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科室人员合影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转眼间,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康复医学科成立五周年了。回首过去,康复团队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用精湛的医技、优质的服务回馈社会。
2014年建院伊始,康复医学科潘钰主任带领康复团队迎来了首位住院患者,窗明几净、宽敞明亮的康复大厅,先进的医疗设备,精湛的医疗技术,亲切的服务态度让人赞不绝口。先进的管理,优越的就医环境,人性化的服务,吸引患者数目不断增加。病床数量从5张逐渐增加至30张,年住院患者数量由百余人次扩增至七百余人次,年门诊人数更是由不足两千急速增长为近万人次。如今的康复医学科团队拥有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4名,治疗师及护士24名,形成了技术能力过硬、学历层次较高、梯队合理的康复专业技术团队。
五年来,康复医学科以神经康复、骨关节系统康复、慢性疼痛康复、肿瘤康复、内科康复方面为亚专业。开展超声引导下药物和肉毒毒素注射、富含血小板血浆注射、淋巴水肿综合治疗、下肢康复机器人、手功能康复机器人、脑机接口技术、踝足康复机器人、经颅直流电刺激、经颅磁刺激、悬吊训练、体外冲击波治疗、盆底肌控制训练、等速肌力评定与训练、步态评估及训练、姿势评估及训练技术、运动心肺评估、言语吞咽障碍评估和治疗、假肢矫形器适配、悬吊训练及认知心理治疗等特色康复医疗技术。使用神经功能评估、无创新神经调控技术进行了多种复杂、疑难康复问题的康复干预及科学研究。获得2018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华北区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提名。
此外,康复医学科以清华大学研究平台为依托,积极推动康复医学的医工转化,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生物工程系、机械系、信息研究院等建立科研合作,开展多模态脑功能分析、脑机接口、康复机器人、淋巴水肿智能引流、生物电阻抗、弹性定量测定、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智能康复诊断系统、大数据分析等相关研究;承担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和医管局等多项科研课题,累计课题经费数百万元,发表多篇SCI论文和核心期刊、会议论文,在国际ISPRM、AAPRM、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年会等论坛学术交流;并在五周年之际获得201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同时,潘钰主任也荣获2019年度中国康复医学会年度优秀医师奖,以优异的成绩为建院五周年献礼。
201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潘钰主任荣获中国康复医学会年度优秀医师奖
在教学方面,积极开展住院医师及康复治疗师的临床教学,每年开展教学培训100余场;2018年获批国家临床实验基地、住院医师及康复治疗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住院医师及康复治疗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通过率达100%;承担多项国家级和市级继续教育项目,在全国首次开展淋巴水肿治疗技术国际认证;承担清华大学医学八年制博士生康复医学课程的教学工作,招收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全日制康复医学硕士研究生;累计培养住院医师、进修医师、研究生、康复治疗师和实习康复治疗师数百人;并在2019年获清华大学教学改革课题资助。
为了更好的向大众传播康复医学知识,让更多人了解康复的意义,享受康复的效果。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以外,康复科还把康复教育和健康管理作为工作重点之一。多次开展义诊和免费治疗活动。还率先在国内开展腰痛学校、淋巴水肿病友会、康复患者联谊会等康复教育模式。这些活动不仅教授了患者自我管理、康复预防的知识,还极大的促进了医患沟通交流,使病友间亲密的友谊无处不在。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今后的岁岁年年我们还将携手走过,一路同行,感谢有你,共创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