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室导航 - 妇儿部 - 儿外科 - 健康教育

【科普】科学认识小儿疝气:从预防到护理的全方位指南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4月14日电 儿外科 刘璐 郝献华 陈巍)


一、高发人群:哪些宝宝需要特别关注?

1.早产儿

早产儿腹壁发育尚未完善,腹股沟疝发病率高达16%-25%,是足月儿的5倍。

2.男婴

男婴发病率是女婴的5-10倍,右侧腹股沟为常见部位,与睾丸下降过程中遗留的鞘状突未闭合有关。

3.超重婴儿

肥胖会增加腹压,咳嗽、哭闹或排便时易诱发肠管通过薄弱区膨出。

4.家族继承者

父母有疝气史的婴幼儿,发病风险增加约30%。

二、临床表现:如何识别小儿疝气?

典型症状

腹股沟区包块:哭闹、用力时出现鹌鹑蛋大小的柔软肿物,安静时可自行回纳。

脐疝:脐部膨出透明包块,按压有肠鸣音,多随年龄增长自愈。

紧急情况(嵌顿疝)

若包块出现以下症状,需立即就医:

质地变硬、无法回纳;

患儿持续哭闹、呕吐;

局部皮肤红肿或发紫。

提示:嵌顿超过12小时可能导致肠坏死,需紧急手术!

三、孕期预防:降低胎儿发病风险

1.补充叶酸

孕前3个月至孕早期每日补充0.4mg叶酸,促进胎儿腹壁发育,降低早产风险。

2.控制妊娠期血糖

妊娠糖尿病易导致巨大儿或早产,建议:

每日适度运动(如步行30分钟);

饮食替换高糖食物为低GI食品(如无糖酸奶、全麦面包)。

四、日常护理:家长需掌握的四大要点

1.减少哭闹与腹压

保持室温舒适(24-26℃),使用襁褓包裹增加安全感;

咳嗽时轻压包块防止膨出。

2.促进规律排便

辅食添加西梅泥、火龙果等高纤维食物;

排便时采用青蛙蹲姿势,减轻腹部压力。

3.避免过早站立

9月龄前禁止扶站,减少腹股沟区受力。

4.饮食管理

避免豆类、碳酸饮料、十字花科蔬菜等易胀气食物。

增加燕麦、南瓜等膳食纤维摄入。

五、常见误区解析

1.误区:疝气带可治愈疝气

真相:疝气带仅为临时措施,长期使用可能影响男婴睾丸血供或女婴卵巢功能。

2.误区:女婴不会得疝气

真相:女婴发病率约0.5%,且卵巢更易被嵌顿,需及时处理。

3.误区:脐疝无需干预

真相:2岁以上未自愈或疝环直径>2cm需手术修复。

4.误区:手术影响发育

真相:腹腔镜微创手术创伤小(切口<5mm),术后恢复快,不影响远期健康。

六、家长必备口诀

叶酸早补控血糖,减少早产护腹墙;

哭闹安抚便通畅,饮食纤维是良方;

每日检查莫遗忘,嵌顿就医不慌张;

微创手术解危难,科学应对保健康。

结语:理性应对,科学治疗

小儿腹股沟疝是常见发育性问题,90%需手术根治。现代微创技术安全高效,家长无需过度焦虑。若发现包块,请及时就医,由小儿外科医生制定个体化方案。记住: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是守护孩子健康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