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媒体报道
信息动态

《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我院援冀医疗队队长李润青:核酸检测熬夜奋战 支援河北带头冲锋

新闻链接: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21-02/02/content_2032226.htm

发布时间:2021-2-2


图为李润青在清华长庚—燕达PCR实验室里做实验。

  如果没有新冠肺炎,检验人是在幕后默默提供着医疗辅助服务的“白大褂”们。当疫情冲击而来,检验人因“新冠病毒核酸”的检测职责,而成为了广筛病例的“弄潮儿”。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医技部第一党支部书记、检验医学科技术副主任李润青就是他们中的代表。

  1月9日23时,李润青接到了北京市卫健委外派支援河北的消息。两个孩子早已睡下,他躲在卫生间里打电话到次日2时,与受援单位——燕达医院的相关负责人沟通对接,最终列出40余项的设备、物资需求清单。

  1月10日14时,北京清华长庚医院20人的核酸检测医疗队整装出发了,李润青担任队长和临时党支部书记。抵达燕达医院后,李润青直奔实验室,带领检验医学科的高远、孙玉鸣,和燕达医院同事一起,连夜开工,检验师、工程师角色同时上线,从晚上9时到次日凌晨,试剂耗材摆放到位、设备调试完毕、质控测试合格。

  补觉三小时,李润青又前往实验室进行不同仪器间质控数据比对等性能验证。1月11日上午10时30分,清华长庚—燕达PCR实验室迎来援冀的第一批17个样本,下午1时报告顺利发出。“第一关闯关成功,我们可以承接大批量核酸检测任务了。”李润青说。

  1月12日晚上,医疗队迎来了三河地区第一次全员核酸筛检样本量高峰。23时,李润青带队进入实验室完成2000管样本检测,次日8时顺利发出检测报告。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明晰,第二个样本高峰也将随之而来。

  回想2020年6月,北京疫情严峻时,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检验医学科面对着愿检尽检、应检尽检以及北京市指定检测任务三重压力,在检验医学科主任赵秀英的带领下,李润青基于病毒核酸提取SOP文件,再结合现有核酸提取仪器的操作步骤,优化拆解了病毒核酸的提取步骤,首先把96管样本病毒核酸前处理由原来的70分钟缩短到40分钟,再次优化后进行了多板并行操作,96管样本病毒核酸前处理时间进一步缩短到30分钟,每日单管单采计核酸检测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新冠病毒核酸报告用时中位数由890分钟,缩短到8月份的285分钟。李润青基于现有仪器通量,实验各环节时间测算,将加样、核酸提取、体系配置和核酸扩增的流程整合、人员配置经验,应用到了支援河北的工作中。

  1月16日,三河市启动第二轮全员核酸筛检,总量一万余管的样本量一批批送达实验室。小组轮班制开始实行。“每组的人都超时工作,大家都想多做一点,给下一班少留一些样本。”李润青说。而他自己更是从14时一直忙到次日2时才离开实验室。

  为了让民众及时收到核酸检测报告,检测结果出来后,李润青负责上传到手机终端,为此值守到夜里十一二点钟是常事,累计已经上传了10万余份报告。

  医务人员并不是上了发条的机器人,“工作要掌握好节奏,团队也需要不断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样本量少的时候里,李润青常组织大家体育运动;召开临时党支部会议,让每个人都说说问题、谈谈心得、分享经验,这也是队员紧张工作之余的一种解压方式。

  1月31日,挂着“深情欢送,致敬英雄”红色横幅的大巴车缓缓驶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北京援冀医疗队清华长庚医院分队的20名队员,结束了21天的支援任务,平安归来。(作者/韩冬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