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庆新闻
媒体聚焦
成长印记
玩转院庆
祝福清华长庚
口述医院成长史
十年创新成果展
院庆新闻
媒体聚焦
成长印记
玩转院庆
祝福清华长庚
口述医院成长史
十年创新成果展
院庆新闻
媒体聚焦
成长印记
玩转院庆
祝福清华长庚
口述医院成长史
十年创新成果展
成长印记
2024
2024年1月,医院入选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开展首批四家临床研究联合体试点牵头单位之一。
2024年2月23日,清华大学医学院主任、医院眼科知名专家黄天荫教授荣获第16届“长城友谊奖”。
2024年5月,董家鸿院士团队联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农业大学开展全球首例基因编辑猪的肝脏及肾脏同时成功移植到一位脑死亡患者体内。
2024年5月23日,昌平区临床研究联合体、临床研究质量促进中心和区域伦理审查指导中心在医院揭牌成立。
2024年9月30日,英国皇家外科医学院和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联合主办“中英肝胆外科合作论坛”。
2024年9月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与医院实行“医、教、研”一体化管理机制,临床医学院变更为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2024年10月,北京市视觉科学与转化医学研究中心正式成立,由清华大学医学院主任、医院知名眼科专家黄天荫教授任主任。
2024年11月,医院二期工程竣工。
2023
2023年2月17日,董家鸿院士获2021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23年3月,清华大学临床医学学科首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数智肝胆病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批。
2023年4月8日,清华大学成立“器官移植与仿生医学研究院”。
2023年4月23日,清华大学医学院主任、医院知名眼科专家黄天荫教授荣获眼科与视觉科学协会(ARVO) 成就奖(FARVO),为首位在中国大陆机构任职获奖的学者。
董家鸿院士团队、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叶京英教授团队研究项目均获教育部2022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
2023年8月3日,国际医疗部正式运行,并于11月获评北京市国际医疗服务试点机构。
2022年9月,清华大学卓越学者型医师项目获教育部批复立项,医院全面启动以器官系统整合式教学为基础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项目启动招生。2023年8月19日,首届卓越学者型医师项目学生入学。
2023年9月19日,医疗事务处获评第21届全国青年文明号。
2023年9月27日,康复医学科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系医院首个获批的国家级重点专科。
2023年10月20-30日,第75届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董家鸿院士团队研发的“远程数智化临床研究技术平台”亮相展览并斩获金奖。
2023年11月,医院通过了国家智慧服务三级评审,时为北京市八家过评医院之一。
2022
2022年3月,医院获批北京市卫健委研究型病房示范建设单位。
2022年3月13日,医院60名医、护、技、管人员顺利完成北京2022冬(残)奥会医疗保障任务。医院获“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集体”,2人获“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个人”表彰。
2022年3月13日,北京市昌平区卫生健康委与医院签署合作协议,合作共建天通苑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22年,清华大学临床生物样本资源中心依托医院建设。
2022年4月11日,医院胃肠外科李元新团队成功实施我国首例、亚太地区第二例改良腹腔器官簇移植手术。
2022年,黄天荫出任清华大学医学院创始主任及讲席教授。5月开始在医院眼科出诊。
2022年6月11日,中心正式投入运营,成为国内首家三级医院直属直管的紧密型健联体。
2022年6月16日,医院临床医学模拟培训中心升级改造后正式投入使用。
2022年7月,医院通过电子病历六级评审,时为北京市通过六级以上评审的4家医院之一。
2022年8月,医院获批成为人体器官移植医师培训基地。
2022年8月,医院获批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首批外科基础技能提升培训基地。
2022年9月,医院承接清华大学新八年制卓越医师-科学家项目。
2022年10月,医院感染疾病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获批成为北京市重大疫情防治重点专科项目建设类项目。
2021
2021年1月,医院被授予脱贫攻坚“记大功”奖励。
2021年9月,医院获批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
2021年9月28日,董家鸿院长在海南博鳌超级医院实施中国首例特许准入钇[90Y]树脂微球治疗肝癌手术。2022年9月,医院获批钇[90Y]微球治疗辐射安全许可和放射诊疗许可资质,成为北京市首家获批资质的单位。
2021年5月,医院成为北京市人体器官获取与移植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主任委员单位。
2021年10月,医院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现场考察。
2021年11月28日,医院首个省部级研究平台“智慧健联体关键技术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获批。
2020
2020年1月9日,董家鸿担任中国医师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副会长。
2020年1月27日,医院11人医疗队驰援武汉新冠疫情防控。
2020年,院长董家鸿集结多领域专家进行“新冠”防控紧急科技攻关工作,并带领国家远程医疗队深入武汉进行实地调研指导,研发的“清华 COVID-19 智能防控系统”成功用于国内外多地疫情防控工作,其两项子项目分获5G助力疫情防控专题赛一等奖、全国医疗信息化防疫抗疫优秀案例一等奖。
2020年6月,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师资培训项目(Faculty Development Plan,FDP)启动,医院与哈佛大学医学院开展合作培养国际化师资骨干项目。
