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媒体报道
信息动态

《人民好医生》专访我院心脏内科主任张萍:用心呵护“心”生命

新闻链接:2018人民好医生跟诊记 | 张萍

发布时间:2018-09-14

  跟诊时间:2018年4月16日

  跟诊专家: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心内科主任  张萍

  跟诊记者:吴海侠  庞书丽

  摄影记者:李丹

  

  “春风十里不如您妙手回春,您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不辞辛苦,救人于危难,保我及腹中胎儿平安无事,您是最可爱、最伟大的人!”在记者跟诊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心内科主任张萍的当天,一位年轻的姑娘来到张萍的诊室,给她送上了一本红色荣誉证书,证书内页印着这样的感谢词。

  这位姑娘在怀孕第八周的时候,意外地检查出频发室性早搏——一种心律失常疾病,这种情况对于孕妇和胎儿来说都是较为危险的。得知张萍之前成功治疗过这样的病例,她便专门找到张萍求治。临床经验丰富的张萍带领团队在无射线情况下成功地帮她进行了室早根治,让她得以继续怀孕。

  从进入诊室开始,这位年轻的妈妈就一直激动地表达着谢意,临走时还带着歉意说:“我也不知道该送您点什么,这啥也没带……”张萍开心地说:“您生个健康宝宝就是对我最大的奖励!”

  记者在半天的跟诊中,的确从张萍与患者间的点滴感受到了她的“妙手回春”与“为患者着想”。

  

        用心让患者感到踏实


  “您别说,上个月您给我开的药还真准,从第一次吃就感觉好多了,但昨天早晨稍微有点发作。”在上一次张萍开药后,这位患者的胸痛得到了缓解,但是这几天偶尔会发作,他想问一问是什么情况,另外还担心是不是跟他的食道痉挛有关系。

  由于是“老病号”,对于患者的问题,张萍已经了然于胸,她向患者解释道,发作的原因仍然是心肌桥,而且他的血管本身比较狭窄,加之中年后血管耐受能力变差,出现偶尔的疼痛是正常及可控的,如果觉得不舒服可以稍微增加药的用量。对于患者提到的食道痉挛,张萍认为和胸痛关系不大,问题还是出在心脏上。

  

  “谢谢您嘞!可解决了这回!”从带着问题进诊室到笑着出门,患者只花了几分钟,是跟诊当天就诊时间最短的一位。这样的高效率,与张萍对患者病情的熟悉是分不开的。但对于初诊患者,尤其是病症比较复杂的,张萍对他们的问诊和观察都非常细致。

  一位男患者今年63岁,十年前开始出现伴随咳嗽的反复晕厥,现在每天都有七八次发作,轻则长达一个多小时的乏力、抽搐和出冷汗,重则因为晕厥造成外伤——记者在他的额头、脖子、手掌等多处都看到了摔伤留下的伤疤。这对他的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辗转多家医院,也做过很多检查,均没得到有效治疗。“反复晕厥,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张萍向记者介绍道。虽是难题,张萍却迎难而上,在晕厥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吸引了不少患者远道而来。

  “哎。”患者双手扶膝,望着自己放在桌上的一堆病历资料,发出了轻轻的叹息。张萍一边宽慰他说不用着急,一边在电脑上打开患者的电子病历进行记录。经过详细询问后,“病史”一栏下面已经是满满当当的十多行字,张萍还在病史下分出了他的“个人史”“婚育史”和“家族史”。从患者第一次昏厥的原因到他的生活习惯、既往病史再到家属的相关情况,张萍都进行了全面、详细的了解,并叮嘱助理护士将他的病史资料复印入册,建立病例档案以便后期分析与随访。最后,张萍给他开了一些检查辅助确诊并通过初步的病情掌握给他做了建议。这位患者的就诊,前后花了大半个小时。

  在张萍看来,第一次问诊的时候把患者的情况问的详细一些,下次看病就会快一些,所以在问诊上要下功夫,对患者的了解做得细致,在之后的诊断过程中就不容易出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这样做也会让患者心里感到靠谱和踏实,对医生产生信任。

  张萍的细心还挽救了很多患者的性命。曾经有一位中国大企业的老总,因为心肌病找到张萍。张萍对他进行了风险评测,从一个微小的信号中发现他有猝死的风险。老总有些不相信,打趣的说:“张主任,你是算命的呀?”张萍坚持自己的判断,劝他在经济没有困难的情况下把ICD(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装上。装了一年,老总就有一次猝死发作,是ICD放电把他救了过来。从那之后,老总也终于相信这个风险评估的有效性。 

  

