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巍巍,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助理、品管中心主任、血管外科主任、大血管专病中心主任。擅长处理各种疑难血管疾病,特别是疑难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静脉及淋巴疾病。主要研究方向为血管疾病的临床、基础及医工交叉研究。带领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血管外科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微创静脉曲张射频治疗”,较早开展“下肢动脉微创斑块旋切治疗”、“微创主动脉瘤/夹层修复”、“颈动脉斑块影像评估指导手术/介入治疗”等工作,已累计门诊量15000余人次,主刀手术超过2000台,治疗效果满意,无丙级病例,无医疗纠纷。课题“复杂主动脉瘤优化综合治疗策略体系的建立”获得2017年“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课题“复杂主动脉瘤综合治疗与优化策略研究”获得2018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全国高等学校“十三五”医学规划教材《外科学》(第一版、第二版)编委,《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外科杂志》通讯编委等。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SCI 论文17篇;申请并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参编专著4部;作为课题负责人累计承担课题20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4项。2016年获得“首都优秀青年医生”称号,2019年获“人民好医生”称号,2020年获“北京优秀医师”称号,2021获得“敬佑生命·荣耀医者”青年创新奖,2022获得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个人。
采访实录
采访人:是怎样的机缘巧合,让当时的您决定加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吴巍巍:在2014年我刚刚从美国访学结束回到国内,听说清华大学要建立一所附属医院,发展临床医学。当时清华长庚医院正在筹建医疗团队,我受到董家鸿院长“治别人治不好的病、开别人开不了的刀”的精神的感召,毅然决定加入。我从内心深处感觉到,这是我人生中非常难得的一次机遇,可以施展自己的抱负,实现自己的想法,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块做一点事情。
2014年8月,我从北京协和医院调动至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开始筹建血管外科,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正是这种挑战,我们一群从各个医院来的战友们,在一个“战壕”里,在董院长的带领下,共同筹建一家现代化、希望能为患者提供更好服务的医院。正是这种理想和愿望,驱使我加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采访人:您如何评价运营10年的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吴巍巍: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从制度的设计,到医院的运营,以及日常服务的细节,一直坚持把患者放在最中心的位置来考虑。
从2014年到现在,经过10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和家属对我们建立了信任。清华长庚医院慢慢从开院时患者口中所称道的“服务好”,逐渐发展到“服务好,技术也一流”。所以我相信,我加入这家医院的决定是对的,我们一直在坚持做对的事情。
如果打分的话,清华长庚医院在我心里是满分。走过这10年,医院已经获得了很好的口碑,在北京这个强者如林的医疗服务环境中生存下来,得到了患者的信任,这是我们所有清华长庚人这10年共同努力的结果。
采访人:最初血管外科只有您一个人的时候,您是如何将科室建立起来的?
吴巍巍:2014年8月我来的时候,我和当时还是住院医师的曹战江医生没有病人,就一起抱着英文原版的《卢瑟福血管外科学》学习。招募人才科室发展最重要的工作,像董院长招募我们一样,我也招募志同道合者加入血管外科。科室发展和医院发展一样,融合很重要,要让大家紧抓住以患者为中心,在清华大学的旗帜下,形成自己的医院文化。
采访人:您是如何理解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的好品质、高品质的?
吴巍巍:好品质首先体现在对患者的关爱,其次要争取用最好的技术治疗疾病,掌握前沿技术,为患者提供最先进的服务,还要注重医疗质量,通过医护人员自我把控和医院严格管理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采访人:作为监护病房管理委员会主席和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主席,您将怎样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的管理工作当中?
吴巍巍:作为医生转型管理者,很有挑战,我也很乐意于参与医院管理。担任医院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委员会副主席过程中,我协助。我协助董院长开展委员会工作,委员会由职工代表组成,通过民主决策,驱动行政部门管理质量和患者安全,形成独特模式。我还参与临床路径委员会工作,推动诊疗同质化、规范化,减少出错,提升质量,临床路径通过信息化落地,与DRG管理契合,确保相同疾病分组的患者获得规范、同质化的服务。重症监护委员会汇聚相关科室医生委员,讨论制定制度,改进不足,确保重症患者获高品质服务。这些委员会代表了医院运行中员工参与管理的特殊模式。
采访人:请您分享一个过去10年在临床和管理工作中,令您感到特别自豪或有成就感的时刻?
吴巍巍:2014年12月,我完成在清华长庚医院第一台血管外科手术,这不仅承载了患者的信任,也标志着我们科室开启了新篇。虽然部门尚在磨合当中,但在团队协作下很好地完成了手术,患者获得康复,到现在也一直跟我们保持联系,这是我职业生涯的重要印记。
2016年,医院成立品质管理中心,我先担任副主任,后来任主任。这个中心当时在医疗领域是很少见的,也体现初我们医院对医疗品质的重视。这个中心联合其他多个部门提升服务质量,从挂号到随访,每个细节都关乎患者体验和医院形象。这个中心如今已经成为医院的重要部门,我深感自豪。
采访人:在管理的过程当中,您亲自参与并执行过冬奥会医疗保障等多个重大任务,请您谈谈做这些工作的体会,以及您从中感受到了清华长庚人怎样的精神?
吴巍巍: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我受医院委托外派担任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医疗与防疫副主任,负责冰壶项目服务保障,期间轮椅冰壶队还获得了金牌,这个经历让我很难忘。
初到水立方时,我跟团队其他人合作应对挑战,虽然面临的工作前所未有,但是在场馆领导和各部门的协作下,我们团队始终展现出清华长庚精神,从制定流程到搭建服务站提供医疗服务,与各部门合作得非常出色,确保赛事顺利。我也深深感受到清华长庚人团队协作的精神的重要性,展现了清华长庚人独特的精神面貌。
采访人:站在10周年的节点上,对医院的持续发展和品牌建设,您有哪些期望和愿景?
吴巍巍:我期望医院未来不忘初心,继续坚持像亲人般照护患者,像家人般关怀员工,继续提供高品质医疗服务,达到董院长提出的成为国际一流现代化医院的目标,融合现代化医疗服务理念,为我国公立医院建设贡献出自己的经验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