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新闻动态
信息动态

做给力的检验医学——记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检验医学科赵秀英主任

                                                                                                               

  2012年10月,赵秀英到任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成为了第一个到任的医疗科室主任,检验医学科也成为了院里最早开始建设的科室。2014年8月28日,检验医学科迎来了第一批大型设备,赵秀英把这个日子定为了检验医学科的生日。在清华长庚已工作3年,带领着1岁的科室,这位“第一位科主任”想说点什么?

  从幕后走向前台的检验医学

  2010年4月,清华长庚破土动工,从那时起,住在社区里的赵秀英便开始关注医院的建设,“作为社区的居民,饱受社区缺乏医疗资源的困扰——曾经凌晨三点多,带着孩子到城里看病。”随着医疗大楼一天天地拔地而起,赵秀英对医院的了解也逐渐加深,最终投了一份简历,一举中的。

  “医院已经招来了很多有经验的医师、行政人员,我相信大家都是怀揣着梦想,从原来的单位和领域来到咱们医院。”赵秀英说,她也是揣着做“大”检验的愿望而来。

  作为医院的平台科室,10几年前,检验科并不太受重视,存在着人才不足,设备落后等问题,近10年间,检验科得到了快速发展,一跃成为医疗业务里的“重臣”之一。“一方面,检验可以为临床提供发展平台,检验项目选择好并且做好了,就会带动全院诊断水平的提高,甚至是一个科室的强大。如协和医院的风湿免疫科实验室在全国率先开展了许多风湿病有关的检验项目,有了这些检验项目,很多别处诊断不了的病,协和就可以做;另一方面,检验也在医院创收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随着学科的发展壮大,检验水平与质量也在临床的诊疗业务中产生了更大的影响,而这就是赵主任的第一个愿望所在——让检验充分满足临床的需求。

  多数情况下,检验医师和技师们都是幕后的观察和检测者。随着临床的发展,医师诊疗的领域愈加专一,检验的项目也越来越多并且细化,临床与检验人员的交流与沟通显得十分必要。赵秀英以血钾的检测为例,这个关键生命指标易受临床操作的影响,如对患者输液端采血、样本溶血及药物治疗等均可能造成血钾值假性升高,从而影响患者的诊疗。面对这样的状况,检验医师便成为临床与实验室之间的桥梁,与医护人员沟通、培训,同时,把一些好的指标或新的标志物推荐给临床,更好地服务临床,服务患者,这是赵秀英在工作中一直践行的检验理念。

  赵秀英曾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从事多年的感染性疾病临床、研究和实验诊断工作,对感染性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10年前,以血清HBsAg定量作为慢乙肝抗病毒治疗疗效观察得到临床认可,但该标志物检测时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复杂,而临床医师并不了解实验检测的背景,只凭检验结果为患者解释病情。一次,一对夫妇拿着化验单找到检验科,“你们到底是怎么做的化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原来,患者经历了长达6年的抗病毒治疗,在定期复查血清HBsAg时,结果略高于上次,造成患者较重的心理压力,而这实际是检测的CV所造成。这次经历给赵秀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开始对HBsAg定量检测的应用进行详细而清晰的梳理,主动为医师和患者解释指标的使用,并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血清HBsAg定量检测及探讨》等多篇文章,还在多地区对医师和检验人员进行普及讲座。现在,国内感染科医师已能客观依据HBsAg定量指导临床治疗。

  检验如何满足临床的需求,另一层面意味着“适宜的检验技术”的应用。这一概念在2013年10月的全国检验医师年会上被提出,它提倡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检测,筛选与病人病情相关的检测项目,反对部分医师或实验室对患者采取的拉网式检查。“很多不合理的检验组合,不仅让病人多花钱,还造成医保浪费,一些特异性差的化验结果,还对病人的身心产生不良影响。工作这么多年,我最反对这种过度的、短视且不必要的检验组合。”赵秀英说。入职后,她到台湾长庚纪念医院参观学习,看到了长庚医院在检验项目上精心筛选,让她很欣慰,清华长庚引鉴台湾长庚的医疗管理模式,更敲定了她对科室发展的信心,“一家新医院的成立,新的机制将鼓励医师们不断创新,探索有实际意义的东西,打破那些旧有的观念,给患者和临床提供一个高质量的检验平台。”

