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清华长庚医院4月3日电 (通讯员孟园园)
3月30日,春日暖阳洒满上海国际会议中心,2025年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CAA)科普专场在此盛大举行。在这场汇聚全国麻醉医学智慧的舞台上,我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武昊天以《麻醉安全课:麻醉会让人变笨吗?》为题,凭借权威研究数据、生动的科普讲解以及创新的手语翻译形式,荣获本次科普大赛三等奖。这场科普盛宴不仅让观众对麻醉医学有了全新认知,更以科学的力量破除了大众对麻醉的常见认知误区。
“全麻会让人变笨?”“麻醉药物会损害大脑?”这些流传已久的讹传,长期以来困扰着无数患者及家属。武昊天医师聚焦“麻醉影响智力”这一讹传,通过单人讲解的形式,结合动态视觉隐喻和生活化类比,深入浅出地剖析了麻醉药物的作用机制与现代麻醉的安全性。他指出,早期麻醉药物因纯度不足可能导致术后短暂的认知功能下降,但现代麻醉药物如丙泊酚,其代谢时间仅需4-6小时,98.5%通过肝肾转化为无害物质排出体外。麻醉药物的本质是暂时抑制神经元电信号传导,而非破坏大脑结构,其作用完全可逆。
武昊天医师还引用斯坦福大学团队的研究数据,指出健康成年人在全麻苏醒后24小时,脑功能连接网络即可恢复至基线水平。她强调,术后可能出现的“变笨”感受,实则是手术创伤导致的皮质醇水平升高、昼夜节律紊乱以及炎症因子风暴等多因素叠加效应,而非麻醉药物本身的作用。通过科学的解释,她让观众明白,现代麻醉技术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了对大脑的干扰。
为了让科普内容更具包容性,武昊天医师特别邀请手语翻译全程参与,确保听障人士也能理解科学知识。这种创新形式不仅体现了医学科普的人文关怀,更让科普传播的触角延伸至更广泛的群体。她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将专业概念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内容,将麻醉医生的工作比喻为“守护生命的幕后英雄”,生动诠释了麻醉医学的核心价值——让患者安全舒适地度过手术过程。
“科学麻醉不是伤害大脑的利刃,而是现代医学的守护之盾。”武昊天医师在演讲结尾呼吁观众,用科学知识反击讹传,信任专业团队,理性看待麻醉。她希望借此次科普大赛,让更多人了解麻醉医学的科学性与安全性,消除对手术麻醉的恐惧与误解。
武昊天副主任医师的精彩表现,不仅为我院赢得了荣誉,更为麻醉医学科普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我科将继续致力于麻醉医学的科普工作,用专业守护生命,以科学点亮希望。
图1.武昊天医师演讲比赛现场
图2.我科张欢主任(左二)、武昊天医师(右二)与Luffy(路飞)医学频道公众号运营组成员合影
图3.武昊天医师获奖证书
图4.颁奖现场
武昊天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副主任医师 科研秘书
清华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在读
北京麻醉学会 科普学组 学术秘书
北京麻醉学会 基础研究学组、临床研究学组 委员
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 麻醉与身心医学分会 学术秘书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 科普健康教育工作委员会 委员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 博士智库医学专委会 委员
《麻醉危机管理手册》2nd、《麻醉急症》3rd、《麻醉和重症监护早交班》编译
Luffy(路飞)医学频道公众号创始人
主持局级课题2项,发表多篇SCI及核心期刊文章(累计影响因子>20分)
擅长:高龄患者、心胸大血管手术、器官移植手术的麻醉管理,掌握急危重症患者救治与复苏技术,有丰富的无痛诊疗经验,研究领域:围术期认知功能。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APP
快速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