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鸿,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创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讲席教授、医学院副院长、临床医学院院长、精准医学研究院院长、智慧医疗研究院院长,器官移植与仿生医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美国外科协会荣誉会士、欧洲外科协会荣誉会士、法国国家外科科学院外籍荣誉院士、美国外科学院院士、国际消化外科学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国际肝胆胰协会(IHPBA)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消化外科协会(ISDS)执行委员,国际外科、消化科和肿瘤科医师协会(IASGO)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华外科学会常委、中华器官移植学会常委、国家卫生部人体器官移植应用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胆道外科学组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促会肝脏肿瘤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整合医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中华消化外科杂志》总编辑。
采访实录
采访人: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开业运营已有10年。如今回看,您如何评价自己当年投身创业的决定?
董家鸿:那时我从医已经超过30年,在两家国内非常知名的大医院工作过,我也走过世界上很多大的医院,我感觉我们中国还缺少一家更理想的医院。所以我来清华长庚医院初心就是希望在清华大学这个我国最高等学术殿堂的旗帜下,建设一家百姓满意、医生满意、员工满意的理想医院。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做这个决定是很困难的。因为这意味着我要放弃一个优秀的事业平台投身创业,这确实是一个很艰难的抉择。但是经过反复的思考,那时我还是下定决心来到清华大学,从零开始来创建一家大学附属医院。
采访人:医院创立之初,您遇到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您当时带领团队如何应对这种挑战?
董家鸿:首先,我过去是一个专科医生,只做过科主任和院中院的院长,从来没有当过一家大型综合学术型医院的院长,所以说这个岗位对我来说是个全新的挑战。
第二就是人才引进。对于一家新医院来讲,必须要有有名气的医生,要组建优秀的医生团队,这样才能在建立一套现代医院管理体系的同时,给民众提供优质的健康医疗服务。如何去吸引优秀的医生以及最为卓越的临床专家来创业,共同打造现代医疗服务体系,这是一个难题。
第三是管理。在过去几十年,我国的很多医院在管理上都是经验型,缺乏现代医院管理体制和现代医院管理运营经验。因此这家新医院的管理运营也是个不小的挑战。
采访人:建院之时,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聚集了很多海内外知名专家,您认为医院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方法和策略是什么?
董家鸿:建院10年以来,我们靠三个要素吸引和汇聚了大批临床医学家和优秀医师、临床科学家。一是优越的事业平台,医院为他们提供在过去医院无法实现的事业理想的机会;二是舒心的工作环境,以临床医生和临床科学家为中心设计制度、营造条件,排解工作烦恼,提高工作效率,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三是体面的薪酬待遇,医院提供与贡献和价值相适应的薪酬,消除红包文化,重塑医生的职业尊严。
我们通过这些方法和策略,为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保障,让他们能够安心工作,实现自身价值,从而吸引和留住人才。当然,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清华梦,清华大学就是一面旗帜,很多人因为对清华的向往,投身于清华长庚医院的创建当中。
采访人:从一家全新的医院,到运营10年跻身于全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前7%,您如何评价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的发展?您认为医院获得如今的成绩,重点源于哪些方面因素?
董家鸿:清华长庚医院走过了10年高质量快速发展的道路,被业界称为奇迹。10年建成综合性精品医院,得到业界和社会的高度认可。
我们总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首先是发展理念,我们秉持正确的办院宗旨,以为民众健康服务为初心,围绕提供高质量、优质高效的健康医疗服务来开展工作。同时,我们赶上了国家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恪守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本位,不为盈利,一心为百姓提供满意的医疗服务。
其次是医院管理运营方面,我们建立了以病人为中心、以医师为核心的现代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以病人为中心,就是一切工作围绕给病人提供优质、高效、经济的医疗服务;以医师为核心,源于医师直接为病人提供服务和创造价值,其他医务人员为医生服务。我们通过设立经管助理,来帮助科主任和主诊医生进行专科的运营管理;我们设立了行政秘书,帮医生处理非医疗的事务,把医生的时间还给病人,让医生能够专注于医疗服务、医学创新和教学工作;我们还有门诊护士制度,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也提高了医院的运营效率。
第三是以“三精医疗”理念打造现代健康医疗服务体系。“三精医疗”包括精准医疗、精诚服务和精益管理。精准医疗是科学化医疗,为每位病人提供最大化的健康受益;精诚服务强调人文化服务,让病人能够在温馨、舒适、便捷的就医条件下享受高品质的医疗服务,有更好的就医体验;精益管理是通过创新医疗模式和优化服务流程,为病人提供成本效益最大化的服务。三精医疗经过实践证明是有效的,并且成为医院每名职工自觉的服务规范,也得到了同行的认可。
此外,我们医院还得到了台湾长庚纪念医院的无私援助,包括捐建一期工程,以及在运营管理体系建立、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支持,这使我们在现代医院管理方面有了高起点,也奠定了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采访人:作为清华大学附属医院,在教育教学方面,您带领团队设计了以器官系统整合式教学模式为基础的特色培养方案,请您为我们解读这一方案相对现有医学生培养体系的创新和独特之处?请您简述,清华大学要通过这样的培养体系,培养出怎样的医学生?
