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室导航 - 内科部 - 内分泌与代谢科 - 科室动态

世界卫生日,清华长庚医院教糖友如何自我监测血糖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47日电(通讯员 李彩宏)201647日世界卫生日主题是“应对糖尿病”,活动的主要目标是提高预防强度,加强治疗和管理,增强监测,更有效地管理糖尿病。应对糖尿病,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在行动,近日我院内分泌科举办了2016年第1期糖尿病患者教育讲座,主题为“糖友如何自我监测血糖”,现将讲座内容整理成科普文章,在此分享。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治疗中“五驾马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可以帮助糖友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疾病状态,及时发现高血糖与低血糖,指导饮食、运动及优化药物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还便于与医生沟通病情。然而很多糖友对血糖监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仅凭自我感觉和症状来判断病情,没有不适感觉时就不监测血糖了;能够做到自我监测的糖友也常常因为方法、时间和频率不当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正确和有效地自我监测血糖,糖友需要Get以下技能:

   第一步:选择靠谱的家用血糖仪

    目前市售的家用血糖仪种类繁多,糖友在选择时应着重考虑以下因素:

        1. 准确性:选购时要查看血糖仪说明书上的评估报告,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是否有较强的抗内外干扰能力。

        2. 便捷性:操作是否简单易学,是否需要调码,数值显示是否清晰,电池更换是否方便,是否有记忆存储功能等。

        3. 售后服务:认准正规厂家,既能保证试纸的长期供应,又能提供较好的售后服务,方便对血糖仪进行校正(每次启用新试纸、更换电池后以及怀疑血糖仪不准确时,都需要进行校正)。

   第二步:掌握正确的血糖测量方法

    测量方法直接影响结果准确性,糖友自我监测血糖应注意以下细节:

        1. 采血方法正确:采血前可先用温水洗手、擦干,使用酒精(不能用含碘消毒液)消毒手指待干,让采血部位手臂自然下垂片刻,用采血笔在指端两侧部位采血(手指两侧的神经末梢分布少,痛感较轻)。

        2. 血糖仪操作无误:将试纸插入血糖仪,勿触摸试纸条的测试区和吸血区,显示屏出现滴血符号闪烁时,将试纸条吸血处与血滴轻触,一次性吸取足量的血样量。

        3. 试纸保存得当:试纸应存放在干燥清洁处,密封保存,勿在空气中暴露过久,注意试纸的有效期。

   第三步:掌握正确的血糖监测时间

    各个时间点的血糖值意义不同,糖友应根据病情选择:

    1.空腹血糖

    指早晨6-7点,8-10小时未进食的过夜血糖。空腹血糖反映胰岛素基础分泌状况,还可以反映前一天晚间用药是否可以控制血糖到次日晨,空腹血糖作为一天中血糖变化的起点,对餐后血糖水平具有预测作用。

    2.餐前血糖

    指午餐和晚餐前的血糖。反映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的持续性。餐前血糖可指导患者调整餐前注射胰岛素或口服药量,还可以发现无症状性低血糖。血糖水平较高,或有低血糖风险时(老年人、血糖控制较好者)需测三餐前血糖。

    3.餐后2h血糖

    指第一口进食开始计算时间的早餐后、中餐后、晚餐后2小时血糖。主要反映胰岛素餐时分泌状况,评价药物治疗效果以调整药物治疗方案。空腹血糖控制良好,但糖化血红蛋白仍不达标,应关注餐后2小时血糖。

    4.睡前血糖

    指晚上睡觉前所测血糖。用于判断药物治疗效果及是否需要加餐,预防低血糖发生,适用于注射胰岛素特别是注射中长效胰岛素的患者。

    5.凌晨血糖

    指凌晨2-4点的血糖。适用于经治疗血糖已接近达标,但空腹血糖仍高者,或疑有夜间低血糖者,可分辨空腹高血糖出现的原因(苏木杰现象/黎明现象)。

    6.随机血糖

    除以上指定血糖监测时间外的任意时间血糖。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开车驾驶前、剧烈运动前后、感冒发烧、情绪波动时要及时加测随机血糖,随时捕捉特殊情况下的血糖变化。

