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室导航 - 外科部 - 神经外科 - 健康教育

除了放化疗,治疗脑胶质瘤还有哪些新武器?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9月9日电(神经外科 师炜)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肿瘤,由于肿瘤异质性强,生物学行为各异,其治疗一直是神经外科医生的难题。尤其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胶质母细胞瘤——号称人类最难治的癌种之一,其治疗过程更是漫长而艰辛。在传统的“手术+放疗+化疗”三板斧后,一旦肿瘤复发进展,脑胶质瘤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疗方式。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进展,对脑胶质瘤的认识更加深入,疾病诊断逐步个体化。同时,随着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肿瘤电场治疗等辅助治疗技术的日臻完善,为脑胶质瘤的个体化精准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今天,我们就一起聊聊,除了传统治疗方法之外,脑胶质瘤的治疗还有哪些“新武器”。

一、 新武器1:靶向治疗

     如果说传统化疗是“大面积轰炸”,敌我不分,那么靶向治疗就是“精确制导导弹”。它的前提是,我们需要先找到肿瘤细胞特有的“靶点”(通常是某些特定的基因突变或蛋白)。

      1. 如何找到“靶点”?—— 分子病理学诊断是关键

      现代脑胶质瘤的诊断早已不满足于传统的组织病理学诊断。基因检测已成为常态。根据最新2021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脑胶质瘤的分类依赖于IDH、1p/19q、TERT、MGMT启动子甲基化等分子标志物的状态。这些分子信息不仅是精确诊断和判断预后的依据,更是选择靶向治疗的基础。例如,只有发现了特定的基因突变(如BRAF V600E突变、NTRK融合、FGFR改变等),使用对应的靶向药才可能有效。

      2. 常见的靶向药及适用人群

      BRAF V600E突变:常见于低级别胶质瘤如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及部分高级别胶质瘤。对于具有此突变肿瘤患者,联合使用达拉非尼和曲美替尼治疗效果显著。

      NTRK基因融合:最新研究证明,对于NTRK基因融合突变患者,使用拉罗替尼或恩曲替尼等NTRK抑制剂效果显著。

      抗血管生成类药物:如贝伐珠单抗等。该类药物通过抑制VEGF蛋白,破坏肿瘤新生血管,从而起到“饿死”肿瘤细胞、控制瘤周水肿效果。该类药物虽然无法显著延长总生存期,但因能快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症状、减少激素依赖,因此被美国NCCN指南推荐用于复发GBM的治疗,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二、 新武器2: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是当今肿瘤学研究最炙手可热的领域,并已经在血液系统肿瘤治疗领域取得了革命性成功。它的理念是解除肿瘤细胞对免疫系统抑制,重新激活并扩大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去攻击肿瘤。

      虽然在血液系统肿瘤中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然而,由于大脑是一个拥有“血脑屏障”的特殊免疫豁免器官,肿瘤微环境极其复杂,这使得免疫治疗在脑胶质瘤治疗中仍在停步不前。目前,单独使用免疫治疗并未能证明对新诊断或复发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有明确的生存获益。

      尽管如此,免疫治疗的研究并未停止,而是转向了联合治疗的方向:例如联合放疗、化疗或靶向药,以期改变肿瘤微环境,提高免疫治疗的敏感性;如个体化肿瘤疫苗:针对患者肿瘤特有的新抗原,量身定制疫苗,刺激免疫系统进行精准攻击。未来仍需要医师科学家更多的研究探索,为脑胶质瘤患者的免疫治疗带来曙光。

三、 新武器3:肿瘤治疗电场(TTFields)

      这可能是最“科幻”的一种治疗方式,也常因登上“抗癌黑科技”热搜而被大家所知。它既不同于手术,也不同于传统化疗,而是一种新型物理疗法。

      1. 作用原理:干扰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有一个关键步骤叫做 “有丝分裂”。在这一阶段,细胞内部会拉出许多形似“纺锤丝”的蛋白,像绳索一样把复制好的染色体拉向细胞两端,最终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肿瘤电场治疗(TTFields)的核心原理,就是通过贴在头皮上的换能器阵列,向肿瘤区域施加低强度交变电场干扰肿瘤细胞有丝分裂,抑制胶质瘤生长。由于在电场的作用下,肿瘤染色体无法正常分离,细胞分裂被迫中断。最终,这些无法完成分裂的肿瘤细胞会启动“细胞凋亡”程序,自我毁灭。

      一项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的关于肿瘤电场治疗的III期EF-14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在新诊断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替莫唑胺化疗+肿瘤电场治疗”组相比单纯化疗组,中位生存期从16.0个月显著延长至20.9个月,五年生存率从5%提升至13%,几乎翻了三倍。基于EF-14临床试验的结果,FDA在2015年批准肿瘤电场治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用于新诊断GBM患者的一线治疗。美国NCCN指南等诸多权威指南也推荐肿瘤电场治疗用于新发GBM(1级证据)和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2级证据)的治疗。

      与脑胶质瘤的斗争注定一场艰难的长征。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没有任何一种单一的疗法可以一蹴而就。未来的趋势必然是一套“组合拳”:以外科手术最大安全范围切除为基础,结合放疗、化疗、肿瘤电场治疗、靶向治疗乃至免疫治疗等,形成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肿瘤电场治疗等这些新武器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也让患者看到更大的治疗希望。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的日益发展,我们终将一步步攻克难关,为广大患者和家庭带来更多希望!

(文章部分内容由AI辅助完成,如有侵权请联系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