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新闻动态
信息动态

【5周年】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王仲医师、曹莉萍护士获评荣耀医者奖项

  11月27日,由环球时报、生命时报、伙伴医生联合主办的“健康中国 法治保障”暨“敬佑生命 荣耀医者”2019第四届公益活动年度盛典在北京举行。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全科与健康医学部部长、全科医学科主任王仲医师荣获“人文情怀奖”,护理部护士长曹莉萍荣获“美丽天使奖”,医院荣获“优秀组织奖”。

  

  王仲(左三)在颁奖现场

  

  曹莉萍(左五)在颁奖现场

  “敬佑生命 荣耀医者”公益活动至今已是第四届,活动历时5个月余,组委会共收到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百余家医院500余位个人和团队的报名信息。获奖者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前线,有大城市三甲医院的专家,也有偏远地区卫生室的村医;有步履蹒跚、年逾耄耋的老大夫,也有临床一线年富力强的青年医生;有手术里的外科圣手,也有护理战线的美丽天使……

  活动旨在学习并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讲话精神,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美德,促进和谐医患关系和社会稳定,传播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向全社会旗帜鲜明地弘扬尊医重卫的良好风尚。在全社会支持下,公益活动影响力持续扩大,已成为我国医疗卫生业界的年度盛典。

  

  获奖者资料

  王仲

  从急诊到全科不改医心

  

  王仲,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医促会急诊急救分会会长、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公众施救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社区卫生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全科医学会常委、北京医师协会全科专家委员会委员。

  

  “医生首先是哲学家,看懂宇宙,看懂生命,看懂人生,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第二是艺术家,对病人讲述病情时,就应该是艺术家;第三才是科学家。”这是北京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医师王仲对医生的理解。

  30多年前,王仲因0.875分之差,被意外推进了医学的门槛,而后又幸运地进入了莘莘学子心中的医学圣殿,北京协和医院。毕业后,他选择了急诊科,师从急诊医学创始人邵孝鉷教授。作为第一代年轻的急诊人,在老师和专家的带领下,王仲积极推动了中国急诊医学的发展,执笔第一个急诊医学行业标准,参与组建急诊医师协会,还推动了急诊中级职称考试的落实,使急诊人有了自己的晋升路径。

  王仲在急诊工作中做出过太多成绩,特别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他总是冲在第一线。2003年“非典”期间,他所负责的北京协和医院东院病区先后收治了200多例疑似或确诊的SARS患者,并创造了“双无”记录:无一例因“非典”死亡,无一例医护人员感染。他还做了大量科研工作,冒着生命危险采集了158例鼻咽拭子,并从中成功分离出3株冠状病毒,成为我国研发“非典”疫苗的病毒株。“非典”后期,王仲参与了SARS病人数据库建立及发病的研究,并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北京市五四青年奖章。2008年奥运会,作为网球馆医疗经理,王仲带领60人的团队,不仅圆满地完成了网球馆和开闭幕式部分鸟巢观众的医疗保障任务,而且采用预防手段,取得了“0中暑病人”的优异成绩,获得“北京市奥运先进个人”称号。

  不过,这位急诊老将从北京协和医院调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后,却与全科医学结缘,每周出的都是全科综合门诊。1997年,王仲就参与到全科医学推动工作中,参与撰写了多病种的社区诊疗指南。2016年,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成立全科医学科,王仲成为北京第一批转岗的全科医生。

  做实事的精神,贯穿于王仲的所有工作中。3年来,在有限的人力、物力条件下,王仲带领团队,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全科医学科成功地开设了全科门诊、全科病房,并把临床服务延伸到养老机构、社区和基层医院,真正实现了医养结合、分级诊疗以及日常健康管理。

  不论在哪里,医学教育都是重中之重。王仲提出了“四阶梯教学”的理念,开展班主任制教学,除了在业务上实现“将理论转变为技能”的实用性教学外,医学人文教育成为王仲教学的突出亮点之一。医学生进入住院医师培训基地,首先需要接受“医学人文与职业幸福感”和“如何做好住院医师”的两节必修课。这两节课都由王仲亲自讲授。从理念到医学历史,从学术到人文,在王仲的团队中,住院医师将得到全方位的培养,为成为合格的医生奠定基础。

  从医30余年的经历中,王仲说的最多的是“我不认可医患关系不好”和“做医生是一件幸福的事儿”。他一直认为,医学人文建设和人文观念推广是医学教育和医疗工作的重点之一,因为生命是有限的,但健康和快乐是无限的。医生必须要将减轻患者的痛苦作为重要职责,只有在适当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基础上,患者才能获得更多的快乐。

  

  

  曹莉萍

  时刻温暖患者的心

  

  曹莉萍,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肝胆胰中心8A病房护士长。2008年通过选拔服务于北京奥运会网球场馆医疗团队,获优秀志愿者。2016年获院级先进个人;2018年获北京市护士综合素养大赛优胜奖及清华大学校级工会优秀积极分子。2019年入选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护理专业委员。

  

  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7年,经历过非典的考验,体验过为奥运会服务的荣耀,还曾不眠不休奋战在抗灾一线……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的曹莉萍虽然只有38岁,却俨然已历练成为一名“老护士”。

  生死的战场上,曹莉萍既可以如战士般捍卫健康,也可以像天使一样温暖人心。她每天斗志昂扬,处理医嘱、打针输液、翻身擦背、扣背咳痰,忙忙碌碌一刻不停。曹莉萍所负责的病房曾收治一位肝癌晚期的老人,他身体虚弱极了,一动都不能动,无儿无女,只有妻子不离不弃地全程陪护。但毕竟年纪大了,很多事情老奶奶有心无力,每天吃不好睡不好。曹莉萍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常常去看望这老两口,和责任护士一起给老爷子翻身、擦背、鼻饲、换药,还在病房里热热闹闹地给老爷子过了个生日。老爷子说不出话,就一直冲着曹莉萍笑。虽然最后没能阻止死神的脚步,但老爷子离开得十分安详。老奶奶在安顿好后事之后,专程回到病房,给曹莉萍带领的护士团队深深地鞠了一躬。“我们只是做了分内之事,何德何能受得起老人这样的行礼。” 曹莉萍说。但正是这些“分内事”,给了身处病痛中的患者安慰与温暖。

  病魔不会因为年纪而放过任何人,病房里有老人,也有孩子。一个年仅7岁的小姑娘患上了胆管囊肿,因消化道出血住了很多次医院。病痛的折磨让这个孩子看起来比同龄人要小很多,但小姑娘手术后特别坚强,不哭不闹。曹莉萍的儿子和小姑娘年龄相仿,所以格外心疼这个小患者,只要一有空就去陪她、鼓励她、照看她,给她讲一些浅显易懂的健康知识。曹莉萍还鼓励儿子给这位坚强的小姑娘画了一幅画作为礼物,后来,孩子间的书画来往陪伴小姑娘熬过了最难过的术后恢复阶段。出院的时候,小姑娘抱着曹莉萍的脖子,开心地笑着。那张可爱的笑脸至今还留在曹莉萍的手机相册里,时刻提醒着她要温暖患者的心。

  曹莉萍所在的肝胆胰中心主要收治复杂危重病患者,三四级手术比重可达到63.7%。“不能放松!”曹莉萍时刻警醒自己。临床工作再辛苦繁重,曹莉萍也没有放弃护理科研方面的追求,她利用闲暇时间学习、写文章,一边管理科室,一边兼顾静疗专科护士培训。只要想到能用更多的知识和技能给患者带去福音,曹莉萍就会咬牙坚持:“再辛苦一些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