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碧琴,中国台湾籍,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总执行长,曾先后担任台湾林口长庚纪念医院、台湾基隆长庚纪念医院护理部主任;厦门长庚医院副总执行长;2010年8月-12月,担任台湾长庚纪念医院行政中心专案组高专,负责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筹建专案;后担任台湾长庚纪念医院行政中心经管组高专、医务管理部组长、评鉴组组长等职。2014年,在她的主导下,台湾林口长庚医院以3000余床的世界最大体量顺利通过JCI评鉴,树立起了台湾长庚学术型医疗中心的国际品牌。
采访实录
采访人:您从哪年开始参与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的工作?
周碧琴:我与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缘起于2010年。当时我与王志华秘书长、周月红书记、杨长青老师等三人筹划分阶段开业计划、人员招募、到厦门长庚医院培训等事宜,我们一起共事了半年左右,我就回到台湾工作。我在2019年5月又来到北京,担起了医院总执行长的职责。
采访人: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借鉴了台湾长庚纪念医院的哪些管理理念与经验?
周碧琴:这个问题就要从捐赠人王永庆先生的建院初心讲起。当年,王永庆先生建立台湾长庚纪念医院的宗旨就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从事医疗事业,促进社会公益福利”。他的理念是“取之社会,用之社会,人本济世,病患优先,勤劳朴实,深耕生根”。他的愿景是“追求卓越,落实全民化、优质化医疗,成为世界一流的健康照护体系”。
王永庆先生的管理特色就是任何事都要追根究底,实事求是,这其中管理的关键就在“制度”上,用心设计一套合理的制度,让大家有切身感受,能自发地尽心尽力投入工作,充分发挥出绩效激励的作用。这样的管理理念在清华长庚医院得到了发扬和创新。清华长庚医院有医管分工合治管理模式、功能性组织架构运作体系、责任中心制度、目标管理制度、垂直绩效考核、全域数智化运营等等。再加上董家鸿院长的“双心”治院理念,也就是“以病人为中心,以医师为核心”,还有“三精医疗”体系,即“精准医疗、精诚服务、精益管理”,这些都是两地管理理念的充分融合。
优秀的管理理念对医院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首先是业财有效融合,因为每个部门都是责任中心,既是业务部门又是财政部门,都要做好成本管控、预算管控和运营损益管控;二是全域数智化运营,医院因此取得了电子病历评级六级、智慧服务三级;三是绩效管理,实行垂直绩效管理制度,破除了“院科两级”分配制,医师的薪资来自医师费(PF),这是根据医师的技术能力和辛劳付出程度来确定的,按照医师投入、风险、技术程度来发放医师费。
管理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2018年到2022年,清华长庚医院连续五年都获得A+。
采访人:两岸长庚医院的合作,为各自带来了哪些方面的提升?
周碧琴:2019-2024年,在两岸交流基金的支撑下,两岸长庚医院有了丰富的交流活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赴台湾长庚交流8人,次赴厦门长庚交流60人次,厦门长庚医院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交流学习36人次,台籍专家来我们这里指导教学38人次。厦门长庚医院还与清华长庚医院建立了由清华长庚医院肝胆胰中心团队、疼痛科团队和康复科团队领衔的三条重要的临床医疗教学渠道。
台湾长庚协助了清华长庚医院安宁疗护、创伤中心、肺肿瘤中心、老年医学、呼吸康复、慢性肾病、急重症智能、人文医学、科研发展等人员培训及专业交流学习,积极推进了两岸医、教、研、管等资源的整合与提升。
在医疗设备支援方面,所有长庚医材公司的医疗设备产品也通过两岸交流基金给予清华长庚医院支持。比如电动病床、电动推床、护理工作车等,这使得清华长庚医院能够更早使用到更加先进的现代医疗设备嘉惠于患者。
采访人:您如何看待十年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的发展?
周碧琴:十年风雨兼程,十年砥砺前行。十年来,我们的医护团队用专业技术和仁爱之心,为无数患者带来了健康和希望;我们的管理团队以专业素养和有效协调,确保了医院运营的顺畅和医疗服务的质量;我们的后勤团队以勤勉和细致,为医院的日常运作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我们共同见证了医院的快速发展和巨大变化,从先进的医疗设备到精湛的医疗技术,从温馨的医疗服务到人性化的医院管理,每一点进步都凝聚着我们全体清华长庚人的辛勤汗水和智慧结晶。
采访人:对于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的未来,您有哪些期待和建议?
周碧琴:在十年发展的重要节点,我期待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在未来能够继续发展壮大,秉持清华的精神,长庚的理念,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现代化医院,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为社会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