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儿外科 郝献华 李龙)
9月底的北京,秋风送爽。在清华长庚医院儿外科病房里,三个月大的蒙古国婴儿巴特尔(化名)正挥舞着小手扑腾着小腿,咯咯地笑。谁能想到,这个笑声清脆的婴儿,一个月前还因遭受罕见的Currarino综合征的折磨,而他的父母——不会说一句汉语的蒙古夫妻,更曾陷入异国他乡的无助与绝望。
8月中旬,家住蒙古国乌兰巴托的巴特尔父母发现,孩子出生后排便异常困难,小肚子日渐鼓胀,哭闹不止。在当地辗转多家医院后,巴特尔被初步诊断为“肛门直肠畸形”,但由于医疗条件有限,医生无奈建议:“去中国试试吧,那里可能有办法”。于是这对年轻的蒙古夫妇带着襁褓中的巴特尔,跨越1000多公里,抵达清华长庚医院。语言不通、举目无亲,怀中孩子病情危急,他们心中满是忐忑。
“患儿入院时情况危急,腹胀如鼓,排便困难,骶前肿物性质不清,“儿外科主任李龙回忆,”我们立即启动绿色通道,组织多学科会诊。“经过详细检查,巴特尔被确诊为Currarino综合征——一种发病率仅1/100000的罕见先天畸形,表现为骶骨发育不全、骶前肿物和肛门直肠畸形三联征。

“必须尽快手术,否则会影响孩子长期预后!“李龙主任的话通过翻译传达给巴特尔父母,那一刻,虽然语言不通,但医患之间最淳朴的互相信任变成了最温暖的纽带。从病情解释到术前安抚,从术后护理到康复指导,医生和家长之间的交流丝毫没有因为言语不通而受到阻碍。
经过周密的术前准备,儿外科联合麻醉科、LICU科、影像科等多学科团队,为巴特尔实施了“经腹腔镜骶前肿物切除+肛门成形术”。“手术难度还是很大的,”主刀医生李龙介绍,“患儿年龄小、体重轻,骶前肿物与直肠、神经紧密粘连,稍有不慎就可能损伤神经,影响孩子未来的排便和下肢功能。成型肛门的隧道建立,也关系着孩子长期控制大便的能力。”当李龙主任走出手术室,通过翻译用蒙语告诉家长巴特尔“手术很成功”时,坚强的孩子父母再也抑制不住,泪水夺眶而出,深深鞠了一躬。
术后巴特尔很快恢复纳奶,在家长的细心照料下,小宝贝的肛门外观恢复良好,下肢活动自如,笑声清脆。更大的喜讯是小巴特尔骶前肿物病理提示良性。
9月28日,巴特尔康复出院。临行前,孩子父母用蒙语哽咽着说:“你们是我们全家的恩人,欢迎你们到蒙古国做客!”
巴特尔的故事,只是中蒙医疗合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蒙古国患者跨越边境,来到中国接受治疗。相信这份跨越国界的医者大爱,将永远温暖人心。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APP
快速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