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室导航 - 医技部 - 放射诊断科 - 健康教育

【科普】胆囊息肉影像相关的那些事儿

胆囊息肉是临床常见的胆囊病变,又称胆囊息肉样病变,指的是凸向腔内的胆囊壁上的隆起性病变。普通人群中发病率3%-6%,多在体检中发现。其病因主要包括胆固醇代谢不良、慢性炎症、饮食不规律、压力过大、不爱运动、饮食油腻及酗酒等。胆囊息肉可以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非肿瘤性息肉包括胆固醇性息肉、腺肌症、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肿瘤性息肉包括腺瘤、乳头状肿瘤等。虽然肿瘤性息肉较少,但具有恶变倾向,约6%的胆囊癌源于胆囊息肉癌变。

影像学检查为胆囊息肉诊断的主要依据,虽然检出容易、但鉴别诊断较为困难。胆囊息肉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是超声,无辐射、操作便捷、价格低廉、可重复检查均是其优势,而且胆囊息肉的检出率可高达90%,尤其是对小于1cm的病变,超声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性均优于CT。另外超声造影具有较高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在息肉定性上更具优势,根据强化的时间特征,可鉴别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以及胆囊癌。薄层增强CTMR增强检查可用于胆囊息肉良恶性的鉴别诊断、病变的分期判断,还可以辅助评估患者的整体状态。

胆囊息肉相关的影像检查完成后,当我们拿到影像报告时又该如何解读呢?对于普通患者来说,您可以大致了解一下报告中的几个关键信息,如胆囊息肉的大小、是否有蒂、有无血流/强化、胆囊壁的厚度等,更重要的是把影像报告交给相关专科的临床医生,听取他们对于胆囊息肉的管理建议。

目前,我国关于胆囊息肉的共识中推荐最大径10mm且影像学检查测及血流的息肉应尽早实施胆囊切除术对于最大径为6-9mm且影像学检查未测及血流的息肉,可密切随访,每半年复查一次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对于最大径5 mm的息肉,每年进行一次超声检查;当出现临床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厌油腻、全身不适等)或合并胆囊癌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50岁,息肉附着处胆囊壁厚>4mm、6个月内息肉增大超过2mm等)时,应尽早实施胆囊切除术

还请各位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及时就医、科学管理,遵循医嘱合理随访或治疗,积极守护自己的健康。通讯员 张晨 编辑 李洁

 

参考文献

  1.阮祥,陈俊杰,王向,等. 《美国超声放射医师学会胆囊息肉管理共识(2022)》解读[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2,42(9):1005-1009.

  2.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胆道外科医师委员会. 胆囊良性疾病外科治疗的专家共识(2021版)[J]. 中华外科杂志,2022,6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