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新闻动态
信息动态

学,以致用——支援河北核酸检测中清华学子的担当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2月10日电(通讯员 南子钰题记:2021年1月10日,接到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通知,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组成20人核酸检测医疗队,开赴河北省三河市支援河北燕达医院新冠病毒检测工作。1月31日上午,他们结束了21天的支援任务,荣耀归来。队伍中的王利君和柴彦,他们还有另一层身份是清华大学在读的博士研究生。

 

  跳出舒适圈

  她始终走在突破自我的路上

  “我们科研学习的最终任务就是服务医疗、服务社会,养兵千日,用在一时,现在国家正好需要我们专业发挥作用,你一定要积极地参加。”接到支援任务的王利君首先给导师张敬仁教授拨通了电话,听了老师的这番叮嘱后,她暂停了手中的试验,和战友们毅然奔赴河北支援。

 

张敬仁教授(一排左五)和学生们

 

  已有近20年临床检验工作经验的王利君一直在和细菌、微生物打交道。“为什么同样一种细菌有的致病力强,有的却是定值?工作中总是会遇到诸如此类的疑难感染性疾病,有太多的为什么无法解释。”王利君说道,正是这种强烈的求知欲,让她下定决心考博,进一步培养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师张敬仁教授是细菌致病力与疫苗研究的学界领军人物,同学们也都十分优秀,刚开始那段时间王利君是在打破固有思维、再次重组认知中度过。“扬长补短,补短板是重点,这一年多我实验失败至少有100次,那就继续第101次,贵在坚持。”王利君笑道。河北支援期间,王利君担任三组组长,在她的带领下,小组检测工作一直保持全队最低复检率和最高效率。晚上进行核酸样本检测,白天就看文献学专业,老师和同学为了兼顾到王利君,组会也都采用远程的方式一起沟通交流。每当有压力的时候,王利君都会放上一段导师特别推荐的减压曲目——命运交响曲。

 

 

  春节将至,科研团队的每个人都决定响应国家号召留校过年,有的同学还报名了医院预检分诊等志愿服务工作。大家都在以实际行动践行清华学子“勇担大任”的使命,众志成城下疫情也必将成为过去。

 

  走出象牙塔

  他将行胜于言的校风记心间

  柴彦是清华大学2018级博士研究生,专业是急诊医学。在武汉爆发疫情需要支援时,他偷偷报了名。虽然没有选上,但他的导师、清华长庚全科与健康医学部部长王仲教授给予了极大的鼓励和支持。这次支援河北的任务一来,柴彦第一时间加入了队伍。“学生不应该只待在象牙塔中,用所学去回报社会才是最终目的,做核酸检测你轻车熟路,你应该上。”出发时王仲叮嘱柴彦道。

 

 

  支援期间,柴彦同时担任临时党支部宣传委员,工作时坚持以“清华标准”严于律己,休息时当好队伍的“笔杆子”。面对河北廊坊北三县两轮全员核酸筛检的高峰时,整支队伍压力激增。面对这种挑战,柴彦急诊人的热血和干劲儿立马激活,样本加样、提取、加核酸、扩增、结果分析,每个环节保证做到安全、优质、高效。21天的奋战,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整支队伍累计接收样本17683个,覆盖15万余人次。

 

 

  “你是清华的学生,要对得起它。”在学习和临床工作中,柴彦将老师的这句话牢牢记在心中。从课题设计到实施,他瞄准社会需求、临床需求,因为老师也说过,“不能单纯地为了文凭而读书,脱离社会和临床实践的研究,不是好的研究”。进入临床轮转那段时间让柴彦记忆犹新,一边是繁重的医疗工作,一边是创新研究的学术挑战,他经常半夜去实验室加班,压力大时就去跑步。围着医院一圈圈跑下来后,反而会灵感乍现。

 

 

  尽管有时很累,但柴彦真心为急诊这个专业而自豪。虽然不知道下一秒急诊室里会接到什么样的抢救,会来多少患者,会遇到什么突发事件,但急诊医生需要做的,是时刻做好战斗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