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
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正式成立于2016年,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知名肝胆外科专家董家鸿教授担任院长。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集医学教育、医疗服务和科学研究“三位一体”,以培养未来医学领袖为使命,充分借鉴国际医学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遵循医学教育的客观规律,创新医学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构建“价值塑造, 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现代医学教育体系,成为造就新世纪医学领军人才的摇篮,为促进人类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这里是临床医学的摇篮
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现有内科、神经内科、外科、麻醉科、妇产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康复医学科、放射科、检验医学科(技师)、全科医学科等十多个规范化培训基地,拥有具有国际前沿水准的肝胆胰中心、神经中心、消化中心、心脏中心,重点发展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妇产科、医学影像科、心脏内科、泌尿外科、骨科、急重症中心、血管外科、眼科、皮肤科、内分泌代谢科、麻醉科,2018年被教育部评为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
这里是尖端科研的殿堂
临床医学院着力开展高水平临床医学与临床转化科学研究,努力构建跨领域交叉融合、医理工协同、医研企联盟的精准医学研究体系,争取在重大疾病的防治策略和先进健康科技产品的研发等前沿领域取得突破,打造以“精准医疗、精益医疗、精诚医疗”为特质的卓越清华健康医疗品牌,推动健康医疗服务效能迈向国际一流。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基地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康复医学科自2014年组建,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康复技术,密切与清华大学交流合作,建设形成以发展特色康复医疗为基础、促进康复教育和医疗转化为目标的医产学研协同发展的康复团队。康复医学科下设康复病房、门诊、物理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言语治疗室、理疗室、心肺运动室、支具室、康复评定室,开放床位30张。目前招收临床专业硕士培养合格毕业时将同时获得清华大学毕业证,研究生学历,清华大学硕士学位,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康复医学科规培一阶段证。
目前科室有主任医师1人,特聘台湾专家1人,教学师资9名。开展神经康复、骨科康复、疼痛康复、心肺康复、老年康复、肿瘤康复、儿童康复等综合性康复医疗工作。以神经康复、脊髓损伤康复、淋巴水肿、骨科术后康复和慢性肌肉骨骼系统疼痛康复为专科特色。开展神经内科、神经外科、ICU及其他内外科患者在疾病早期康复介入和床边康复。建立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脊柱和四肢骨折术后、运动损伤术后、慢性肌骨疼痛、淋巴水肿引流、心肺康复等规范化康复评估和治疗路径。开展脑机接口、康复机器人、经颅直流电刺激、经颅磁刺激、超声引导下药物注射、超声引导下肉毒毒素注射、富血小板血浆注射、淋巴水肿综合消肿治疗、经食道球囊扩张、心肺运动试验、心肺康复、下肢生物力学评估矫治等新技术。每年诊治来自全国各地住院患者700余例,门诊病患上万例,外埠患者比例超过30%,其中淋巴水肿外埠患者比例高达69%。获得院级先进集体、青年文明号、先进工会等奖励。
康复治疗大厅 科室合影
病房 康复门诊
OT/ST/理疗/心肺室/儿童训练/淋巴水肿
超声引导注射/肉毒毒素注射/PRP注射/足底压力和下肢生物力学评估
先进集体 优秀宣传科室 科研绩效优秀奖 先进工会
青年文明号
科室设备
科室配备国内外先进的下肢康复机器人、踝足康复机器人、上肢和手功能康复机器人、脑机接口系统、语言评估训练系统、认知评估训练系统、经颅直流电刺激、步态分析系统、减重步行训练、等速运动评估训练系统、肌力和关节活动度测量仪、平衡评估训练系统、超声诊断仪、心肺运动试验系统、人体成分分析仪、呼吸功能评估系统、弹性测试系统、悬吊训练系统、HUBER360训练系统、膝关节本体感觉训练系统、FES踏车、冲击波及各种物理因子治疗设备。
下肢康复机器人 360 心肺评估训练系统等速肌力测试系统
3D核心系统 悬吊系统 平衡仪 减重跑步机
教学管理
康复医学科严格师资培训,师资授课进行试讲和准入,并进行教学效果双反馈;教学培训包括岗前教育、住院医师教学指导课、教学查房、以循证证据为基础的病例讨论、多学科病例讨论、操作技术培训、模拟病例演练、门诊教学和教学门诊等,每年教学培训100余场。住院医师一阶段考核通过率100%。每年承担国家级和市级继续教育项目,2018年获批国家临床实验基地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累计培养规培住院医师、进修医师、研究生、规培康复治疗师和实习康复治疗师数百人。
