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新闻动态
信息动态

【清华长庚医改一周年】突显三级医院本色 紧密社区医联体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5月21日电 2017年4月8日,北京市实施“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作为市属医院,积极动员、全面部署落实。医改实施一年,坐落于天通苑社区的清华长庚,已在区域医联体建设中突显出三级医院的本色,力争立足区域医联体,推广全国云联盟。

图为东小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黄培院长与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党委书记周月红签约建立“紧密型医联体”

  “医药分开”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意义在于推动分级诊疗。此项举措实施后,在昌平区卫计委的支持下,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成为东部医联体牵头医院,相继开展昌平区东部医联体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东小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紧密型医联体签约,昌平区肝胆专科医联体签约,并在医疗业务中突显出大型综合性三级公立医院的本色:

图为董家鸿院士与陈肇隆院士联合为几个月大的患儿进行肝移植手术

  彰显复杂疑难疾病诊治能力。开业三年余,各临床科室开展国内领先技术项目100余项,累计开展具有代表性的复杂手术、操作1800余项,开展了多项世界首例,如神经外科开展的脊髓髓内肿瘤切除术,最长达26厘米,为目前文献报道的最长记录;骨科完成世界首例高位骶骨整块切除并3D打印假体重建术;肝胆胰中心完成国际首例自体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包虫病手术等等。2018年1月16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下发文件,认定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肝脏移植执业资格,在董家鸿院士的带领下,联合中国工程院院士、台湾高雄长庚医院名誉院长陈肇隆,两岸肝脏移植专家团队联手完成了5例平均年龄4个半月的婴儿肝脏移植,及1例8岁儿童的肝脏移植,肝脏移植手术相继有序开展。

图为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急诊绿色通道地标

  突显急重症综合救治能力。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分别于2017年11月成立胸痛中心,2017年12月获评为国家高级卒中中心,为心脑血管急重症患者打通了抢救的“绿色通道”,并在医联体中发挥积极作用,据统计,脑梗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平均DNT时间49分钟,患者入院到股动脉穿刺时间84分钟;心梗患者从至急诊到进行溶栓,平均时间控制在1小时以内。365天24小时的守候,为京北的急重症患者提供全面高品质的健康守护。

图为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远程医疗中心运营,医联体单位均有亮相

  上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远程医疗系统。2017年9月7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远程医疗系统正式上线,“远程医疗中心”正式投入使用,系统能够支持实时的视频远程会诊活动,也具备支持放射影像、病理阅片等非实时会诊的功能;既支持现场音视频的远程教学,也能够播放录制的教学课件;系统还提供了完备的远程医疗与教学管理功能,有较为完整的医疗文档记录。这个系统可与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影像系统(PACS)进行数据交互共享,从而实现会诊信息、检查信息、影像信息等与医院系统的双向沟通。推动分级诊疗,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将依托该系统,为有需求的机构、单位提供在线医疗支持,尤其是为偏远地区的患者提供看诊便利,减少患者的奔波之苦,节省医疗费用。

图为我院全科医学科主任王仲在社区出门诊

  智慧下沉社区,全科建设不断完善。为加强社区医联体的建设,2017年10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在东小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始试点3个科室,分别为全科医学科、内分泌科和眼科,派驻了包括全科与健康医学部部长王仲在内的5名专家,在东小口出门诊,切实做到专家资源下沉,并实地开展临床指导与教学,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师形成良好的互动与交流。同时,清华长庚对社区医联体内预约挂号系统人员进行了培训,开始实践远程预约挂号,以促进医疗资源共享。2017年5个月时间里,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派出专家32人次。紧密型医联体的落地,实现了患者不动,专家动,“在家门口看上大专家”。我院的全科医学科协办了昌平区基层医生能力建设培训;医师协助基层社区医师,申请科研项目,指导参加国家级、北京市级规范化教材撰写;为基层3+2培训医生进行师资授课,如医学人文与职业幸福感、临床沟通、科研项目撰写等,并担任签约服务医师的指导教师。(院办文宣组 医政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