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讲病的道理”,我们曾经离病理很近。上小学时,我们就听说过列文·虎克打磨凸透镜发明显微镜的故事。上中学时,在生物实验课上我们通过显微镜观察过洋葱表皮,这都是我们对病理的“初识”。但是,当病理变成医院里一个科室的时候,就变得神秘而又陌生了,她经常坐落在医院中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实验室的大门常常紧闭着……
我们也听说过一些对于病理的称赞:“病理是诊断的金标准”、“病理医生是医生的医生”、“病理科和病理科医生的水平,应该是这个医院医疗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些对于病理的“溢美之词”对于大多数人抽象而空洞。那么,病理到底能不能名副其实呢?当我们做病理检查时,我们到底是在做什么呢?
对于大多数有明显器质性改变的疾病,病理检查通过显微镜对病变组织进行直观的观察,是病理检查的一般性工作,是目前最可靠、最准确的诊断。“见微知著”是病理的拿手绝活,当一些器质性病变疾病还未显露出狰狞的恶性面容时,病理检查可以通过细胞形态或组织结构作出判断。当镜下表现不典型时,还可以利用标记病变特定抗原成分、辨认细胞产物等方式揭开疾病起源的神秘面纱,直击疾病的本质。而当病灶发生转移时,也难逃病理医师火眼金睛的追捕。
不同来源病变会有其特异的抗原成分,用特定抗体进行标记来确定细胞类型是病理的“杀手锏”之一。我们熟知的一些检查,比如肺穿刺、肝穿刺、前列腺穿刺、胃肠镜活检等,这些标本常常需要病理医生根据其发生部位、组织学表现出的蛛丝马迹并结合临床特征选择出适用的抗体加以实验,用一小部分病变来判断病变性质或来源,真可谓“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是病理大显神通的大舞台。
全自动免疫组化仪和液基细胞染色仪
细胞产物也是追溯疾病性质或来源的一大“证物”,有的用化学物质染色,有的用特定抗体标记,也可以对疾病的“审判”起到辅助甚至决定性作用。比如粘液染色可以辅助粘液性肿瘤的诊断,抗体标记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可以作为内分泌肿瘤分类的根据等。
明确疾病的诊断是病理最“基础”的功能。当然,病理的功能不止于此。
病理通过判断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周围组织的深度和广度、是否突破基底膜、是否有局部或远处淋巴结的转移、是否有远处组织器官的转移等,可以为临床进行分期、分级提供重要的参考指标。基底膜是人体内上皮组织基底面和深部组织之间的一层薄膜,一旦证实上皮性癌突破了基底膜,就不是原位癌,而是浸润癌了,预后是完全不同的,这也是病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病理还可以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比较热门的靶向治疗大家都听说过吧?靶向治疗是利用针对异常的特定分子和基因靶点的药物,选择性的杀伤肿瘤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可如何发现异常靶点呢?那就要靠分子病理技术了,病理学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包括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原位杂交、基因测序、基因重排等技术,可以在分子水平上对肿瘤基因变化提供帮助,指导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提高肿瘤临床治疗的效果。
PCR和荧光原位杂交
病理另一项不为大众熟悉的功能是跟踪观察疾病的发展和疗效,在大家的印象中,病理诊断时间长,不够灵活。实际上,有些疾病离不开病理诊断来“保驾护航”。比如确诊为宫颈病变的患者,就需要在治疗后定期活检来了解病情的发展;小肠移植的患者,需要定期活检来检测是否有发生术后排斥反应。
病理诊断,是诊断过程中的最后一步,对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在病理检查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典型病例和典型标本,也为科学研究和临床教学提供了大量的资料。
排列整齐的病理资料
病理当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病理医生一般不直接接触患者,只能通过病历资料了解病史,所以对疾病发展难以有详尽、全面的认识,疾病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而病理标本只代表疾病发展的某一阶段,病理诊断是主观判断客观的过程,不同人对同一病变甚至同一人在不同时间对同一病变做出的诊断都可能存在出入。所以,有时候为了诊断的精准,病理医生有时候也需要和临床医生或患者直接沟通来了解病情,病理医生们对疑难病例会诊更是家常便饭。
而今,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分子病理和数字病理成为病理学发展方向上炙手可热的项目,临床更是对病理诊断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病理医生,不仅要完全了解病理专业,还必须具备丰富的临床医学背景。而病理在国内医学的舞台上始终身处在一个隐秘的角落里,希望能有更多人认识病理、参与病理,对她说一句:你好,病理!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APP
快速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