2020年9月,医院党委获评北京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北京市先进基层党组织,9名同仁获评北京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1人获评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1人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1人获“中国好医生”抗疫特别人物。
2020年医院妇产科荣获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首次公布全国三级综合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结果,医院以运营三年数据获评A+,并连续保持该成绩。
2019
2019年8月20日,董家鸿发起“2019-2030包虫病清灭计划”。
201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中,医院派出的18名医护人员圆满完成国庆庆典现场医疗保障任务。
医院参与指导的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项目在2019年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决赛中获得一等奖。
2019年12月30日,医院二期工程奠基。
2019年11月1日,医院医工结合项目“基于人工智能与精准外科理念的肝脏三维流域分析与手术规划系统”获得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第四届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及最具投资潜力奖。
2018
2018年1月1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准,医院获得肝脏移植执业资格。2019年10月22日,获肾脏、心脏、肺脏、胰腺、小肠移植执业资格。
2018年1月18日,中国共产党医院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新一届党委委员和纪委委员。
2018年2月,神经外科王贵怀团队开展长达26厘米脊髓髓内肿瘤切除术,为当时文献报道的世界最长记录。
2018年,医院获得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质,完成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资质备案。
2018年10月医院获批成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截至目前,医院已获批15个住培专业基地,2个国家专培试点基地;2018年12月成为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之一。
2018年11月,医院的建设作为海峡两岸合作标志性成果,入选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2017
2017年4月7日,医院召开首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暨职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2017年4月8日零时,医院启动医药分开综合改革;2019年6月15日零点,启动医耗联动综合改革。
2017年11月27日,董家鸿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6
2016年1月4日,医院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于清华大学召开。
2016年3月25日,医院社会服务基金项目启动。
2016年5月20日,骨科肖嵩华团队完成世界首例高位骶骨整块切除并3D打印假体重建术。
2016年8月,医院党委班子调整,周月红 任党委书记。
2016年9月12日,肝胆胰中心董家鸿团队完成国际首例体外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治疗累及右心房的终末期肝包虫病手术。
2016年10月29日,清华大学成立精准医学研究院,董家鸿担任院长。
2016年起,院长董家鸿带队与青海大学等单位对口合作,常年深入玉树、果洛、海西等包虫病感染重灾区进行医疗帮扶。
2016年11月,王永庆先生塑像在院内落成,先生的济世情怀和质朴勤劳的精神为清华长庚人铭记。
2015
2015年9月2日,医院内科部部长、消化内科主任姜泊获201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15年11月23日,医院获得北京市医保定点医院资质;2017年6月28日,实现了异地医保直接结算;2021年11月25日,成为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A类定点医疗机构。
2014
2014年7月,北京市医管局代表北京市政府与清华大学签订共建共管协议书,医院正式成为北京市属第22家公立医院。
2014年10月,医院通过医疗机构执业登记现场验收。
2014年10月,启动住院医师-专科医师一体化培训项目。
2014年11月28日,医院投入运营,董家鸿担任创院院长。志愿服务队同期成立。
2013
2013年7月11日,经清华大学第十三届党委第三十九次常委会议讨论通过,成立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党委。任命王志华为党委书记;周月红为党委副书记。
2012
2012年12月15日,医院咨询管理委员会成立暨聘任仪式在清华大学工字厅东厅举行,咨询管理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
2010
2010年4月,启动全球招聘新闻发布会,招聘院长、学科带头人。
2010年4月,医院一期工程在昌平区天通苑奠基,一期工程的医疗大楼、行政及动力中心楼由台湾长庚纪念医院援建。
2009
2009年3月,清华大学党委调任周月红任医院筹建指挥部副指挥,全面启动人员招募工作。6月起,招聘首批管理培训生及护理骨干,赴台湾长庚纪念医院学习培训,拉开了成建制、有计划赴长庚体系进行医疗运营管理模式系统化培训的序幕。
2009年12月,清华大学新建临床医院名称确定为“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2008
2008年5月,清华大学代表团与财团法人台湾长庚纪念医院创办人王永庆夫妇会晤,共商医院建设事宜。
2008年10月,清华大学第十二届党委第六十五次常委(扩大)会议讨论清华大学天通苑医院建设有关事项,同意启动清华大学天通苑医院建设项目。
2008年11月,教育部批复“关于清华大学新建清华大学医院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教发函〔2008〕302 号);北京市人民政府召开“关于研究推进清华大学在天通苑地区建设非营利性医院有关问题的会议”,同意清华大学在天通苑地区建设总规模为1500 张床位,一期1000 张床位的非营利性综合医院。
2005
2005年7月,清华大学医院筹建指挥部成立,时任副校长岑章志担任总指挥,副秘书长王志华担任常务副指挥,时任医学院副院长裴兆宏、第二附属医院院长左焕琮担任副指挥。
2004
2004年7月,清华大学与台湾华阳电业有限公司(台塑关系企业)正式签定捐赠清华大学附属医院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