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登在北京电视周刊2015.10.1第40期)
十一长假来临,很多人已经在紧锣密地计划着旅游、狂欢、聚会,平日工作紧张的朋友们也可能宅在家里,好好地舒缓一下紧张的工作节奏,美美补上一觉。憧憬着在假期内实施诸如此类的完美计划,也不能忘记一些基本的保健,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身体在人生的道路上继续健康地前行。
1. 长假也应起居有常,勿扰乱生物钟。无论是狂欢旅游,还是要美美地睡上一觉,都不要太明显地改变原来的生活规律。节假日很容易起居失常,劳逸无度,或一宿不睡,或一睡不起,以致生活节律完全被打乱,极易引起神经系统和脏器功能失调,表现为过完节后注意力不集中,无精打采,头昏脑胀,腰酸背痛,疲乏无力,睡眠紊乱,很多人同时还会出现胃肠道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假日综合征”表现,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调节过来。预防这种综合征,关键是要把控好“生物钟”,注意不要大幅度改变原有生活规律,休息睡眠要适度,既不能缺,也不能过。
2. 调整平稳情绪,娱乐有度。过度的情绪变化对身体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早在《黄帝内经》就有“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说法。现代医学也证明过度情绪变化,也会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的一系列变化,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产生不良影响。如过度情绪变化,可能会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小动脉痉挛,在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可能会引发心绞痛、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3. 饮食节制,保护肠胃。长假里,走亲访友,朋友聚会是必不可少的,于是美酒佳肴,尽列眼前,推杯换盏,在所难免。因此提醒朋友们饮食要有节制,饮酒要量力而行,切莫暴饮暴食,酩酊大醉。否则不仅严重加重胃肠负担,造成不适、恶心呕吐等一般消化道症状,对于某些人群,可能会导致胃炎,胃出血,血脂增高,转氨酶升高,胆绞痛、胰腺炎,也甚至会引起呕吐、血脂升高引起其他系统的疾病,如吸入性肺炎、心脑血管病等。醉酒实际上是酒精中毒的表现,面红、心悸,甚至血压下降,可是遗憾的是,目前没有大众认为的“解酒药”,只能靠饮酒者自己的肝脏慢慢代谢掉。对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肝功能异常的人危害更大。若饮酒前后,服用某些药物,也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双硫仑反应,治疗困难,后果严重,需要在处方药物时提前向医生说明。
4. 运动、健身莫剧烈,不过量。旅游爬山也好,跑步锻炼也好,不管是运动量还是运动强度,都要适度,尤其是平时运动量少或者几乎没有运动量的人,一定要注意运动要从小量开始,间断休息,给自己的肌肉和心肺一个循序渐进的适应过程。大家都体会到,久不运动,突然参加跑步或者爬山,很容易出现肌肉酸痛,这就是肌肉还没有适应的结果。上年纪的老年人,有心肺疾病的人,运动更是需要缓和一点,注意间断休息,不要硬撑着坚持运动,以免诱发危险。
5. 注意环境变化,战胜季节性疾病。深秋十月,秋高气爽,虽然中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需要注意防晒,但秋季昼夜温差大,夜间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去郊区或者山区游玩的朋友,更要注意当地与市中心之间的温度差别,注意添加衣物,以免受寒。野外接触花草,对花粉过敏、有哮喘的人们,要提前做好防护,并备好应急药品。秋季也是肠胃感染性疾病的高发季节,需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严防发生菌痢、食物中毒等肠道疾病。一旦发生腹泻,更要注意补足水分,防止脱水。秋季干燥,宜多饮水,多食各种新鲜时令果蔬。
6. 无论何时何地,安全第一。任何时候,生命安全,身体健康都要放在首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旅游的朋友们,早就熟悉“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的说法,实际上就是旅游中精辟的总结,景点拍照留念也都要注意环境安全。开车的朋友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疲劳开车,不酒后开车,不开斗气车等等。景点人员拥挤的时候,要主动采取措施,不争抢,避免人群挤压伤和踩踏伤。还有,时时刻刻要照顾好同行的老人和儿童,人多的时候更是要做到不离开视线,手拉手,时刻保护。
总之,十一长假,我们需要的是放松,而不是放纵,各个方面,适可而止,而重中之重,就是安全。这样,在假期过后,我们还会以饱满的热情,健康的躯体,在工作与生活的道路上,继续快乐前行。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APP
快速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