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新闻动态
信息动态

清华长庚:一段援,一生情

媒体报道及鸣谢:中国网http://med.china.com.cn/content/pid/191448/tid/1026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7月14日电(通讯员 韩冬野)走进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的正门,右手边是一栋今年6月刚刚投入使用的临时建筑,一经启用,这里就“热闹非凡”。建筑的南面是新冠核酸筛查门诊,大量“愿检尽检”的居民在此排队采样。而绕过人群,来到建筑的北面,这里不但安静而且24小时亮着灯,那是医院专业的新冠核酸检测二期实验室,也是20位复旦大学检验医疗队员们奋战支援的地方。

 

  凌晨的通知 不临时的心

  6月11日,北京终结了56天无本地新增确诊病例,再次拉响了疫情的警报,并在24小时内正式锁定了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感染“源头”。随着确诊病例的增加,一场大面积的新冠核酸筛查也开展了起来。

  作为坐落于京北“回天社区”的大型三级公立医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也面临着一阵爆发式的新冠核酸检测人潮。一边守住院内大本营,一边不断地派人出去支援采样,而所有汇聚的样本检测都压在了检验医学科同仁的头上。12人的检测团队连轴干,也无法保证及时出具报告。

魏来副院长带队迎接医疗队

  6月22日晚,国家卫生健康委紧急调派的“救兵”来了!从上海到北京,来自复旦大学附属6家医院的20名检验人,不辞路远,与清华长庚人共克时艰。

  “21号晚上11点半,接到主任电话说有支援北京的任务。”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副主任王蓓丽医师说,她直接请缨带队来京,5分钟就和科主任商定支援名单,“接到我的通知电话时,3名队员都已经睡了,但在听清任务后就立即起床打包行李。”王蓓丽说。通知来得临时,而他们赴外支援的心,却是从武汉爆发疫情时就已经准备好了。

同行的支援物资和设备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4人立即成团的同时,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4人、肿瘤医院3人、儿科医院3人,眼耳鼻喉科医院3人、妇产科医院3人也同时确定下来。22日,大家第一次碰面,紧急的培训后,就一同踏上了火车。王蓓丽担任这支分队的队长,“当时心里是有点压力的,不知道这支临时组成的团队会运转得怎样。”

加速新冠核酸检测二期实验室进程

 

  “抢”着过的两周

  进入医院后,队员们迅速和清华长庚检验医学科融为一体。而他们要打的第一场仗,就是启动新冠核酸检测二期实验室。

新冠核酸检测二期实验室验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黄声雷摄)

  从一座空房到能进行新冠核酸检测的专业实验室,文控与性能验证、生物安全管理、质控管理、试剂耗材与仪器管理样样都要落地。队员们和清华长庚检验科、信息管理部、仪器科、工务处、总务处同仁一起行动,从硬件做起,把上海市支援的60多件设备一一组装,网络布口与电脑联机,调试、评估性能,全部“抢”时间完成。遇到设备、物资不足的困难,复旦大学加急快递,远程培训;清华大学现拆设备装车运到医院。副队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陈嘉臻副教授,是支援队伍里的技术负责人,4天的筹备时间里,他带着同单位的吴之源同事,既做搬运工,又做工程师。

第一批新冠核酸检测报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黄声雷摄)

  6月26日晚,第一批新冠核酸检测合格报告从二期实验室发出,每个人的脸上都是首战告捷的喜悦,而真正的硬仗也随之打响了。按照国家卫健委的要求,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先后走进高校、社区,完成采样、检测、出具报告的一条龙服务。支援队抽调2人支援清华长庚一期实验室,剩余的队员以三班倒的模式,开始连轴转。“每个队员都在抢着检测样本,好让其他的队员轻松一点。”王蓓丽说。队伍中来自华山医院检验科的主管技师陈宇明就是扎在实验室里的一员,支援前,虽然因意外导致骨裂,但他坚持报名执行支援任务,“加样本、处理样本本来也是坐着就可以操作的。”在样本检测区,他穿防护服坐着轮椅伏案做样本测试的身影,给每位队员注入了一股向上的力量。来自中山医院检验科的黄斐虽然是90后,却担任3组之一的组长,自称“跑量小能手”,总是满怀工作激情,带领组员用最快的速度完成最多的样本检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黄声雷摄

  紧张的工作之下,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检验主管技师董妞妞发烧了,排除感染可能性后,大家才知道她是一位尚在哺乳期的妈妈,孩子刚满周岁。退烧后,她只休息了一天就又走进了实验室。“队员们虽然年轻,但很有冲劲,有青年人的担当,舍小家顾大家。”负责和队员们对接的清华长庚检验医学科副主任李润青感触颇深。来自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医院检验主管技师刘玉和妇产科医院检验科主管技师仉英都是80后,她们不仅同龄,还和各自科室提出了同样的请求:由自己担任支援的第一备选,“有国际支援的任务,我也参加。”刘玉说。

 

  并肩战疫情谊长

  支援期间,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希勤专程慰问队员们时说:“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同为中国高等教育院校,校际之间各类学术人才交流活动由来已久,清华医学学科起步晚、实力相对较弱,正好也可以借此机会深入学习。”

  一场疫情,一次援助,让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和清华大学附属医院结下了一段共同战疫的“战友”情谊。端午节,医院党委书记周月红,党委副书记、院长董家鸿院士,总执行长周碧琴,工会常务副主席王壮,以及党院办、检验医学科同仁一起来到医院食堂,和支援队员们包粽子话家常。庆七一,纪念建党99周年,支援队临时党支部的党员和群众一同出席了医院里的纪念大会,唱国歌、听讲话、悟初心。支援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检验科副主任卢仁泉说:“支援,党员应该冲在最前面。”22日他到医院听到支援任务后,主动要求替换下家里有困难的原定队员。7月4日,一场连接两方的医学教育研讨会在线上召开,一同讨论检验规培,研讨疫情下新冠抗体检测,肿瘤筛查与预防,及仪器比对方法,提升检测水平。当然,最美好又最感动的,是检验人一起奋战过的日日夜夜。

  至今,复旦大学检验医疗队支援时间已两周有余。得益于援助,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可以两座新冠核酸检测实验室并驾齐驱,高通量检测,保障着支援需求,保障着京北一方。“他们就和我们自己的同仁一样。”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检验医学科主任赵秀英说。疫情之下,同一个医疗命运共同体,值得点赞的检验人!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黄声雷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