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室导航 - 口腔医学中心 - 健康教育

当正畸遇到孕期,如何顺利度过

由于成人正畸患者治疗周期长,有时会遇到正畸治疗期与妊娠期重叠的情况,有哪些需要爱美准妈妈注意的地方呢?

孕期正畸的核心原则是 “保守优先、应急处理、规避风险”—— 优先保证母婴安全,避免启动新的复杂治疗,若已在正畸中怀孕或存在紧急口腔问题,需遵循以下要点:

一、治疗时机选择:优先避开 “高风险期”

孕期不同阶段对正畸治疗的耐受度不同,需结合胎儿发育规律选择时机:

孕早期(1-3 个月):尽量避免启动新治疗

此阶段为胎儿神经管、器官分化关键期,对辐射、药物更敏感,且孕妇易出现孕吐反应,口腔操作耐受性差。建议仅处理 “紧急情况”(如矫治器脱落导致黏膜划伤、牙齿急性疼痛),不建议开始固定矫治、隐形矫治等系统治疗,也避免拍摄非必要 X 光片。

孕中期(4-6 个月):相对安全的 “治疗窗”

此阶段孕妇孕吐反应减轻,胎儿发育相对稳定,是孕期正畸的“黄金期”。若孕前已完成正畸检查、制定方案,可在医生评估后启动简单治疗(如戴隐形矫治器);若已在正畸中,可正常进行复诊加力,但需控制加力强度(避免过度酸痛),减少操作时间。

孕晚期(7-9 个月):减少复杂操作与复诊频率

此阶段孕妇身体负担加重,长时间躺卧易不适,且临近分娩,需避免因正畸操作诱发宫缩。建议仅进行“维护性操作”(如清洁托槽、简单调整弓丝,暂停种植钉植入、拔牙等侵入性操作。

二、治疗前:必须完成 “口腔健康预处理”

孕前或孕早期启动正畸前,需彻底解决已有口腔问题,避免孕期加重:

1. 全面口腔检查:提前排查龋齿、牙髓炎、牙周炎、智齿阻生等问题,若存在龋齿需及时补牙,牙髓炎 / 根尖周炎需完成根管治疗,智齿反复发炎需孕前拔除(孕期拔牙风险更高)。

2. 控制牙周炎症:孕前进行洗牙(龈上洁治),若有牙周炎需完成龈下刮治,将牙周炎症控制稳定 —— 因孕期激素会加重牙周问题,若孕前未处理,孕期可能发展为重度龈炎或牙周脓肿。

3. 告知医生怀孕情况:就诊时需明确告知医生孕周、有无妊娠期并发症(如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医生会据此调整治疗方案(如避免使用含氟量过高的材料、减少加力强度)。

三、治疗中:强化 “口腔护理” 与 “风险监测”

孕期正畸期间,口腔护理难度升高,需重点做好以下 3 点:

1. 升级口腔清洁方式

固定矫治器:使用软毛牙刷(或正畸专用牙刷)、含氟牙膏,配合牙线(或牙线穿引器)、冲牙器清洁托槽与牙齿间隙,每天至少刷牙 3 次(饭后必刷),避免食物残渣堆积引发龈炎。

隐形矫治器:每次摘下后用清水 + 中性清洁剂(如假牙清洁片)清洗,避免用热水浸泡(会变形),佩戴时避免进食过硬、过黏食物(如坚果、年糕),减少矫治器损坏。

1. 避免非必要辐射:若治疗中必须拍 X 光片,需确认医院使用 “数字化 X 光设备”(辐射剂量更低),并佩戴双层铅衣覆盖腹部、铅帽保护甲状腺,尽量缩短曝光时间。

2. 监测身体与口腔反应:若出现牙龈持续出血、肿胀,或牙齿酸痛影响进食,需及时复诊调整;若出现发热、口腔黏膜感染,需立即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孕期安全药物(如青霉素类抗生素),避免自行用药。

四、治疗后:关注 “产后维护” 与 “治疗衔接”

若孕期暂停正畸治疗,产后需及时复诊:

产后复诊,医生会评估口腔状况(如牙龈炎症是否缓解、牙齿位置是否稳定),重新制定后续治疗计划;

哺乳期进行正畸时,需注意避免使用可能通过乳汁影响婴儿的药物(如某些止痛药),若需用药需咨询产科医生。

9-1.png


孕期并非绝对禁止正畸治疗,但需遵循安全第一、量力而行”的原则:不建议孕期启动新的复杂正畸治疗(如固定矫治、拔牙正畸),若孕前已在正畸,可在孕中期继续并调整方案;若孕期出现口腔紧急问题(如矫治器划伤、急性牙痛),需选择正规医院口腔科,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应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