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新闻动态
信息动态

【改善医疗服务】复杂疑难患者在门诊就需要被专家“包围”——记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肝胆胰肿瘤多学科联合门诊

  来自山西的王先生在3年前被诊断为肝细胞癌,先后进行过多次介入、放疗治疗,于近日定期复查时,发现门静脉海绵样改变、门静脉主干处出现栓子。5月23日,他在妻子秦女士的陪同下来到北京,背着3年来复查的10多袋影像片子。当秦女士被跟诊护士请进诊间,她愣了一下,面前坐着10多位医师,等待为患者问诊。

  这是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的肝胆胰肿瘤多学科联合门诊。自医院开业,即践行“整合式医疗”服务理念,继2016年,脊柱脊髓联合门诊的开通后,2018年,在执行院长董家鸿的带领下,正式开通了针对复杂肝胆胰肿瘤患者的多学科联合门诊。

  这个门诊专接复杂疑难肝胆胰肿瘤患者

  治疗癌症有十多种方式,什么才是最适合患者的?以往都是患者入院后,结合复杂的病情,由接诊的科室组织其它科室会诊。而多学科联合门诊的出现,则将“会诊”的端口前移,从门诊就力争为患者入院后的治疗明确一个方向,如此,“有的放矢”的治疗将更加高效且经济。

  为了实现一个门诊串联多学科专家,并保证号源和看诊质量,医院设置了肝胆胰肿瘤个案管理师,全程跟踪患者的疾病管理。每月两次的门诊开始前,个案管理师与医师提前征集患者病史,评估个案,完善诊前资料,并进行整理后提前分享给参与联合门诊的专家,供专家们做好“备课”。

  齐力断病是联合门诊的精髓

  一位来自辽宁的患者,20年吸烟史,曾有寄生虫感染史,在健康体检时,查出肝脏内有一4.6cm*4.3cm的阴影,当地诊断考虑为胆管癌并伴有肺转移,带着“可能活不到3个月”的噩耗,患者来到北京寻求确诊。

  血液检查、脊髓检查、病变穿刺活检、核磁共振,与诊断相关的检查都已完备。针对这一病例的各项指标,医师们在门诊进行了讨论。放射科主任郑卓肇,首先结合患者的核磁影像,排除了胆管癌的可能,明确肝部有很多大小不等的结节,但肝动脉处的条带状的“物体”,通过影像技术无法明确诊断。否认胆管癌的结论也得到了病理科主任尹洪芳的支持,从活检病理报告中可以确诊患者所患并非肿瘤,同时,从原始细胞的数据角度,否定了先前疑似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联合血液肿瘤科副主任医师于卓的意见,怀疑患者为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综合征。结合着这一结论,患者后续的治疗方案清晰了起来。

  为确保对复杂疑难疾病的临床经验,出席肝胆胰肿瘤联合门诊的医师均为副主任级以上医师,每次联合门诊设立一名轮值主席,由参与科室的科主任轮流担任,轮值主席综合病例讨论全程,下达最终的诊疗意见。而凡经肝胆胰肿瘤联合门诊开具住院的患者,都将由肝胆内科首先接收,完善各项检查并调整各项指标后,再根据病情转入相关专科进行治疗。患者从门诊到住院的过程中,个案管理师将对其进行“管家”式的疾病管理。

  讨论式临床教学

  医学的有限性决定了,即便是多学科联合门诊也有无法断定的问题。

  文章开头的秦女士进入诊间,与医师交流丈夫的病情,问题的症结在于门静脉栓子通过现有的检查手段无法断定性质,是血栓还是癌栓?治疗方案上将截然不同。临床药学科主任胡永芳分析了用药,肝胆外科副主任医师杨世忠结合已开展的治疗方式研判预后,以及肝胆介入科主任张跃伟发表了有可能开展的辅助治疗意见,轮值主席、肝胆胰中心主任魏来下达医嘱:门静脉栓子性质待定,倾向血栓的可能性大,完善相关检查进一步鉴别,请血管外科会诊,进行尝试性溶栓。

  最终患者由肝胆内科主任黄缘收入病房,执行多学科联合门诊的医嘱后,患者的肝脏功能恢复良好,顽固性腹水也得到了有效控制,于6月12日顺利出院。

  每一个复杂疑难病例的讨论都是对彼此专科印象的一次冲刷。同一种病,临床科室之间互鉴长短;而对于临床与医技科室的医师来说,他们平时可能是“网友”,或者是一纸报告上的签名一样的存在。面对面交流时,所有的疑惑“当面锣,对面鼓”,临床医师表达诊断和临床治疗中遇到的疑惑;放射科医师现场教授读片,结合具体病例影像排除、分析病变;病理科医师将报告上的诊断的背后逻辑、背景进行详细的分析……这不失为一次临床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