室检查和肝脏影像学检查,甚至肝活检组织学检查,综合判断有无脂肪肝及原因、有无脂肪性肝炎和肝硬化,以及伴随疾病等情况,从而制定个体化防治和随访方案。

  不管什么疾病到哪个阶段,饮食、运动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在防治疾病进展上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肝脏疾病也不例外。脂肪肝患者常常合并血压、血糖等问题,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起到综合调理、启动良性循环的作用。而药物的作用仅是帮助缓解症状以及并发症,况且目前并没有药物能够治愈或治疗脂肪肝。

  防止“腰围增粗”类肥胖

  治疗脂肪肝记住几个关键词:减肥、去除诱因、综合治疗、抗炎保肝。

  减肥

  肥胖不仅可诱发脂肪肝、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还可诱发或促进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无论是健康人还是慢性肝病患者,均应避免脂肪堆积,特别要防止以腰围增粗为代表的内脏型肥胖。

  处理与肥胖相关的转氨酶升高,比起药物减重更有效。一般来说,体重每下降1%,血清转氨酶可降低8.3%;体重下降10%,升高的转氨酶多能恢复正常。若体重持续增长,转氨酶往往会居高不下。因此,健康体检发现血清转氨酶升高者,若存在超重、内脏型肥胖,以及近期内体重明显增加者(大于3公斤),应先进行减肥治疗。

  重点提醒:尽管肥胖是导致脂肪肝的重要危险因素,但少数患者在快速减肥后,肝组织炎症、坏死及纤维化会加重,甚至发生肝功能衰竭和死亡。因此,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科学控制体重,并且需要监测体重和肝功能情况。

  去除诱因

  长期酗酒导致的脂肪肝,戒酒绝对有效,肝内脂肪沉积一般在戒酒数周或数月内能完全消退;

  大多数药物性脂肪肝在及时停用可疑药物两个月至三个月内,可完全恢复正常;

  长期饥饿及蛋白质、热量摄入不足引起的脂肪肝,通过饮食补充蛋白质、氨基酸和足够热量后,肝脏病变可迅速逆转;

  治疗肥胖性脂肪肝的关键在于有效控制体重和腰围;

  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不论病情轻重,一味加强营养和静养休息,容易诱发脂肪肝。

  因此,去除病因、控制原发病是治疗脂肪肝的根本方法。

  综合治疗  

  脂肪肝患者常常合并有其它代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采用控制饮食、增加运动、纠正不良习惯等非药物治疗3个月至6个月后,血压、血脂、血糖等代谢指标未能达到理想范围的脂肪肝患者,需及时使用相关药物,减少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具体用药方案需专科医生根据病情量身定制。

  抗炎保肝

  对脂肪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而言,抗炎保肝的意义在于改善和延缓肝纤维化的进展,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几率。

  保肝药物应结合脂肪肝的病因、病程、合并症以及药物效能和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合理选择。通常选用一种抗炎保肝药物,最多不超过两种,以免增加肝脏负担。根据不同病因及病情,用药疗程一般需要一年至两年。同时,在治疗过程中需定期复查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肝功能、血脂、血糖和血尿酸,每半年至一年检查上腹部B超。

  主讲丨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肝胆胰中心肝胆内科医师

  供图丨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