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室导航 - 外科部 - 血管外科 - 科室动态

新理念装备助力高难度下肢动脉手术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2月10日电(通讯员 杨宇 张童)2020年10月以来,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血管外科,应用新理念装备“矩阵球囊” 即ChocolateTM® 巧克力球囊,成功完成10余例下肢动脉介入手术的血管准备。

  1974年,Andreas Gruentzig改进了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并于1977年完成了人类首例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球囊的应用在世界范围内普及开来。时至今日,世界上存在多种多样的球囊,目前球囊的发展趋势主要分为以物理原理、化学原理以及二者交融的球囊。

 

   

  图1 张童医师总结的“球囊树”划分

 

  根据斑块流动理论,巧克力球囊被设计成表面有横向和纵向导丝束缚形成类似于巧克力样的凹凸结构,在球囊充盈扩张时有导丝束缚的区域就会形成一个相对低压区,从而产生一定的缓冲作用来减少球囊扩张对血管内膜的损伤。普通球囊扩张后由于缺乏对斑块的固定作用,斑块发生位移,从而增加了夹层发生的几率。巧克力球囊表面的凹凸结构,类比轮胎表面的纹路,其增加了摩擦力,将斑块网格化从而更好地固定在管壁上。这种全新的设计理念,使其相较于普通球囊,可降低血流限制性夹层、补救支架植入和管壁破裂发生率。

  林先生,65岁,长期间歇性跛行,行走50余米后即左下肢疼痛、无力、无法行走,休息数分钟后缓解,继续行走50米上述症状再次出现。在张童医师门诊完善左下肢踝肱指数检查,ABI只有0.6。术中造影见左侧股浅动脉自起始段到远端完全闭塞,下肢血液供应依赖侧枝循环。张童医师以丰富经验顺血流方向通过病变后,采用6mm直径巧克力球囊进行血管准备,获得满意血流后铺设支架维持通路、应用药物涂层球囊抑制内膜增生、再狭窄闭塞。术后林先生左下肢ABI恢复至0.9,术后1天便健步如飞,在病房走500米都非常轻松。

 

   

  图3 巧克力球囊用于股浅动脉完全闭塞病变血管准备

  A术前股浅动脉完全闭塞

  B术后股浅动脉血流恢复

  C可见巧克力球囊上的凹凸结构

 

  刘女士,86岁,左侧小腿发凉、小腿肚子疼痛持续加重,近期出现静息痛,夜间因为疼痛无法入睡。张童医师在门诊接诊刘女士,通过下肢动脉增强CT检查发现刘女士膝下三条动脉:供血至足背的胫前动脉与供血至足底的胫后动脉完全闭塞,唯一的腓动脉多节段重度狭窄、岌岌可危。这种慢性严重肢体缺血(Chronic Limb-Threatening Ischemia, CLTI)的患者,如果不能及时进行药物治疗或血运重建,2年内因心血管风险造成的死亡比例可达30%,23%以上患者可能出现踝以上大截肢。手术中张童医师以娴熟的技术,由胫前动脉与胫后动脉分别摸索向下的2条导丝在足弓顺利会师,应用2.5mm直径巧克力球囊在3条动脉分别扩张成形,顺利实现了膝下3分支及足弓血运重建。术后刘女士足背与踝后区域均能摸到动脉搏动,足部皮温回暖,夜间可以安然入眠。

 

   

  图4 巧克力球囊用于膝下动脉闭塞病变血管扩张成形

  A巧克力球囊扩张3支动脉,可见凹凸结构

  B术前膝下动脉狭窄闭塞

  C术后膝下动脉血流通畅

 

  股浅动脉长段闭塞病变与膝下动脉闭塞病变的腔内介入开通属于下肢动脉疾病(PAD)治疗领域的难点与焦点,清华长庚医院血管外科通过精心的方案设计与精湛的手术操作,借助巧克力球囊进行血管准备,顺利实现了血管再通、血流恢复,为下肢闭塞病变患者带来福音。

 

 

  注:“矩阵球囊”概念 版权属于清华长庚血管外科张童医师,发布于 下肢动脉挑战论坛(MACS 2020)https://www.sohu.com/a/402849270_18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