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媒体报道
信息动态

《学生健康报》人物专访——季丽娜:别再怕“沉默的杀手”

新闻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nkWQ3y1PgWi0vSRE7hEf_g

发布时间:2019-12-14

  每年接诊无数的患儿,作为一名儿科主任医师,季丽娜坚守岗位20余年,一路走来,她希望能得到病人更多的理解,也希望能提高家长对小儿泌尿系统疾病的认知。

  她很温柔地和记者讲完这一段采访,在聊天中她提到了工作中的遗憾,提到了做医生的获得感。

  做一名儿科医生,她喜欢静静地做事…… 

  长大后 我也成了你

  都说父母的职业会影响到下一代,季丽娜母亲就是南方城市的一名内科医生。

  放学后在医院值班室写作业,晚上偶尔在休息室睡觉,“陪”着妈妈上班,成了她小时候常做的一件事。

  1990年,季丽娜填志愿时打定主意要做医生,那张薄薄的志愿纸上填满了医学相关的专业。夏天过去,她如愿来到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就读临床医学专业。

  小时候在医院里的日子成了一颗种子,跟着季丽娜的童年一天天成长起来。长大以后,她也成了一名医生。

  本科实习是多数医学生与临床实践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在实习中,他们并会确定自己的未来的专业方向。

 

季丽娜在日本东北大学研究生毕业仪式上

  季丽娜也不例外,她在实习期间碰到了很多小朋友。“看到病怏怏的小朋友经过治疗恢复可爱的模样,自己的成就感和喜悦感便油然而生。”

  带着这颗童心,她在1995年毕业找工作时就认准了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简称儿研所)。

  认真的人总会被认真的事儿所吸引。刚参加工作的医生不分专科,在不同科室轮转,季丽娜第一站就转到了肾脏科,带教老师认真工作的态度,让她对这个亚专科产生了兴趣。

  几年住院医生磨炼后,季丽娜前往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部攻读硕士研究生,她的导师上月正博教授专攻心肾肺系统疾病研究、康复治疗等领域,当时主做研究是《ACEI药物与运动训练协同对慢性肾脏疾病的影响》,这让她再一次与肾脏专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与“沉默杀手”作战

  慢性肾脏疾病,由于症状较隐蔽,常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当家长发现孩子已经高血压、身体浮肿时,肾脏的损伤已经很严重了。

  不明原因的血尿、蛋白尿、难治性肾病等多要通过肾穿刺活检手术,对病因判断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季丽娜曾以第一术者身份与团队合作完成100余例肾穿刺活检手术,又在2019年被评为北京市健康科普专家,她对小儿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治有着丰富的经验。

季丽娜在世界遗尿日做科普宣讲

  不少家长对小儿肾脏疾病普遍认识不足,“现在很多入学体检会包含肝功能、血常规等内容,但尿常规并未作为体检的常规项目”,她建议,家长一定要有意识,应该每年至少带孩子化验一次尿常规。”因为镜下血尿、早期的蛋白尿只有通过尿化验检查才能发现。

  泌尿系统疾病一定要早期筛查,为了改善现阶段的公众认知,除了日常工作,季丽娜也下社区、做义诊,每年的世界肾脏日和世界遗尿日时也会举办科普宣教讲座。

季丽娜做科普宣讲

  “很多上学的孩子都患有遗尿症”,季丽娜很无奈,“5岁以上仍然尿床就要来看病了,但门诊多是9~10岁才来看尿床的。”

  如果不尽早解决遗尿症的问题,随着年龄增长,孩子的心理健康会受到影响。

  早发现才能早干预,希望通过这些工作能提高家长们对于儿童肾脏疾病的早期认识,赶走“沉默的杀手”。

  “要是家长能更相信医生……”

  在20余年的临床工作中,季丽娜接诊并治愈了无数患儿,当问到印象最深刻的病例时,却是那几个不幸夭折的小生命……

  在儿研所做主治医师时,她接诊过一个8岁的男孩,孩子患有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因为对激素不敏感,会定期住院做免疫抑制剂的冲击治疗,治疗后他的病情相对稳定。

