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室导航 - 口腔医学中心 - 健康教育

正畸前要做一堆检查,真不是“多余”?

不少准备正畸的人都会疑惑:明明是矫正牙齿,怎么医生要开这么多检查?又是拍片子、取模型,还要拍一堆照片,这些步骤真的有必要吗?其实,每一项检查都是正畸医生制定方案的“关键依据”,背后藏着对牙齿健康、矫正效果的双重考量。正畸不是简单把牙齿排齐,而是要在不损伤牙齿、牙周和颌骨健康的前提下,兼顾咬合功能与面部美观这就需要医生先全方位“摸清”你的口腔状况,所以术前检查绝非走流程。

我们可以从检查项目的具体作用,看懂它的必要性

首先是口内+口外临床检查,这是医生对口腔状况的初步摸底。口内检查会细致排查牙齿、牙周、黏膜的健康:比如有没有未治疗的蛀牙、牙龈炎或牙周炎?有没有不合适的补牙材料、假牙或种植牙?这些问题若不提前处理,矫正过程中牙齿移动会加重损伤,甚至引发更严重的炎症口外检查则聚焦颜值与功能:医生会观察面部是否对称、三庭五眼比例是否协调、笑时会不会露太多牙龈,还会初步检查颞下颌关节(比如张嘴时有没有弹响、疼痛)。

其次是影像学检查(俗称拍片子),帮医生看到肉眼看不见的隐患。正畸必做的两张核心片子:一是曲断片(全景X光片)能清晰显示全口牙齿、牙根、牙槽骨的内部情况:比如有没有埋伏的智齿、多生牙?牙根有没有弯曲、吸收二是头颅侧位片(头部侧面X光片)这是“分析颌骨关系”的关键:医生会通过片子测量牙齿与颌骨的位置、颌骨发育是否正常。根据个人情况,医生还可能加拍头颅正位片、锥形束CT或磁共振,都是为了让诊断更全面。

然后是口内模型采集,相当于给牙齿做3D档案。采集方式分两种:传统的橡皮泥(藻酸盐)取模+石膏模型,或现代的口内扫描仪数字建模。无论哪种,目的都是让医生直观看到牙齿的排列、拥挤程度、咬合关系——比如牙齿拥挤多少毫米?上牙和下牙的咬合是否对齐?这些数据是计算“是否需要拔牙”“牙齿该往哪个方向移动”的核心依据,比单纯看口腔更精准。

最后是口内外照片,记录矫正前后的变化。口内照片会拍牙齿的正面、侧面、咬合面,口外照片会拍面部正面、侧面、微笑时的样子,这些照片不仅是“治疗档案”,还能帮医生在矫正中对比进度。近些年流行的三维面部扫描,能更精准记录面部软组织的形态。

其实一句话就能说清:正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治疗——要移动所有牙齿,还要兼顾健康与颜值,必须先通过检查摸清家底。只有把牙齿、颌骨、牙周的情况都分析透彻,医生才能制定出“安全、有效、持久”的矫正方案。所以,术前检查多花点时间,其实是为了让后续的矫正更顺利、效果更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