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媒体报道
信息动态

《健康报》专版报道我院肝胆肿瘤MDT

  新闻链接:《健康报》 2021-3-17 8版


  刚刚35岁的赵明义(化名),被确诊为肝癌肝硬化,并伴有门静脉癌栓。为挽救这个年轻的生命,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肝胆肿瘤MDT(多学科诊疗)团队上阵,肝胆内科先支持治疗,稳定病情,后由介入科施行介入治疗,配合肝胆内科与肿瘤科化疗,实现肝癌降期治疗,最终经肝胆胰外科实施肝移植手术。这位患者最终康复出院并重回工作岗位。

  近些年,在很多医院都出现了MDT门诊和MDT团队。MDT到底代表了什么?为什么复杂难治的疾病,在这里可以得到更好治疗?MDT团队中的医生们都是怎样协作的?优质的MDT团队应该什么样?接下来,我们走进肝胆肿瘤领域全国MDT牵头单位——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一探究竟。

  文章开头提到的救治过程,仅是肝胆胰医学中心联合行动的一个缩影。中心自2017年4月成立以来,已收录了全国各地865名重症、复杂、终末期肝癌患者。在多次诊疗过程中,团队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模式,并将多模态肝脏储备功能立体定量评估、肝胆系统3D打印及影像导航手术、微粒药物肿瘤供血动脉精准栓塞、三维立体精准放射治疗、转化医学方式等一系列创新技术融入其中。 肝胆肿瘤MDT团队使2/3像赵明义这样的终末期肝癌患者明显延长寿命。2019年,在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评选的全国10大领域医联体牵头单位中,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成为肝胆肿瘤领域全国MDT牵头单位。

  发展MDT让医院更有生命力

  治疗肿瘤的不同科室各有其技、各执所长,然而面对复杂疑难重症患者,单打独斗往往难以为继,临时性会诊缺乏系统化、连续性和内动力。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自2014年开业运营,即将“整合式医疗模式”作为发展特色,主张以疾病为导向的系统化治疗。2015年,院长董家鸿院士首倡“三精医疗”理念,从技术角度,开展精准医疗,即针对每一位病患正确选择和精确应用适宜治疗方法;从管理角度,开展精益医疗,即通过合理资源配置,创新医疗模式,优化服务流程,合理管控成本;从服务角度,开展精诚服务,营造有温度的医院。 在医院顶层设计支撑之下,以患者和疾病诊疗为中心的脊髓脊柱、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臂丛神经病变、胃肠肿瘤等MDT团队先后成立。其中,肝胆肿瘤MDT团队最具代表性。中国约有2亿肝胆胰疾病患者,对于重症肝胆病,MDT团队可为他们提供系统化、个性化诊疗服务。 MDT诊疗模式也能让医生受益“在MDT诊疗中,通过团队的支持,既要能实现医生和患者有效沟通,也要让医生在为病人服务过程中创造价值。”为此,肝胆肿瘤MDT团队由临床医学专家、临床转化科学研究团队和运营支持团队三部分组成。 作为核心的临床医学专家团队,由肝胆胰外科、肝胆内科、肝胆介入科、肿瘤科、放疗科等医学专家组成。临床转化科学研究团队由清华大学肿瘤生物学、基因组学、免疫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信息技术等领域科学家组成,在多个领域进行临床转化科学研究和健康科技产品研发。运营支持团队则纳入了信息技术工程师、个案管理师、临床研究协调员、经管助理等,负责医疗和科研的协调推动、信息系统升级和维护、大数据的采集和管理、患者长期随访和照护、经营绩效评价与管理。借力全流程的信息化支持,MDT诊疗模式如今已经从互联网+,发展到了“eMDT”新阶段。 MDT团队靠制度化保障权责清华长庚肝胆肿瘤MDT团队制订了一系列具体制度,明确整合式医疗具体开展模式与规则,如明确从门诊、住院及出院后随访的团队诊疗模式,强化团队功能。参考标准制订诊疗指南,制订治疗计划书与团队会议,成立肿瘤委员会,建立质量确保机制等。 在配套的激励机制上,医院借鉴了台湾长庚纪念医院的管理经验,实施医事服务费制度(PF制),简而言之,即以医师在医疗服务中的贡献程度为核心标准,进行医师的绩效考核和薪酬核定,其中对团队诊疗医师服务费的分配也进行了规划,重点按照贡献率,对团队诊疗医师费、手术医师费等进行按比例分配。 个案管理师是清华长庚肝胆肿瘤MDT的特色之一。个案管理师是特为专病患者而设立,帮助慢病及复杂疑难病患者进行疾病管理、控制就医成本、改善生活品质。目前,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已在儿童哮喘、糖尿病、肝胆肿瘤等13个疾病领域设立个案管理师,截至2020年底,正在接受个案服务的患者达5199人,患者对该项服务的平均满意度达98%。

肝胆肿瘤MDT医学中心团队在为患者进行远程会诊。

  MDT理念不仅可以在临床大放异彩,在很多医学发展的重点领域,都有它的用武之地。

  MDT与转化医学

  转化医学是使基础医学研究与临床诊疗紧密联结起来的“纽带”,由此董家鸿院士提出了CDR(Clinic-Driven Research,即临床问题驱动型研究)理念和B2B2C(从临床到实验室到用户的健康科技产品导向)模式。