季丽娜和小患者合影

  可有次孩子发烧了,父亲带他来门诊看病,查血常规发现孩子的血小板比正常值低一点点。

  季丽娜心里不由得阵阵打鼓:正常孩子感染后出现血小板轻微下降是可以继续门诊观察的,但这孩子有肾脏基础病,使用免疫抑制剂期间,出现感染和血小板异常必须小心。

  “应用免疫抑制剂的孩子免疫力是极低的,一旦感染没有控制好,很容易扩散,而且现在还需要注意血液系统问题”,季丽娜坚持让孩子住院观察。

  但父亲犹豫了一下说,“我和家人商量一下”,随即就走出了门诊间。

  在人头攒动的儿科医院,一波接一波的病人淹没了季丽娜的视线。当季丽娜看完手头的门诊病人,晃过神来才发现这位父亲已经走了。

  日子晃过几周,这名男孩再从门诊收进来时,已经高烧不退。

  检查结果发现,孩子已经发生了真菌性肺炎和肾功能衰竭,而且出现骨髓抑制,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等全血细胞降低。孩子的身体器官像一张张多米诺骨牌,全倒了。

  “他来的太晚了,当时存在多重感染和多个并发症,每一个病症都足以致命,科室竭尽全力,召集全院会诊,也没有能把他拉回来。如果他们第一次来时我有足够多的时间劝说,如果家长能更相信医生,也许结果会不太一样。”季丽娜再回想起这件事,心里还是难过……

  亦苦亦乐 都值得

  业内的人都知道,做医生没有白天黑夜可言,所有时间都奉献给医院与病患。

  做一个为社会奉献的职业,有些事儿不能回头细想。虽是儿科医生,季丽娜也是母亲。儿科医生这一路,季丽娜问诊了无数孩子看病、奉献出无数的爱,但缺少了太多陪伴儿子的时间。

  年轻的时候做住院医生,她基本是24小时蹲在医院,做了主治医和副主任医之后,也是早出晚归和经常值夜班。儿子小时候是老人带大的。小学里老师总会布置以《我的妈妈》为题的作文。

  “我儿子想了半天就写不出来”,采访时提到这里,她眼圈有些发红,“还没来得及好好陪他,他就长大了”。

  后来,作文里有几句有些心酸的话:妈妈总是上夜班,下夜班回来总是困得在睡觉,我只能开门偷偷看看她,不能打扰。

季丽娜在义诊

  “儿科医生都有这种辛酸的时刻”,她说这句话的时候,感觉有点苦涩,“真正的委屈是你为病人着想却不被理解的时候。”

  多年的门诊经历,让季丽娜觉得病人是越看越多,而有限的门诊时间内给家长传递不了太多的信息,怎样在平常的工作中兼顾科普宣教是她一直在思考的事。

  在医院宣传团队的支持下,她在门诊室桌的玻璃桌垫下垫着一张印有几排二维码的纸。

  《关于肺炎支原体,你想知道的在这里》《肾病患儿怎样合理摄入蛋白质》《为什么婴幼儿也会得尿路感染》,二维码里都是季丽娜亲自写的科普文章,以便患者问诊后了解更多的信息。

  但有次遇到一个孩子支原体感染的家长,解释完孩子病情和治疗后,季丽娜建议他扫码了解更多的信息。

  “别的医院从来不这样,都是给我直接讲,你还让我自己去看?”,这位家长一下子急了,说完便摔门扬长而去。

  整个过程季丽娜也很懵,“半天门诊要看30~40个病人,有限的时间里实在是很难满足每个患者关心的所有问题,我只能保证传递到核心信息”。

  季丽娜有些失落,其实是抱着为病人着想的初衷,却总有“不被理解”的时候。

  但这些都是做医生的小插曲,现在,她在清华长庚医院做主任医师快5年了。毗邻亚洲最大的社区——天通苑,5年间,有无数周边地区的家长带着孩子找她看病,很多家长因为孩子上学搬离了天通苑,仍然从南到北跨过整个北京城,坚持要挂她的号给孩子看病。

  “这时觉得辛苦是值得的,病人的期待也是我坚持下来的动力。”

  专程送一捧手折花的大姑娘、亲手捏的橡皮泥狗狗的小患者、在扮演医生的小患者,这些患者都温暖了季丽娜的心。

 

季丽娜和扮演医生的小患者聊天

  每位医生在职业生涯或有成就,或有委屈,但能得到病人的肯定、社会的信任。世上哪有容易的事呢?季丽娜做科普也是为了更好地指导病人,她喜欢安静的做事,为病人着想,而社会也同样需要像季丽娜一样温柔、善良的医生。

【本期策划】

撰文:顾月冰

图片:季丽娜

编辑:马佳

审核:汪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