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媒体报道
信息动态

细说病理医师的火眼金睛——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病理科主任尹洪芳

新闻链接:http://ldwb.workerbj.cn/content/2024-03/02/content_138956.htm

发布时间:2024-3-2

作者:本报记者 杨琳琳


微信图片_20240301153444.jpg

手术室正在进行一场紧张的手术,忽然手术台上取下的一小块组织,马上以最快的速度被送进病理科。收件、取材、切片、染色……半个小时内,这里的医师将让患病细胞“显现原形”。他们就是能看见患病细胞的医生,业界堪称“医生的医生”——病理科医师。病理科医师是一群在幕后默默工作的人,他们有一双“火眼金睛”能让患病细胞现身。那么,他们是怎样工作的?在这里又发生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今天记者就带您一起走进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病理科,探访这里发生的故事——

冰冻报告 一场半个小时的极限考试

尹洪芳是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病理科主任,从1990年开始工作算起,她已经干了30多年。或许很多人觉得整天盯着泡在福尔马林里的标本看,有啥意思,但一提起这份工作,尹洪芳却依然热情满满地说:“显微镜下的世界是丰富的,每一张切片都不同,发现的细节也不同,我们的检查报告能帮助医生治好患者的病,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

前段时间,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住进了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的病房。原来,老人十二指肠上长了一个肿块,肝上也长了一个小的。手术台上,主治医生用电刀将肝上的肿物切下来,第一时间送到了病理科。“我看到切下的组织后,就知道这又是一个难题。”尹洪芳说。手术对老人来说本来就有很大风险,加上主治医生也不能确定肿物到底是不是癌。如果是癌的话是不是转移癌。不是癌的肿物与是癌的肿物治疗的手术不同,如果是转移癌的话则又是另外一种治疗方式。手术方案终将何去何从?所有人都在焦急地等待着病理科的意见……

半个小时,尹洪芳看着这个被烧过的、形态也不太好的肿物,立刻带领团队投入了这场“无声的战斗”。收件、取材、切片、染色等程序,每一道程序,尹洪芳早已烂熟于心。

病理科是平台科室里的全科,无论哪个科室送来的标本,肿瘤非肿瘤,种类繁多,病理科医师都得了解,而且需要想到每一种可能,“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研读大量各个专科的书籍,并且了解疾病谱的最新发展。”尹洪芳严肃地说。北京市卫健委要求,术中的冰冻病理报告最多不能超过半个小时。这像极了一场仅有“半小时的极限考试”。与此同时,对医生和患者来说:只要一个正确答案,这无异又增加了考试难度。

尹洪芳介绍:“当时我们新进了一种特殊的临床染色,专门针对这类疾病,正好派上用场。”尹洪芳小心地给标本进行了特殊染色。结果出来证明老人是腺癌,而且是转移癌。根据结论,主治医生制定了合理的治疗方案。老人出院时,还专门给尹洪芳送了一束花。“看到老人出院的时候,跟正常人一样,我也特别欣慰。”尹洪芳说。

除了检测疾病的种类,有时病理报告还直接决定着手术范围。比如说医生正在进行一个恶性肿瘤的切除手术,那么断端是否切干净了,就需要送进病理科进行检验。如果断端阳性,则切缘需要继续扩大,直至病理报告为阴性,代表该处细胞还未被肿瘤浸润。病理医师看起来似乎离患者很远,其实是离患病细胞最近的人,他们是一群真正能看见患病细胞的人。

一份报告

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患者的器官切了,就装不上了。”重要的事说三遍,但这句话尹洪芳一直在强调。正因如此,病理科从制作标本到出具报告,每一步都会慎之又慎,目标就是为临床出具一份可以信赖的报告。

走进清华长庚病理科,房间里井井有条地装满了各种仪器设备和显微镜。这里没有窗户,明亮的照明灯下摆放着一张张工作台,每个人都在岗位上,默默地操作着……“一组标本一看就是几十分钟,是常有的事,碰到有问题的还要看了再看。而且为了保证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凡是判定为恶性活检的,必须双签。”尹洪芳介绍。

与熙熙攘攘的门诊楼相比,病理科这儿安静了很多。除了与医生沟通患者信息,其余时间,病理科医师都在和标本打交道。“干这一行,必须坐得住。”尹洪芳说,看见患病细胞,清楚的认出它是哪种疾病,是尹洪芳最大的乐趣。