  大检验下的小专一

  “检验科从最初的3个人,7个人,到12个人,再到现在的26人,很多有活力、有冲劲的同事,为了理想陆续加入这个团队,越来越感觉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和压力。将来怎么去做怎么去奔,是我常常思考的问题。”人才队伍的建设便是赵秀英挂在心上的第二个愿望,“希望大家能在实际工作中学有所用。”

  队伍建设上,赵秀英坚持着“先全后专”的原则。不论是现在的检验科人员赴外培训,还是医院做长庚特色的规范化培训,“要发展大检验,立足在更实际的台阶上,进行业务培训整合,而后再让年轻人专一于某一个领域。”对此,赵秀英对检验科的组长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开业的两年之内,组长要参加值班,“虽然压力会大一些,但会使他们的专业知识更丰富,更好地促进日后发展。随着医院业务增长,他们会走向某一专业方向,大检验的开始会为日后的专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检验科有9名研究生,他们在接受全面业务培训时,也已有了各自明确的定位,向着生化、临检或微生物的方向钻研。

  与医院“国际一流的医学中心”的定位不谋而合,采访时,国际化也是赵主任常挂嘴边的队伍建设目标。“我不喜欢墨守成规。”赵秀英说。她希望自己的团队能够乐于了解并接受先进的国际理念。目前,检验科正在积极与境外的检验医学权威机构洽谈合作,“努力为大家搭建平台,创造机会让大家拓展国际视野。”

  在学习和交流向国际化看齐的同时,在检验质量管理上,赵秀英同样要求国际化,开业两年后,即通过ISO15189认可,这是她为检验科在开院后设立的最近目标,“不只是通过而已,要让标准化管理实现日常化。”这一点也是赵秀英对长庚检验之管理感触最深的,“台湾长庚每天开机后各项目做三水平质控,每个人都按照流程规范化操作,对规章制度的执行渗透到骨髓里去。”连纯水机和储水箱这样的 “死角”,也同样一丝不苟,每天有专人检测其电阻率、制水流量等。“将管理制度化、制度表单化,在医院政策导向的支持下,检验科也一定要实现这种严格管理,这是保障医疗质量的根本。”

  作科研的有力推手

  “检验医学一脚跨在临床的门槛,另一脚跨在研究的门槛。”这一特性决定了检验科是推动产、学、研一体化的重要科室。

  2002年,赵秀英入读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从事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致病过程中人体免疫机理研究,2005年获得了Ph.D学位,在佑安医院临检中心担任副主任。兼具临床与研究背景的她,综合运用所学临床与基础知识解决临床问题。艾滋病晚期,患者免疫力非常低下,容易并发各种感染,国内将近50%的患者可能感染分枝杆菌,而结核分枝杆菌与非结核型分枝杆菌的临床表现非常相似,误诊率高,从而延误患者治疗。根据这一临床问题,2009年,赵秀英牵头申请了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联合攻关项目,得到了协和医院、地坛医院的积极响应,通过对近700例患者的研究,培养出102例分枝杆菌并进行药敏,对HIV/AIDS合并分枝杆菌的感染、菌种谱分布及耐药性的研究,填补了国内HIV感染分枝杆菌检验的空白,同时,这项科研的成果对HIV与结核病双重防控都有重要意义。

  作为清华大学新建的附属医院,清华长庚在科研上拥有着先天优势,“检验平台要积极推动大学及学系内部科研成果向临床的转化,推动新技术的应用。”赵秀英在院内的工作报告上说。同时,在教学平台上,她希望依托清华长庚的检验科,联合清华大学第一和第二附属医院,建立检验医学系,借鉴国外的培训标准和体系,培养自己的检验医师和检验技师,“希望借助我们目前在分子诊断、微生物诊断的优势,检验科能在感染和肿瘤方向上做一些科研及转化的工作。”

  “我在医疗行业的人生可以分成3个7年。”赵秀英笑着说,7年在临床,7年做科研,7年在检验,最后她留在了检验科,成为国内第一批检验医师。带着丰富的医疗阅历,之后的人生,她将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的检验平台上耕耘创新,“我们将为来院就医的患者提供温馨、及时、便捷、高效,又有国际水准的检验服务。”这个目标任重而道远,但赵秀英的语气坚定而自信。(作者 韩冬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