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室导航 - 骨科运动医学中心 - 科室动态

告别6年瘫痪 清华长庚骨科关节中心成功为强直性脊柱炎小伙置换双髋关节

    清华长庚医院6月28日电(骨科 孙长鲛)“我已经送走两个大爷出院了,明天轮到我了。”20岁的李栋,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骨科7B病房里来来回回地走着。他来自云南,2002年,6岁的他被查出患上强直性脊柱炎,2010年病情恶化,下肢无法行走。直到今年6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骨科关节外科中心主任蔡谞教授为他实施了双髋关节置换术前,李栋已经6年没有正常自立行走了。

  据蔡谞教授介绍,强直性脊柱炎,以脊柱为主要病变部位,属慢性免疫类疾病,发病病因尚不明确,以男性患病为多。通俗的讲,人体各骨关节灵活运动,靠韧带的韧性,而炎症破坏了韧带的连带功能,导致人关节强直,直至无法运动。发病初期,主要采取药物保守治疗。因家庭贫困,为了止疼,李栋长期服用止痛片,直到14岁,止痛药物导致胃穿孔,强直性脊柱炎严重恶化,累及髋部,直接导致李栋无法正常行走。

  “25%-90%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累及髋关节,其中50%-90%发生在双侧。发病年龄越小,病变越严重,疼痛与髋关节功能受限的程度越大。”蔡谞说。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晚期髋关节病变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可消除髋关节疼痛,矫正畸形,改善关节功能,增加活动度,增强负重能力。

  而由于强直性脊柱炎自身的病理特点,将造成髋关节骨性强直、屈曲畸形、多关节受累、骨质疏松等。同时,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后,关节周围肌肉将发生废用性萎缩,且时间越长萎缩越严重,所以髋关节骨性强直手术越晚,手术难度越大。

  肌肉萎缩、骨质疏松、选择手术的时间,是能否顺利手术面临的三重危险。

  图为蔡谞教授为李栋查体

  蔡谞主任带领清华长庚医院关节外科中心医师团队进行查房时,惊奇地发现,虽然已瘫卧6年,李栋的肌肉并没有萎缩,“我还年轻,我还要做好多事,无论怎样疼痛,我都要保持正常的身体功能。” 这为开展手术开了个好头。

  然而严重的骨质疏松,时过6年的拖延,则为手术带来极大的风险。经过全面的评估,蔡谞主任决定克服困难,为这个信念坚定的孩子进行手术。由于患者尚年轻,以后可能需要再行翻修术,为给可能进行的二次手术预留相对多的骨质,初次髋关节置换,蔡谞教授使用非骨水泥假体,基本保留了患者原来的骨质。加之强直性脊椎炎髋关节炎症晚期患者骨增生活跃,新骨较多地长入人工关节假体表面微孔中,并在其内相互愈合,从而达到假体长期稳定。

  幸运也眷顾着乐观的孩子,李栋得到了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的资助。但李栋骨质疏松严重,使用非骨水泥要求手术技术很高,稍有不慎即可能发生骨折。同时非骨水泥假体的费用也比骨水泥假体要贵。蔡谞教授权衡再三,决定给李栋实施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并向厂家申请,减免部分费用。

从病房到去手术室的路上,李栋与自己的主刀医生蔡谞教授握手打气

  手术室内,强直性脊柱炎晚期的李栋,双髋强直,屈曲畸形,髋关节软骨面被破坏殆尽,股骨头与髋臼已经融为一体,术中很难分辨股两者的真正界面,给截骨和髋臼成形带来极大的困难。传统的截骨方法,不但难以准确判断真正髋臼的位置,而且也难以正确掌握髋臼的假体安放。

  为确保手术精确,术中蔡谞教授采用二次截骨方法,将股骨头取出,用髋臼锉由小到大磨除髋臼内残留的股骨头,在真臼的原位造臼,进行髋臼成形。由于髋臼缺损严重,蔡谞主任利用截下的股骨头制作颗粒骨块,进行颗粒植骨。近6个小时的手术,李栋双侧髋关节假体安放位置良好。

  蔡谞教授说,由于是韧带附着端病变,强直性脊柱炎常导致髋关节周围肌肉挛缩,术后主动活动功能锻炼效果不理想;而且由于髋周组织挛缩、纤维化,术后局部疤痕更加重髋周组织纤维化,从而引起术后关节活动度的丢失。因此患者术后关节可能再度强直,功能锻炼对患者相当重要!术后清华长庚医院关节外科中心团队每天帮助李栋进行功能锻炼,屈曲挛缩得到大大改善,2周后李栋已经可以扔掉拐杖,自立走路。

术后蔡谞主任帮助李栋功能锻炼

李栋将迎来全新的生活,全新的人生

李栋出院当天,骨科医护与李栋依依不舍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