        关注患者的心理疏解


  63岁的患者丛女士扶着自己僵硬的脖子和老伴一起走进诊室,坐下后,几乎是带着哭腔跟张萍讲述自己的病情。在春节前,她因为寰枢椎脱位进行了一次颈椎手术,术前一直低血压的她突发高血压。手术之后,她因为脖子活动不方便,进食比较困难,并且开始出现心悸症状,一躺着心里就扑通扑通,“像有个小兔子躲在心脏里”,而且在早餐和午餐后也会加重,这让她非常焦虑,甚至责怪起给她做手术的医生。最后,她转向张萍:“因为您是专家,我想看看我到底是怎么回事……”

  

  “不着急不着急,您慢点说。”张萍一边安抚患者情绪,一边查看相关的检查报告。在看了冠状动脉CT之后,她马上就告诉了患者一个好消息:“从CT的检查报告来看,您的冠状动脉没事,心脏血管没有明显的狭窄,也就是没有堵住,所以这点您不用担心了!”

  一个小小的好消息,让患者的心情开始放松下来。

  “心脏就像房子一样,现在查的这个冠状动脉查的就是上下水管,您的供水状况挺好的!我们再看看您的心脏结构怎么样——从心脏超声的结果看,心脏结构基本也是正常,所以说咱们房子的砖瓦结构也是可以的,功能正常。”

  生动而形象的比喻让患者目不转睛地盯着张萍,认真听她讲解。张萍进一步解释,造成她心慌的原因是心脏的电路不太好,局部有早搏。“所以呢,说明您的心脏应该还是有一些问题的。不过您在严重的时候,情况是怎样的,我们目前不清楚。在没弄清楚您的情况之前,我们不能给您乱治疗。所以还是建议您背一下动态心电图,等我们看清楚了再给您对症下药。”

  听到这里,患者清楚地知道了自己的病情,理解了张萍的建议,先前的焦虑明显缓解。

  心血管疾病有时候往往跟患者的情绪有关系,所以,张萍很注重患者的心理治疗。在张萍的出诊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丛女士这样的情况,为自己的病情感到焦虑从而导致心理压抑。门诊中有位前来复诊的年轻男患者,拿着检查报告进入诊室时脸色甚是暗沉,张萍见了不禁安抚他:“你放松一下,别那么焦虑。”原来这位小伙子因为心慌便疑心自己的心脏出了大毛病。结果张萍看了他最新的检查报告后,明确他的心脏损伤问题不大,并鼓励了他几句,使得患者终于放下了心头大石。

  

  对于以上情况,张萍总结了一套自己的经验:对于这样的患者,不能来了就直接下判断说“你这是焦虑”,患者不会接受,一定要摸准他们的心理,进行适度的评价,比如说他们的一些检查结果,让他们知道自己不是严重的心脏病,而是有点焦虑。这种情况下,他们就会慢慢接受你的建议,这对患者的恢复非常有好处。

  

        责任心促进患者的自我管理


  除了关心患者的情绪,张萍还注重通过科普与医嘱促进他们的自我管理。因为很多心血管疾病,往往跟患者的个人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并且这些习惯如睡眠、大小便、打鼾等都会影响到他们服药的效果和临床疗效。比如同样是高血压患者,如果打鼾很重,血压就不好控制,因为他们夜间有睡眠呼吸暂停。

  33岁的王姓男患者就是这样一个例子。患者体态肥胖,看上去有两百多斤,除了平时管不住嘴,晚上睡觉还“管不住”鼻子——打呼噜比较严重,并且已经监测出睡眠呼吸暂停,这导致他血液里的氧浓度只有30%(正常指标是100%)。患者倒也“体胖心宽”,似乎并不太在意,按他的话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张萍告诫他,这个虽然是小问题,但必须要重视,因为这和高血压有关系,将来还可能增加中风的危险。为此,张萍叮嘱他去看耳鼻喉科时,如果医生建议佩戴小型呼吸器,最好能够接纳。惟恐患者不放在心上,张萍前后强调了几次,并且语重心长地劝道:“我老说这样一句话,人都不是盖着被子出生的,但是你习惯了,这辈子都盖,这是一个习惯问题,现在我就是给你这个鼻子盖一个小小的被子,还软软的,不影响你其他生活。”

  由于张萍的多次叮嘱,患者终于对自己的睡眠呼吸暂停有所重视,张萍还给了他其他建议,比如吃饭速度慢一些,每口饭嚼5-10下,以便减少进气管,有助于减肥。

  

  像王患者这样的患者不在少数,有的高血压患者甚至仰头睡也会加重他们的缺氧,这时候张萍就会提醒他们尽量侧着睡觉;有的患者平时爱生气,她就建议他放宽心态,把事情多交给家属。在张萍看来,对这些患者的生活习惯进行评估并去除诱因,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一方面能减少药物和医疗费用,另一方面也可促进患者的自我管理。

