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室导航 - 外科部 - 心脏外科 - 健康教育

外科微创房颤射频消融术——房颤治疗的新选择


一、认识房颤:病因与危害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总体发病率约为0.4-1.0%,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8%。主要表现为心房电信号紊乱,导致心跳不规则。其病因复杂,常与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等基础疾病相关。长期房颤会引发左心房结构重构(如心房扩大、纤维化),尤其是左心房直径>45mm的持续房颤患者,心脏功能受损更显著。

危害不容小觑!

中风风险激增:房颤使血液易在左心耳淤积形成血栓,脱落可引发脑卒中,致残率高达30%。房颤患者的卒中率是普通人的5倍

心功能受损:房颤可导致心力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

生活质量下降:心悸、乏力、活动耐量降低,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隐匿性威胁:约30%的房颤为“沉默性房颤”,无症状但风险不减,易被忽视

二、传统治疗方式

1. 药物治疗:

抗凝药(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可降低血栓风险,但需长期服用且存在出血风险

控制心率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仅缓解症状,无法根治房颤。

转复窦律药物(如胺碘酮)副作用大,长期疗效有限

2. 内科导管消融:

射频或冷冻消融通过微创介入破坏异常电信号,对早期阵发性房颤效果较好(成功率约60%-80%)。

局限:对于持续性房颤、左心房扩大(>45mm)等复杂病例,导管消融成功率显著降低,复发率可达40%。

3. 传统房颤外科手术

适用于适用于各类房颤或合并瓣膜性心脏病需要进行同期手术的患者。

局限:需要开胸进行,创伤大。

三、外科微创治疗新选择:小切口射频消融术

针对药物控制不佳或导管消融复发;持续性房颤、左心房扩大(>45mm)、合并其他心脏疾病(如瓣膜病)者;存在抗凝禁忌(如出血病史)或担忧长期服药的患者。外科微创射频消融术展现出显著优势:

1. 高成功率:

通过胸腔镜辅助,在心脏表面精准消融异常电信号,对持续性房颤、左心房扩大患者的治愈率可达90%以上,且适用于各类房颤(阵发、持续、长程持续)。

2. 根除中风隐患:



(图为术中处理左心耳示意图)

术中同步切除或闭合左心耳(90%以上血栓形成部位),从源头降低中风风险,效果优于单纯抗凝治疗。

3. 微创高效:





(图为术前的微创小切口入路)

仅需1-2个3-4cm小切口,创伤小、恢复快,术后3-5天即可出院。

对合并心脏结构问题(如瓣膜病变)的患者,可同期手术处理。

四、科学选择,早诊早治

房颤是一种进行性疾病,越早干预效果越好。

建议:房颤治疗个体化决策:

生活方式干预:戒烟限酒、控制体重、规律作息、减轻压力

高危人群筛查:65岁以上、有心血管病史者定期进行心电图或动态心电监测

初发或阵发性房颤:可尝试药物或导管消融,但需密切随访。

持续性房颤、左心房扩大、中风高危人群:对于复杂病例,外科微创手术是更优解,尤其能兼顾根治房颤与预防中风

提醒:房颤隐匿性强,部分患者症状轻微,但危害持续存在。建议定期体检,若发现异常心悸、胸闷,及时就医评估!

结语

房颤不可怕,科学治疗是关键,关键在于早发现、精准干预。

编辑:韩雪松

审核:贾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