        第四步:选择恰当的血糖监测方案

    血糖监测的频率和时间要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来决定,糖友可对号入座选择以下监测方案:

    1.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的血糖监测方案:

    胰岛素强化治疗(多次胰岛素注射或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在开始阶段应每天监测血糖57次,建议涵盖空腹、三餐前后、睡前,如有低血糖表现需随时测血糖。如出现不可解释的空腹高血糖或夜间低血糖,应监测夜间23点血糖。达到治疗目标后每日监测血糖24次,主要涵盖空腹、睡前血糖,必要时测餐后血糖。

多次胰岛素注射治疗患者的血糖监测方案举例

血糖监测

空腹

早餐后

午餐前

午餐后

晚餐前

晚餐后

睡前

未达标

已达标

     

 

    注::需测血糖的时间,:可以省去测血糖的时间

    2.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治疗患者的血糖监测方案

    使用预混胰岛素的患者在血糖达标前每周监测3天空腹血糖和3次晚餐前血糖,每2周复诊1次;在血糖达标后每周监测3次血糖,即空腹、晚餐前和晚餐后。复诊前1天加测5个时间点血糖谱,每月复诊1次。

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注射患者的血糖监测方案举例

血糖监测

空腹

早餐后

午餐前

午餐后

晚餐前

晚餐后

睡前

未达标

每周3d

     

   

复诊前1d

 

 

已达标

每周3d

     

 

复诊前1d

 

 

    3.基础胰岛素治疗患者的血糖监测方案

    使用基础胰岛素的患者在血糖达标前每周监测3 天空腹血糖,每2周复诊1次;血糖达标后每周监测3次血糖,即:空腹、早餐后和晚餐后。复诊前1 d加测5个时间点血糖谱,每月复诊1次。

 

基础胰岛素治疗患者的血糖监测方案

血糖监测

空腹

早餐后

午餐前

午餐后

晚餐前

晚餐后

睡前

未达标

每周3d

           

复诊前1d

 

 

已达标

每周3

     

 

复诊前1d

 

 

    4.非胰岛素治疗患者的短期强化监测方案

    短期强化血糖监测适用于:有频发低血糖症状;感染等应激状态;调整治疗方案等情况。监测方案为每周3 天,每天监测57个时间点血糖,包括餐前、餐后及睡前,在获得充分的血糖数据并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措施后,可以减少到交替血糖监测方案。

非胰岛素治疗患者的短期强化血糖监测方案

时间

空腹

早餐后

午餐前

午餐后

晚餐前

晚餐后

睡前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非胰岛素治疗患者的交替自我血糖监测方案

时间

空腹

早餐后

午餐前

午餐后

晚餐前

晚餐后

睡前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5. 非胰岛素治疗患者的餐时配对方案

    餐时配对方案建议每周3 天,分别配对监测早餐、午餐和晚餐前后的血糖水平,帮助患者了解饮食和相关治疗措施对血糖水平的影响。

非胰岛素治疗患者的餐时配对血糖监测方案

时间

空腹

早餐后

午餐前

午餐后

晚餐前

晚餐后

睡前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自我监测血糖的方案不是一成不变的,当患者需要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和剂量时,出现血糖波动或低血糖症状时,生活环境变化或者其他疾病可能影响血糖时,都应该及时调整监测方案。

    第五步:做好血糖监测记录

    良好的血糖监测记录可以帮助糖友管理血糖,携带血糖监测记录就诊,可以更方便与医生交流病情,提供调整治疗方案的依据。记录内容应包括:血糖监测的时间、血糖值、饮食摄取量及进食时间、运动量及运动时间、用药量与时间、胰岛素量与注射时间、一些特别事件的记录,如腹泻、发烧等。

    以上这些技能您都get了吗?

 

    参考资料: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