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室导航 - 医技部 - 超声科 - 健康教育

【科普】读懂乳腺超声报告:从“看不懂”到“心中有数”

定期进行乳腺检查,尤其是乳腺超声,已成为越来越多女性关注自身健康的重要方式。然而,检查结束后,拿到一份专业术语密集的乳腺超声报告,很多人却感到一头雾水:“结节?低回声?BI-RADS 3级?这到底是好是坏?” 本文将带您逐步读懂乳腺超声报告中常见的术语和结构,帮助您从“看不懂”到“心中有数”。

一、乳腺超声报告的基本结构

一份完整的乳腺超声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检查目的/临床信息:简单说明为什么做这次检查,比如“乳房胀痛”“体检发现包块”等;

2. 检查方法:说明是否为双侧乳腺超声、是否联合腋窝检查;

3. 影像描述:这是报告的核心部分,包括乳腺结构、发现的病变形态、大小、回声等;

4. 超声提示/诊断意见:总结性评价,包括是否建议进一步检查或随访;

5. BI-RADS分类(若适用):国际通用的乳腺影像分级系统,用于指导下一步处理。

二、报告中常见的术语解读

1. 乳腺密度描述:

· 腺体型/致密型乳腺:乳腺组织丰富,常见于年轻女性;

· 脂肪型乳腺:腺体较少,脂肪较多,常见于中老年女性;

说明:这类描述并非异常,而是个体差异。

2. 结节相关术语:

· 实性结节:多为细胞构成,可能是纤维腺瘤或其他病变;

· 囊性结节:多为液体构成,常见于乳腺囊肿;

· 混合性结节:含实性和液体成分;

· 边界清/模糊、形态规则/不规则:边界清晰、形状规则往往提示良性,反之需进一步关注;

· 低回声/无回声:描述结节与周围组织的“亮度”差异,无回声多为囊肿,低回声可能是实性病变。

3. 血流信号:

· 报告中若提到“CDFI显示病灶内可见血流信号”,说明检查中使用彩超评估了病灶内血供,较丰富的血流可能提示活跃生长,需要结合形态判断良恶性。

三、BI-RADS分级:判断风险的关键指标

BI-RADS 是“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的英文缩写(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用于规范乳腺影像的描述与风险评估。其分级如下:

分级

含义

建议处理

0

需进一步检查

可能图像不清或需其他检查

1

正常

常规体检即可

2

明确良性

无需处理,定期随访

3

多为良性,建议短期随访

通常6个月复查

4A/B/C

可疑恶性,需活检确诊

概率依次升高

5

高度怀疑恶性

建议尽快活检及治疗

6

已确诊乳腺癌

正在治疗或术后随访

提醒:BI-RADS 3并不等于“癌前病变”,它的良性可能性在98%以上,只需定期复查即可。

四、乳腺超声报告中的“腋窝淋巴结”意味着什么?

很多报告中会提到“腋窝淋巴结结构清晰”或“皮髓质比例正常”,这是乳腺癌筛查中一个重要观察点。

· 正常淋巴结:呈椭圆形,内部结构分明,提示无异常;

· 可疑淋巴结:如形态不规则、皮质增厚等,需结合乳腺病变判断。

五、常见问题答疑

Q1:报告说“乳腺结节,BI-RADS 3类”,我需要手术吗?

A:不需要。3类结节大多为良性,只需根据医嘱在6个月~1年内随访复查即可。

Q2:为什么医生让我做超声引导下穿刺?

A:如果病灶被评为BI-RADS 4或以上,为明确性质、尽早诊断,医生会建议做超声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或组织活检。

Q3:报告没写BI-RADS分级,是不是检查不到位?

A:不一定。有些机构或医生可能只在发现明显病变时才使用BI-RADS,但如您有疑问,可主动咨询医生。

六、结语:读报告不焦虑,关键看医生

乳腺超声报告虽然专业术语较多,但只要掌握一些基本概念,便不再“望文生畏”。当然,报告的解读只是参考,最重要的还是由专业医生结合您的症状、体征及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请记住:发现问题不可怕,及时应对才关键。

愿每位女性都能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从读懂一份乳腺超声报告开始,守护属于自己的健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