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室导航 - 外科部 - 神经外科 - 健康教育

手术切得越干净越好?指南告诉你什么是脑胶质瘤手术的“最大安全范围切除”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9月8日电(神经外科 师炜)大脑,这个人类最精密的器官,一旦长了肿瘤,总是让人格外恐惧。很多患者和家属一听到“脑部手术”,第一反应就是:“医生,肿瘤能不能切干净?”接着就会问:“切完肿瘤后人会不会变傻?”

在日常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面对患者家属这样的提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聊聊在脑胶质瘤切除手术中国内外指南权威推荐的“最大范围安全切除”理念,一起看看现代神经外科医生如何在高精尖技术的辅助下,在尽可能切除肿瘤的同时,保护我们重要的脑功能。


一、脑胶质瘤为什么不能盲目追求“全切”?

在体部手术中,医生通常会尽可能完整切除肿瘤及其周边部分组织,以确保“切干净”。但脑部的情况不尽相同——这里没有“无关紧要”的区域,每个区域的脑组织都可能承担着独特而重要的功能。

我们的大脑是由上千亿个神经元通过数万亿个连接形成的复杂网络,掌管着我们的运动、感觉、语言、记忆、情感等所有功能。盲目追求肿瘤全切可能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如肢体的瘫痪,语言能力的丧失,或者是性格改变和意识障碍——这正是患者最担心的“动了手术脑子会变傻”。

因此,脑胶质瘤手术的最高境界不是在切除范围上追求“最大”,而是在保护神经功能的前提下追求肿瘤的“最大安全切除”。这一理念已被写入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指南,成为全球神经外科医生的共识。


二、什么是“最大安全范围切除”?

最大范围安全切除(Maximal Safe Resection) 是脑胶质瘤手术的核心原则,指的是在保留患者神经功能和保障患者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切除肿瘤组织。

这一概念包含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

一是“最大范围”——尽可能多地切除肿瘤。大量研究表明,肿瘤切除程度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一项1097例低级别脑胶质瘤患者的回顾性研究发现,切除程度低于50%和切除程度50%-99%,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0.5年和14年,而肿瘤全切的患者,中位生存期超过15年。

二是“安全”——必须优先保护重要的神经功能。这不是妥协,而是医学人文伦理和科学治疗的统一。美国NCCN指南明确指出,对于涉及功能区的脑胶质瘤,手术的首要目标是保护神经功能的完整性。


三、“高精尖”的现代神经外科技术:如何帮助实现最大安全切除?

那么,神经外科医生是如何在看不透、摸不清的脑组织中精准区分肿瘤和正常组织的呢?这得益于以下几种高精尖技术的辅助:

1. 神经导航系统

神经导航系统将携带患者解剖-功能-代谢相关信息的多模态CT及MRI影像结果与手术显微镜融合,进行开颅手术中实时影像导航辅助手术。医生在手术显微镜下可清晰观察到肿瘤边界和重要功能区的投影,仿佛拥有了“透视眼”。

2. 术中超声

传统神经外科手术面临的一大难题是:大脑会在手术过程中发生移位(称为“脑漂移”),导致术前影像与术中实际情况不符。术中超声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它能够在手术过程中实时获取超声图像,指导医生精准切除肿瘤。

3.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与唤醒手术

这是目前脑胶质瘤术中神经功能保护的又一重要手段。在切除重要脑功能区(如运动区或语言区)肿瘤时,术中麻醉医生通过调整麻醉深度,将患者从全麻状态中“唤醒”。然后,神经外科手术医生通过与患者交流或让患者完成一系列指定任务(如说话、计数、动手指等)。与此同时,术者使用微电流刺激大脑皮层并观察患者状态变化,神经电生理医生记录患者脑电信号变化,共同确认脑功能区。例如,如果刺激某个区域导致患者语言中断或肢体活动停止,就意味着这个区域是相应的语音或运动功能区,术中在切除肿瘤过程中需严加保护。这一技术通过患者术中的实时反馈,大大降低肿瘤切除过程中脑重要功能区受损的风险。

4. 术中荧光造影——让肿瘤“发光”

术前或术中让患者使用荧光显影剂,该类物质会被肿瘤细胞选择性吸收并转化为荧光物质。手术时,在特殊显微镜的光源照射下,肿瘤会被激发出特异性荧光,与正常脑组织形成鲜明对比。手术中,神经外科医生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肿瘤和正常脑组织不同的荧光显影特点,进行肿瘤的精准切除。

随着现代神经外科的发展以及人们对高质量美好生活的追求。脑胶质瘤的治疗目标已经不仅仅是为了让患者活得更长,还要活得更好。现代神经外科已经从单纯追求肿瘤全切,转变为关注患者长期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整体平衡。对于涉及重要脑功能区的胶质瘤,有时术中“不得已而为之”的残留一小部分肿瘤反而是更为明智和人性化的选择。这一部分患者术后通过进一步的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同样可以获得良好预后,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最后,如果您或您的家人即将面临脑胶质瘤手术,我们建议如下:

 选择专业的脑胶质瘤MDT团队:脑胶质瘤手术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外科医生,还需要神经麻醉、神经电生理、神经内科、病理科、肿瘤内科、康复科等多学科团队的紧密配合;

 充分的术前沟通:与神经外科医生详细讨论手术计划、预期目标和可能风险,建立合理的期望值;

 积极配合术前评估:包括fMRI、DTI、MRP等特殊序列MRI检查,这些是指定完整手术方案的重要依据;

 必要时积极的术中配合:对于重要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如果需要进行唤醒手术,术前需要跟医生进行更为深入的沟通和更加充分的配合,如术前进行必要的任务训练(如语言、运动任务练习);

 重视术后综合治疗:手术切除肿瘤并不代表万事大吉,术后放化疗、新型治疗(靶向及免疫治疗等)、康复训练等对患者的最终治疗结局同等重要。


(文章部分内容由AI辅助完成,如有侵权请联系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