教学查房 全科讲课
实习学生 进修医师
教学查房 清华大学医学院八年制医学实验班教学
GCP基地和规培基地
淋巴水肿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中美联合骨干康复医师培训班
教学安排
|
时间 |
活动内容 |
备注 |
星期一 |
12:3013:30 |
康复评价会 |
每周 |
17:3018:30 |
科研会 |
每周 |
|
星期二 |
17:3018:30 |
康复技术培训 |
每周 |
星期三 |
07:15-08:00 |
全院性演讲 |
第二、三、四周/月 |
17:3018:30 |
住院医师指导课 |
每周 |
|
星期四 |
09:0010:00 |
教学查房 |
每周 |
17:3018:30 |
读书会 |
第二周/月 |
|
17:3018:30 |
循证病例讨论 |
第三周 |
|
17:3018:30 |
师资培训课 |
第四周 |
|
星期五 |
12:3013:30am |
文献阅读会 |
每周 |
科研工作
完善的科室科研管理制度,每周召开科研例会和文献阅读会;科室形成多个科研小组,定期开展科研活动;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生物工程系、机械系、信息研究院及西安交通大学建立科研合作和医学转化,开展多模态脑功能分析、脑机接口、康复机器人、淋巴水肿智能引流系统、生物电阻抗技术、弹性定量测定、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智能康复诊断系统,大数据分析等相关研究;承担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和医管局等科研课题7项,累计课题经费300余万元。近4年科室累计发表SCI论文和核心期刊、会议论文数十篇。
双手机器人 足踝机器人 脑机接口
脑多模态分析 大数据研究 国际ISPRM和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大会
基地负责人
基地负责人潘钰,主任医师,康复医学博士,从事康复医学专业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13年。在疑难复杂重症脑和脊髓损伤康复、慢性肌骨疼痛康复、淋巴水肿康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国内较早开展经颅直流电刺激、脑机接口神经康复机械手、超声引导下药物注射、富血小板血浆注射、淋巴水肿综合消肿治疗等新技术。承担北京市科委、清华大学自主研发课题、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和北京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课题累积300余万元,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著作6部近,主持《2019年中国脊髓损伤专家共识》(人民卫生出版社)并发表。主要学术兼职: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常务委员和神经康复学组组长、中国康复医学会理事和科普专委会副主委及远程专委会常委、中残联神经康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促会委员和肿瘤康复学组组长、北京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编委、Journal of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和 Journal of Spinal Cord Medicine杂志审稿人。
团结和谐的科室文化和完善的配套设施
康复医学科是一支年轻、有活力的集体,科室定期组织党建、团建、英语角、篮球、奥森跑步等活动,包容、团结、互助的科室文化和康复医学团队合作精神高度契合,医患关系和谐。医院建有图书馆、篮球场、乒乓球室等,食堂种类丰富,形式多样,风味各异,价格低廉。校舍和医院住宿条件也非常舒适,独立卫浴、独立阳台、热水、一应俱全,给你更多独立空间。此外大学奖励资助体系涵盖学业资助、优秀奖励、勤工俭学、困难补助、助学贷款各个方面。
报名方式和注意事项
登录“清华大学研招网”填写申请信息并打印相关表格,网上申请系统2019年8月23日12:00开放,2019年9月6日16:00关闭。请在2019年9月6日以前将填好的全部申请材料(统一用A4纸)寄(或送)达临床医学院博士生招生简章上材料的邮寄地址,过期不再受理申请。
报名链接:http://yz.tsinghua.edu.cn
心动不如行动,期待最好的你加入,赶紧按照下面的联系方式找到组织:
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联系人:苗老师,电话:010-62797384
地址:清华大学医学科学楼B335,邮政编码:100084
康复医学专业联系人:吴琼,电话:010-56119274,邮箱:py10335@163.com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立汤路168号,邮政编码:10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