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媒体报道
信息动态

《生命时报》刊登我院路桂军主任文章:从汉字看生命文化

新闻链接:《生命时报》第1627期 22版

发布时间:2022-7-29

作者:路桂军


  我们中国人对生死的理解和西方是不一样的,甚至可以说有本质的区别。我们从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现象,比如汉字中,就能看出这种差别来。

  先看看“文化”两个字的构造。在甲骨文里,“文”是一个人张开双臂的姿势,在远古社会,这是一个人在你面前展示心中的信仰图腾;“化”是一个单人旁、一个竖折、一个点,其实就是一个头朝上的人和一个头朝下的人,所以文化就是生死之间的顿悟。

  再看“安宁”。“安”是有一个宝盖头加一个“女”字构成,宝盖代表的是房子,女是女人,在远古社会,人们认为女性是弱势的,在家里面才是安全的;“宁”是吃得下睡得香的意思。这让我联想到我所一直从事的安宁疗护工作,就是要让病人在受到疾病威胁时,遇到安宁疗护团队以后可以感到自己是安全的,吃得下,睡的香。我们的安宁疗护一定要做出中国特色来。

  “疼痛”是我工作中经常听到的词汇。“疼”是一个病字框加一个“冬”,冬是“终止,四时尽也”。这就是为什么老百姓希望长痛不如短痛、短痛不如阵痛、阵痛不如不痛。痛苦是什么?是一个人的生活主要原则要被打破。小的时候父母和老师告诉我们,不管什么事努力就有结果、付出就有回报,但当一个人得了肿瘤,却完全不一样了,经常是即使你再努力也没有结果,付出再多也没有回报,那坚持还有意义吗?实际上,痛苦恰恰是可以被疗愈的。

  我们在临床上对疼痛痛苦是分层级的,疼痛是痛苦的负荷,一个疼痛患者如何转变痛苦状态,有三个需要考虑的因素:第一是持续等待,是一天两天,还是十年二十年?总要有一个期限;第二是信任危机,“我痛不欲生,你竟然熟视无睹?”这会让患者更加痛苦;第三是治疗的无望感,每个晚期肿瘤患者都有这个阶段,崩溃失落、反复重塑、重建自我、生命排序,希望寝食得安。

  最后再说说“患”字,上面的“串”就是串在绳子的一组东西,患就是把串在绳上的一组东西放在心上悬挂起来,即“悬而未决”“患得患失”。这个字就提示医生,患者的心上常常“悬着”好多东西——对死亡的恐惧、手术及放化疗的折磨、担心疾病复发转移、躯体功能障碍、对医疗费用的担心、工作被迫停止、人际关系的紊乱、家庭生活的困扰……相比之下,医学仅解决了1/3的问题,患者2/3的问题都集中在社会心理层面。医学存在的理由,是当有人在沮丧和危机中呼吁帮助时,另一个人怀着关切的心情来帮助他/她,这种求助的愿望和提供帮助的愿望促成了最初的医患关系。

  从这简单的几个汉字中,我们就能以管窥豹,看到中国人对待生命的态度。疾病是医生眼中的世界,痛苦则是患者心中的苦难,医生需要在疾病和痛苦之间建立更好的连接,做到共情患者,贴近患者,这样才能更好地抚慰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