一次,普外科送来一个外院会诊的切片,这名患者同时具有结肠多发腺瘤和肠系膜纤维瘤病,病理科经过精细的研读后,最终在会诊报告中提示临床确定是否有Gardner综合征。得益于这份报告,临床医师建议患者进一步检查和基因检测,最后确诊为Gardner综合征。这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经医师建议,患者的家系成员均进行了相关检查,结果查出患者的姐姐也患有该遗传疾病,并且结肠息肉已经癌变。一份病理报告,拯救了一个家庭。

还有一次,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迎来了一位不幸的女患者,经检测,她同时患有乳腺肿瘤和心脏肿瘤,但两处肿瘤之间的关系不明确,怎么办?普外科和心脏外科的多学科联合讨论会上,心脏超声专家判断心脏肿瘤为良性肿瘤的可能性大。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尹洪芳紧紧抓住乳腺穿刺活检的病理特征,判断其乳腺肿瘤为一种罕见的黏液表皮样癌,这类肿瘤的发病率占乳腺肿瘤的0.3%,为恶性肿瘤。随后,主治医生为患者制订了先行心脏肿瘤切除术,并制定了治疗乳腺肿瘤的方案,最终患者得到了良好救治。

在尹洪芳眼里,每一份病理诊断报告都是一份担当,背后承载着一个家庭,必须追求实事求是。熟悉尹洪芳的医生都知道,她诊断的报告中有很多结论性的论述。“主治医生是冲在消灭疾病一线的将军,我们就像将军手下的情报员,要明确告诉主治医生,这属于哪种疾病,最终实现精准打击,情报越准确,获胜的几率就越大。”

微信图片_20240301153611.jpg

培养能坐得住的

优秀病理科医生

说起现在的病理科,尹洪芳有些许自豪,因为这其中包含着尹洪芳不少心血。尹洪芳刚到病理科的时候,只有她一个人,笑称自己是“光杆司令”。如今,病理科已经有20多位医师了。“能坐得住”,这是尹洪芳对新来医师最基本的要求。“病理判读需要阅历,这来自于多年的临床积累,也同样来自于学习。所以年轻人要静,能沉得下心,坐得住,这很重要。”

工作中,尹洪芳要求很严格。一次,病理科收到了临床医生切下的肠胆吻合口处的一块组织。该患者曾经做过肿瘤手术,这次来复查。切片标本显示没有肿瘤细胞,新来的年轻医师就说:“没发现肿瘤细胞。”尹洪芳却发现了其中的问题,于是语重心长地说:“我们病理科医师一定要根据看到的情况下结论,而且要完全符合主治医生的需求。主治医生需要我们确认的是胆肠吻合处有没有肿瘤细胞,这个标本显示只有肠黏膜的细胞,我们就不能只根据这个标本切片下结论,我们一定要看全了之后,再下结论,这样才能没有遗漏,我们也才能踏实。”之后,他们把送来的所有标本都制成了切片,终于找到了胆道黏膜细胞,确定没有肿瘤细胞之后,才将病理报告发了出去。

“在培养年轻人方面,医院对我们也很支持,专门给我们配备了双视显微镜,我可以一边看,一边给他们讲,特别方便,年轻人成长也很快。”在工作中,尹洪芳凡事都作表率,“说十遍不如做一遍。”在尹洪芳眼里,以身作则是最好的教育。

穿白大褂是尹洪芳从小的愿望,也是她要干一辈子的事业,至今她还记得刚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时的场景,“当时医院还处于筹备阶段,临床没有办公地点,也没有制式的白大褂。我早已习惯了每天上班第一件事,脱掉自己的衣服换上白大褂,突然没有白大褂穿了,自己就很忐忑、很焦虑,感觉自己当不了医生了似的。”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尹洪芳笑着说,等到医院正式开业,重新穿上白大褂的第一天,尹洪芳开心得像个孩子一样。

病理科里有太多的故事,记录着尹洪芳的成长,也见证着团队和医院的成长。“做‘医生的医生’可不容易,需要学习更全面、更细致。欢迎更多能坐得住、好学、有担当的青年加入病理队伍。咱们做疾病的‘审判师’,也一样有成就感!”尹洪芳最后说。

微信图片_2024030115364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