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媒体报道
信息动态

新华社报道|​​董家鸿:移植医生是器官捐献者与受者间的生命摆渡者

新闻链接:https://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vh512/share/9687776?channel=weixin

发布时间:2021-1-12


  “得益于现代科技和现代医学的进步,器官移植技术已经成为救治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病人的有效手段,但是我们能够通过器官移植来拯救的病人数量仍然有限。”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供体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器官移植这项事业发展的瓶颈。

 

点击下图,观看视频!!!

 

  董家鸿介绍,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每年有数千病人等待肝脏移植,但每年能够接受肝移植的病人只有几百人。

  面对病人“什么时候可以进行移植手术”的追问,医生常常只能鼓励病人坚持等待爱心器官捐献。“器官来源有限,对临床器官移植工作是很大的制约。”董家鸿说,“作为一名临床医生, 当我们在临床上看到那些本来可以用器官移植的技术进行救治的病人,因为器官的短缺,而不能够实现我们救治病人的初衷,心里边是非常痛苦的,是一种煎熬。”

 

图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接受记者专访

 

  在董家鸿的诸多移植手术中,时间最长的一台耗时近20小时。在紧张的病肝切除过程中不能休息,病肝切除后有短暂的休整,紧接着就要把新的肝脏移植上去。董家鸿说,站在手术台上,往往会忘记疲劳,移植医生就像是捐献者与受者间的生命摆渡者,“当我们通过手术,通过艰苦的努力,一个濒临死亡的病人通过器官移植获得了新生,我们感到非常幸福。这种幸福的感觉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 ”(记者 王奇 黄可欣 于江 北京报道)

  主创:张超文 周宁 祁蓉 黄可欣 王毅卉 王奇 李会平

  采访:黄可欣 王毅卉

  摄像:潘悦 赵傲

  编辑:于江 王奇

  剪辑:王奇

  鸣谢: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