  “在您做完心脏造影之前,我是不会放您全世界跑的。”在跟诊的当天,有一些老年患者,他们虽然也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但还是特别想出去旅游,看看外面的世界。在尊重他们意愿的同时,张萍特别担心他们可能出现的状况,叮嘱他们按时检查。同时,她还会给这些老人一些贴心的小建议,比如“重庆的美食多但要注意少吃点”“在外面的时候一旦高血压了,您把这个药嚼碎了含舌头底下”。

  有些患者还特别相信网上的一些养生法,盲目跟风,造成了对身体的伤害还不自知。比如一位房颤患者就特别相信微信里流传的“喝水法”,一天喝足六杯水,每杯三四百毫升。对于正常人来说,这是健康的,但这位患者曾因消化道出血住院,心功能也不好,这样喝水容易心衰,一天四杯水其实就足够。张萍告诫他不要轻信网上的一些所谓养生法。

  

        专心个案解决疑难杂症


  在我国心内科领域,张萍的研究成果可谓独树一帜,她率先建立了晕厥与心脏性猝死高危人群的筛查和随访体系,最先发现并报道了中国人短QT综合征的新突变,并在遗传性心律失常诊治方面做出了出色的工作。来到清华长庚医院,由于身处亚洲最大的社区——天通苑,她又带领团队立足社区为百姓提供及时、贴心的医疗服务。仅去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绿色通道医院就收了两百多例,在北京市排名前十。

  但即便如此,患者也有千千万,不能每个患者都花大量时间去管理,在张萍看来,需要进行长期深度管理的是那些疑难重症患者,比如心衰、心梗后以及猝死高危人群。在这方面,张萍带领她的团队建立起了重症患者疾病管理的资料库,并且培训资深护士成为个案管理师,对他们进行专门的管理。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的医院现在只有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有专门的个案管理师。目前,张萍团队建立的猝死高危资料库里已经有300多个案例,有的患者还是几年前张萍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时诊治的患者。

  

  8岁的小女孩冉冉就是这300多个患者中的一个。

  2016年5月,冉冉突然发烧,还伴随着腹痛,在上海被诊断为“肠系膜动脉栓塞”,这种疾病临床上少见,而且病症表现各有差别,诊断困难,如果诊治不及时甚至会导致死亡。而且,在半年后,冉冉又在北京安贞医院被检查出白天频发室性早搏和右手肌无力。她的病史一栏上写着“心肌病一年半”,因为做不了剧烈运动,冉冉的父母担心她在学校发生状况,没有让她上学。

  “来,宝贝,阿姨给你听一下哈!”张萍戴上听诊器,用手轻轻把诊头捂搓暖和,低下头做心脏听诊。冉冉非常听话,主动就把上衣撩高了,但是有些过高了,张萍帮她把衣服拉下了一些免得她受凉。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冉冉父母对张萍的信赖不止是专业技术,还因她一颗关怀的心。

  张萍介绍,面对冉冉这样的疑难杂症,北京安贞医院的韩林医生邀请她进行联合诊治。韩玲教授接触过大量的儿童心肌病,在这方面经验丰富,但患儿的心肌病往往是存在心律失常,而在这方面,张萍有独到的专业优势。据张萍介绍,她和韩林的合作已经有七八年了。这种联合诊治的方式充分发挥医生的专长,对复杂疾病进行全面诊治,为不少患儿带去了福音。冉冉的治疗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张萍已经将她的案例收进了资料库,并配备专门的个案管理师,对冉冉的情况进行联系跟踪和深度管理。

  早上六点半就来到医院开始工作,到将近下午一点才结束门诊。几声剧烈的咳嗽后,张萍才意识到要多喝几口杯子里的水。“就这些吧!说太多,我觉得都是我们应该做的,要说对患者贴心、细致,我们每个医生都是早七晚九。”张萍笑着对跟诊记者说,“我们没有什么可歌可泣的故事,都是很平庸的、很普通的每一天。”

  编审 :罗辉

  张萍,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心内科主任、内科部副部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任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心律学分会常委兼秘书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心律失常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起搏与电生理分会起搏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学会心律学分会全国委员等。发表论文110余篇,先后承担“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获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华夏医学三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2013年获中国心律学会颁发的“中国起搏杰出贡献奖”。

  专长:擅长各类心律失常及冠心病、心衰、心肌病、高血压及疑难危重心血管疾病诊治,在猝死防治、心力衰竭器械治疗及遗传性心血管疾病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出诊时间:周二上午,周四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