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媒体报道
信息动态

《人民政协报》刊登我院董家鸿院士与藏族包虫病患者的故事:让绝望的生命活出新光彩

新闻链接:http://share.591adb.com/sharenews/article/article_id/135434/app_key/337439fef71af08fe85942ebd690e43f

发布时间:2019-7-31

董家鸿(中)和接受义诊的包虫病患者在一起(资料图片)

  一副包虫病帮扶防治的致谢牌匾,一张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包虫病防治攻坚首席专家的聘书,一个藏族娃娃旦正措在安多藏区作文大赛获得一等奖的好消息,日前同时由青海省果洛州副州长周吉带队送到了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这里。最后一个消息,让董家鸿笑得格外开心。因为,现在15岁的旦正措,是他两年来一直牵挂的孩子。

  故事,还得从2年前的一次义诊说起。

  “无处安放”的孤儿

  旦正措,是青海省果洛州达日县满掌乡的一个藏族女孩。2017年7月,果洛州人民医院包虫病诊疗中心主任才旦带着医疗队下乡筛查包虫病,第一次见到她时就察觉出了这个女娃娃的异样,“身体很瘦弱,特别内向孤僻,不正眼看人,消沉……”才旦回忆道。此时,旦正措只有13岁。

  医疗队到来前,满掌乡已经对居民进行了初筛,旦正措是初筛后的百余位疑似包虫病高危患者之一,已经出现了胃胀、食欲减退等症状。经才旦检查确诊,旦正措的肝包虫病已经进展得很严重。才旦向老师反复强调,“带娃娃到果洛州人民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争取早点手术,国家的政策很好,费用都可以减免。”

  之后的一个月里,乡里筛查出的30余名严重患者陆续来院救治,唯独不见旦正措。直到医疗队流动到“道扎孤儿学校”进行筛查,才在这里又遇见了旦正措。才旦这才得知,几年前,旦正措的爸爸妈妈在两年的时间里分别因为结核病、肝包虫病相继离世,她和姐姐、弟弟寄居在舅舅家。不幸的是,舅舅和舅妈双双患有肝包虫病,他们难以抚养同病相怜的旦正措。

  进入孤儿学校的旦正措,身体和心态都变得更差了,谁能为这个孩子做主呢?才旦焦急地把旦正措的情况汇报给了周吉副州长,娃娃的不幸身世让这位女干部掉下了眼泪。“如果我们也放弃,这个娃娃就彻底被放弃了。”就这样,旦正措终于被带到了果洛州人民医院,然而等待她的是更加灰暗的现实。

  苦命孤儿的包虫病青海全省无人能治

  母亲因为肝包虫病不治去世,娃娃、舅舅、舅妈同患一种疾病,这样的家庭是一个不幸的个案吗?不!“包虫病灭族也是存在的。”周吉向董家鸿汇报时指出,仅果洛州一地,包虫病患病率居高不下,局部地区患病率高达12.38%,这意味着100个人里就有12个人被包虫侵蚀健康,在本就缺医少药的牧区,包虫病不仅是人民因病致贫、返贫的头号疾病,它更在蚕食着淳朴的少数民族同胞的生命。

  针对这残酷的现状,国家卫健委、青海省政府、各州县人民医院都在积极努力,费用逐级减免,基本不用百姓负担;地区医院医师组成的医疗队走遍了三江源进行包虫病的筛查等等。然而最为棘手的是——旦正措这样的患者,全省无人能治。

  经过CT检查,旦正措被确诊为肝包虫晚期,“是囊性包虫病Ⅰ型,生长活跃度最高的一种,已经侵犯了门静脉、胆管等器官,核心瘤体又位于肝门的要害处。”才旦说,州中心的医师看了片子后都摇头,病例从州里快速地传到了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然而,得到的反馈也是否定的。

  “不能治”的消息最终还是传到了旦正措的耳朵里,她变得更加沉默,在病房里整日地流眼泪。此时,才旦才真正理解了第一次见到旦正措看到的那种状态———那是被家人抛弃后,对生命又丧失了所有希望的消沉。

  绝望的女孩恢复健康

  就在旦正措要出院回到孤儿院的时候,才旦收到了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的消息:北京的董家鸿院士又要来义诊了!

  董家鸿在10余年前就已开始关注肝包虫病,每年至少一次前往青海、四川、西藏等包虫病高发的牧区进行义诊、讲课。2017年7月前往青海,是董家鸿例常巡回义诊中的一次。而这一次,13岁的女娃娃旦正措成为他最为牵挂的孩子。

  7月17号上午10点,刚下飞机的董家鸿一行,就被当地的医师包围住了。顾不上休息,董家鸿以及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肝胆胰中心副主任任医师韩东冬、冯晓彬、石军,麻醉科主任张欢等人乘坐大巴车直接前往医院。结合董家鸿能够停留的最多时间,医院共筛选了5例严重的病例,13岁的旦正措是其中最大的孩子,最小的才7岁。

  听取医师汇报、进行病例讨论、教学查房,董家鸿来到了旦正措的病床旁,看了病例后,他眉头也紧锁了起来,并未直接答复才旦是否安排手术。“娃娃的体质太差了,心态也消极,这么大创伤的手术害怕她扛不住;年龄小,瘤体大,又是在肝门这么核心的位置,对技术挑战太大了;这么重的患者,对果洛现有的围手术期的麻醉、术后的重症监护能力都是挑战……”才旦在心里历数着旦正措手术的难点。

  当才旦再次试着征询董家鸿是否手术的意见时,听到他期待已久甚至不敢相信的两个字——“做吧”。

  然而问题又来了,旦正措是孤儿,谁来为她签手术知情同意书?孤儿院院长联系到她的舅舅、舅妈,但两位监护人并不愿意签字,因为文化浅,他们对疾病缺乏最基本的认知,这也是他们本身没有到医院接收正规治疗的原因,加之如此严重的病、这么大的手术,他们并不相信娃能活下来。在反复的疏导、沟通后,最终孤儿院院长先带头签了字,两位监护人才小心翼翼地跟着签了。

  天黑了,手术终于正式开始了。由张欢负责麻醉,董家鸿主刀,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樊海宁、果洛州人民医院肝包虫病中心主任才旦、医师官确才让担任助手。

  “我就像欣赏一次艺术表演一样。”才旦后来回忆,手术进行了7个多小时,董家鸿最终精准地切除了旦正措直径近9厘米的瘤体。“肝脏竟然可以保留得很完整,胆囊也保住了,出血非常少,没有用到输血……”才旦连连感叹,正因为术中的精准操作,大大降低了术后的监护压力,旦正措从第二天就开始恢复了,不到两周就顺利出院,之后复查的情况也非常乐观,至今没有任何复发的迹象。

  手术一年后,董家鸿还记挂着这个孤僻的女娃娃。韩东冬医师前往青海进行义诊时,特地绕道果洛州,到孤儿院找到了旦正措,看望她并交给她一个信封,那里是董家鸿院士勉励她的1000元慰问金。恢复了健康的旦正措已经变成了一个干净、活泼开朗的小姑娘,被孤儿院院长表扬为班里的尖子生。

  2019年,旦正措参加了安多藏区作文比赛,她把自己的故事写到了参赛文章——《想念父亲的岁月》中。文中,她记述了自己凄惨的身世,也更多地写到了遇到的好心人。她用藏语写道:“感谢董家鸿爷爷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这样的藏语感谢也让董家鸿感动。正如同他曾说过,“当医生最开心的事,就是看到被自己救过来的生命重新活出了光彩”。(文/韩冬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