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媒体报道
信息动态

《央视网》报道我院神经外科主任【中国梦实践者】王贵怀:直面无法停歇的髓内肿瘤挑战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王贵怀(中)为病人做手术

  央视网消息:神经,像一条条光纤,遍布人体的全身,它的存在让人有了肉体上的知觉,更支配着人的行为活动。而在复杂的神经系统中,从人体的脑底部到第一腰椎,脊椎椎管内生长着一条长约41-45厘米长的脊髓,这根相对“粗壮”的中枢神经是大脑和所有周围神经的桥梁。如果它发生了病变会怎样?

  2005年,14岁的患者小涛被父亲用轮椅推进了王贵怀医生的诊间。经确诊,小涛的脑干到第六胸椎的脊髓髓腔内生长着一条长达25厘米的肿瘤,两年寻医路,孩子已经四肢瘫痪、大小便失禁,甚至已经影响到了呼吸。但是走遍了很多家医院,看过了许多医生,都没有人敢为小涛做手术。

  王贵怀师从我国神经外科创始人之一王忠诚院士,他回忆说:“1997年,我老师做了一条22厘米长的脊髓肿瘤,当时堪称技术上的一个创造。”时隔8年,当他面对眼前的这名中学生时,多少有些犹豫。

  “这样拖下去肯定不行,手术风险虽然很大,如果要做,我们会努力最大程度地切除肿瘤,争取最安全地保护好脊髓,患者才十几岁,脊髓再生能力和可塑性比较强,手术价值很大。”巨大的风险下,小涛一家人选择了信任王贵怀。

  手术难度很高,十分考验医生的能力。这是从生命中枢——脑干长出的肿瘤,延伸至胸椎,通俗地讲,就好像一根26厘米的香肠,里面的肉是肿瘤,而外面的皮才是人体正常的脊髓,肿瘤填满了髓腔,以至于将脊髓压迫到了如一层薄皮的程度。王贵怀需要做的是把“肉”摘出来,而不能造成“皮”的一点点损伤。当然,他面临的挑战绝非将“肉”从“皮”中剥离出来这般简单,因为剥离的环境里是分布得密密麻麻的血管和其他神经。一旦“皮”破损了,将导致神经损坏,而血管破裂的风险则可能直接要了小涛的命。

  为小涛切除脊髓髓内肿瘤的手术近15个小时,王贵怀如履薄冰地一点点剥离肿瘤,丝毫不敢放松。“从第一刀起,到最后一刀落,都要保持着一样的精准、步调、呼吸、体力,还有心境。”所幸,手术很成功,术后的小涛也很争气地逐渐恢复了行走功能、基本自理能力。继王忠诚老师之后,他自己也开创了一个奇迹。

  小涛仅仅是一个开始——王贵怀对脊髓髓内肿瘤宣战的开始。在我国,平均每一百万人中就有1.5个脊髓内肿瘤患者,如今,王贵怀凭借精湛的医术,仅脊髓室管膜瘤单病种手术就已实施了500余例,除此之外,实施脊髓胶质瘤、星形细胞瘤、血管母细胞瘤等手术2000余例。

  2016年,互联网全程直播了王贵怀主刀的一例脊髓髓内肿瘤切除术,自脑干延髓至第四颈椎的髓内肿瘤,长达11厘米,镜头下的每一步操作震惊了海内外的网友,让大家知道了这一容易误诊误治的疾病,也让患者看到了髓内肿瘤切除的新希望。

  2018年,王贵怀完整剖出了一个26cm长的脊髓髓内肿瘤,这也是目前有文章报道的最长脊髓肿瘤的世界纪录。

  在王贵怀的门诊,有忍痛4年才确诊脊髓髓内肿瘤的神经内科大夫;有因为误诊导致按颈椎病治疗10余年的成年男子,直到无法抱动自己的孩子,才详细检查确诊为脊髓髓内肿瘤;有果敢选择手术并在术后成功参加了半程马拉松的大学生;有先天性发于脑干的脊髓髓内肿瘤患儿,在手术前甚至和父母做好了告别;更有太多用轮椅,或者被父辈抱着来到诊间的患者……

  “太多的脊髓髓内肿瘤患者找到我时,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手术期,留给我的时间和机会太少了。”王贵怀感到可惜。

  虽然医生都希望能治好每个病人,但事实上不可能达到,比如脊髓胶质瘤就是神经外科很难攻克的一种恶性肿瘤。但是为了让脊髓肿瘤的诊疗水平能有进一步质的提升,王贵怀积极与清华大学基础医学研究人员合作,寻求在肿瘤发生机理、基因方面的突破,潜心研究临床治疗新技术。

  “我的老师王忠诚院士经常告诫我:发展神经外科要当一门事业来做,脊柱脊髓专业要好好做起来!”王贵怀在后面又增加了一句“我不挑战谁挑战”。(实习编辑:符洪铫  通讯员:韩冬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