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室导航 - 专科部 - 皮肤科 - 科室动态

国际银屑病专家 Richard Langley 教授做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2025年11月18日上午,“2025 国际银屑病专家中国行——北京站”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圆满举办。国际银屑病领域顶尖专家Richard Langley教授受邀做专题报告,与我院皮肤科、风湿科、超声科等多学科团队以及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免疫性疾病团队围绕银屑病及银屑病关节炎(PsA)长期综合管理开展深入交流,现场思维碰撞频频,学术氛围浓厚。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科研部部长、皮肤科主任赵邑教授主持开场,向首次到访我院的Langley教授介绍医院概况及皮肤科团队的学术方向与临床特色。

图片1.jpg

  Langley教授对我院正在建设的“智慧健联体关键技术工程中心”和皮肤科团队在银屑病、银屑病性关节炎(PsA)、播散性黄瘤病(XD)、AI 医疗工具上的工作表现出浓厚兴趣,并表示期待开展更多合作。

Langley教授以“Navigating the complexities of psoriasis: comprehensive long-term management展开分享与讨论,此次分享与交流既涉及临床决策路径,也包括共病管理、PsA拦截策略、影像学进展、AI应用等前沿议题,内容高度密集。Langley教授认为“银屑病是一种系统性疾病,早期干预不仅改善皮损,更可能改变患者一生。”更借助我国的谚语“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来生动比喻早期干预的重要性。Langley教授从多个最新国际研究切入,重点强调银屑病三大变化趋势。

  1. 银屑病不仅是皮肤病,而是全身性炎症疾病,存在血管壁炎症、动脉硬化早期信号,与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抑郁、中枢炎症相关,共病负担远超传统认知。langley教授指出“控制皮肤炎症,就是在保护全身器官”

88229c9028e2d406bbf15a30dcd2008.jpg

银屑病早期干预已成为国际共识。早期干预可降低共病风险与死亡率。来自多项国际前瞻性队列的证据显示:及早启动生物制剂可降低银屑病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缓解心血管炎症反应、改善动脉壁信号,有助于延缓银屑病关节炎(PsA)的发生。Langley教授认为“风险不在于治疗,而在于不治疗。”

Langley教授分享3个著名的RCT研究。PAMPA研究是PsA拦截研究,在具有较高PsA风险的银屑病(PsO)患者中评估IL-23抑制剂古塞奇尤单抗是否减少PsA转化率,是否可改善B超下滑膜炎和附着点炎炎症信号,是否可延缓皮肤关节进展,是全球首个以“拦截PsA”为目的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尚未公布。

STAR是中轴 PsA 研究,评估IL-23 抑制剂对中轴PsA症状与炎症的改善,通过24周中轴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指数(BASDAI,现在也用来评估PsA中轴受累疾病活动度)及骶髂关节核磁SPARCC评分变化来评估古塞奇尤单抗对PsA中轴炎症改善及整体症状缓情况。STAR研究是全球首批关注轴向PsA(axPsA)的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为IL-23在轴向PsA中的疗效提供直接证据,结果尚未公布。

APEX:PsA患者外周关节结构破坏研究,通过24周ACR20应答率及外周关节X线(PsA-mvdH-S)评分变化评估古塞奇尤单抗对PsA骨侵蚀进展的抑制作用,已证实古塞奇尤单抗可显著减缓 PsA 外周关节结构破坏。

  当听到我院采用“26 小关节 + 12 附着点”的超声评估体系时,Langley教授表达了高度认可。他强调:全世界 PsA 早期识别都面临困境,仅靠症状往往遗漏亚临床PsA,患者确诊时常已有不可逆损伤。超声是当前最有前景的早期诊断工具之一,我院模式极具创新价值,尤其是3-6个月一次固定超声随访,根据影像炎症评分指导治疗方案,由皮肤科主导,风湿科与超声科深度合作模式,走在世界前列。

图片3.jpg

图片4.jpg


最后Langley教授通过1例难治性掌跖脓疱病(PPP)引入了皮肤科免疫治疗的未来,AI 在蛋白结构预测、药物靶点筛选中的应用快速增长,更多新型IL-23小分子药物、口服肽类药物正在研发,双靶点、三靶点等新型药物的出现给我们的治疗带来更大的变化,个体化、早期干预、综合治疗、长期管理可能是将来银屑病等炎症性疾病的常规治疗模式。

本次“国际银屑病专家中国行——北京站”在激烈的讨论中圆满落幕,不仅带来了国际最新的学术视野,更推动了我院在炎症性疾病领域的临床与科研能力持续提升。

  未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皮肤科将继续打造高质量学术交流平台,以创新驱动临床,以科研反哺诊疗,为患者提供更科学、更精准、更具前瞻性的医疗服务。

d6cea67b7654c73eaadffce0664082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