  在为患者进行MDT诊疗过程中,将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新策略用于临床肝胆胰疾病的精准诊断和个性化治疗,形成转化医学研究的新范式。

  自2018年起,为突破现有手术规划系统局限性,由清华长庚医院联合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及精诊医疗科技组成医研企融合研发团队,将精准肝胆外科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研发了“智能化精准肝胆外科手术规划系统”,它具有20分钟内定位肿瘤所在肝段、与重要血管关系、计算剩余肝脏物理体积及功能体积等性能。

  为适应肝癌精准诊疗需求,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近年来开展了肝癌微血管侵犯的立体智能评估、肝胆肿瘤类器官培养、肝癌质谱成像、侵袭转移多参数建模、肝胆肿瘤多组学分析与生物标志物挖掘等一系列前沿性探索工作,重点针对肝癌侵袭范围和区域性肝功能评估,进行高维数据采集与数学建模研究。围绕复杂肝胆肿瘤、罕见遗传代谢性肝病、难治性终末期肝病等,对肝脏发育与疾病的发生发展生物学过程进行信息解码,开展肝胆胰疾病相关的转化医学研究,将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新策略用于临床肝胆胰疾病的精准诊断和个性化治疗,形成转化医学研究的新范式,这将对肝胆疾病的整体疗效突破产生深远影响。

  MDT与标准数据平台

  2019年12月,在国家卫生健康委主持下,董家鸿院士牵头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以及56家联盟医院单位,启动了“国家肝胆疾病标准数据库项目”,建立起一个跨领域、跨学科的肝胆疾病标准数据联盟,让电子病历、MRI/CT影像、病理等数据变成统一的标准化高质量数据,实现医疗机构间互相流通、互相认可、互相使用。肝胆疾病标准数据库将服务于临床研究、智慧医疗、国家重大科研、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的研发和评价、肝胆临床人才培养。

  2020年11月,由董家鸿院士、樊嘉院士、秦叔逵教授等40多位专家联合审评,发布了首套肝癌数据团体标准,这也是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首个团标标准。该标准以高质量的数据库支撑,按照边建标准、边建库的步伐,截至2020年12月,已实现超过5000例肝胆病例全息标准数据,涵盖肝癌、胆管癌、肝包虫三个子数据库,目前已经支撑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的研究。逐步通过新型数据共享模式,重塑肝胆大数据,并最终将成果反哺于治疗,从而形成“取之于临床,用之于临床”的应用闭环。

  MDT与专科医联体

  专科医联体建设是我国目前着力推进的医疗模式。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肝胆胰中心将肝胆肿瘤MDT整合式医疗模式融入专科医联体建设,打破了原有专科医联体“高度专科化”“非内即外”的固有模式,将肝胆肿瘤MDT“集团作战,全链条服务病患”的理念,清晰地传达到联盟成员单位,凸显了1+1>2的效果,受到联盟内专科乃至医院的肯定。

  始建于2016年的国际肝胆云医院联盟,包括50多家成员单位,目前已举办千人以上年度全国性学术交流会议4届、区域中心学术交流会议57场,每双周开展联盟成员单位间同步MDT多中心远程会诊,真正做到优质医疗资源高效常态化远程辐射。

  2019年,董家鸿院士牵头成立了“中国包虫病防控联盟”。联盟将肝胆肿瘤MDT理念融合到青海牧区肝包虫病的临床清零攻坚工作中,不仅整合全国优质的肝脏外科、麻醉、重症、影像、介入等临床资源,还引入了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地球系统科学、公共管理等学科的科学家,协助青海地方政府各部门共同推进了包虫病全链条、多层级的清灭工作。

  2020年底,针对我国北方地区肝癌诊疗现状,清华长庚肝胆肿瘤MDT团队在中国医师协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框架下,组织动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肿瘤内科、放射治疗、介入治疗等领域专家,建立了 “北方肝癌防治联盟”。计划于2021年内建成省级—地市联盟网络,上下联动、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加速肝癌学科建设,着力后备人才培养,辐射百所基层医院,献礼2021建党100周年。

  MDT与智慧医疗

  清华长庚医院肝胆肿瘤MDT团队通过智慧医疗赋能精准医疗,即针对每一位患者,合理选择和精确应用最适宜的治疗方法。清华长庚肝胆肿瘤MDT实现了多种形式相结合——院内线上MDT随时可以保障,线下MDT每1周~2周组织1次。如今,无论是门诊还是病房,每一例复杂的肝胆肿瘤病患都能够纳入MDT,显著提高了肝胆肿瘤患者的诊治效率和质量。2020年数据分析提示,MDT会诊意见的执行率在门诊患者为75%,在住院患者为96%。

  另外,清华长庚医院在国际肝胆云医院联盟及智慧医联体50家医院中,定期开展同步MDT多中心远程会诊,有效实现了远程医疗辐射。

  为了推动精准医疗发展,董家鸿院士团队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尤政院士团队、医学院和药学院等开展合作,成立了“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倡导全院与清华大学各专业开展医工结合对接,并给予经费支持,有力推动了具有智慧医疗特色精准医疗的发展。(文/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卢倩  冯晓彬  杨世忠  韩冬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