董家鸿:清华办学理念是家国情怀,为国家输送栋梁人才和领军人才。医学学科也肩负着培养未来领军人才的使命。我们经过思考和研究,确立要培养良医、学者、领导者三位一体的创新型人才。
所谓良医,就是作为临床医学的领军人才,要具有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能够为百姓提供最好的医疗健康服务,要会看病,会治病,还要能治别人治不好的病,开别人开不了的刀,这样的医生才能称为良医;学者则要具有科学的、批判性的思维,有医学和多学科交叉融通研究的综合能力,能够引领未来医学的发展;领导者型人才,就是无论从事医疗服务还是科研教学工作,都起到核心引领的作用,这种引领作用除了学术能力之外,还需要有领导力和战略性的思维,能够统筹协调团队,具备共同推进工作的领导组织能力。
相对现有医学生培养体系,我们的特色培养方案有不少创新和独特之处。在教学理念上,我们强调实践训练,将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充分融合,打破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模式,让学生在接触病人过程中学习实际知识,培养临床实践能力。在教学模式上,我们采用器官系统整合式教学,将基础医学知识、临床医学课程以及不同专科课程融合,以器官系统为导向重新组合,提高知识教学效率,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进行实践。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充分利用数字科技,比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混合现实等方法,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医疗环境中学习,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同时,我们还通过模拟手术、虚拟手术等方式训练学生解剖学等知识,打破实体解剖的传统方法。
采访人:回顾过去10年,您认为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在医疗服务、医院管理、科技创新及教学研究等方面,哪方面的发展最值得肯定?
董家鸿:我认为首先是公益性的本位。作为公立医院,不能以盈利为目标,要以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经济的健康医疗服务为根本追求。在公益性本位基础上进行精细化运营,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这是最重要的。如果这个初心不能坚守,医院发展就会跑偏方向。
其次是医院以病人为中心和以医师为核心的理念。以病人为中心设计制度和运营,让病人享受最好的服务和健康效益;以医师为核心,围绕支持医生、为医生创造条件来服务病患,提高医院服务品质和效率以及病人满意度。
第三是精益化运营。既要让病人得到满意服务,又要让病人少花钱看好病,这需要精细化管理和严格成本管控,同时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减少浪费,使医院获得合理效益,维持运营开支。
还有就是创新。作为一家新医院,我们必须要打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一个是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另一个就是创新医疗技术,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我们医院为此鼓励每一个专科,每一个医生去挑战难题,去收治那些别人不愿意收的病人,治别人不愿意治的病人,从而提高我们医疗技术。
我们医院虽然开院只有10年,但是我们各个专科开展的国际首创和国内领先的技术至少有200多项。在专病治疗方面,我们在国内外也是一流的。比如在器官移植、复杂肝胆病的外科治疗,在心脑卒中急救、遗传性心律失常、胃肠肿瘤的微创治疗、消化内镜、运动医学、睡眠呼吸暂停病因学诊断及精准治疗、女性微生态精准诊治、泌尿系结石微创治疗等很多领域,我们都处在领先水平。这些都为医院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同时,我们不断追求创新医疗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患者满意度,比如推行整合式医疗、个案管理师等举措,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和品质。
采访人:站在10周年的节点上,您对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的未来有哪些期待?
董家鸿:未来10年,我希望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能成为国内一流医院,进入世界一流医院行列。我们有过去10年的经验积累,我对这个目标的实现很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