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媒体报道
信息动态

看天下杂志报道我院PCR实验室核酸检测人员孙玉鸣

新闻链接:https://open3.vistastory.com/web/webproject/sharedetail/index.html#/?unionId=oEzbn1aFY99jUVaP79pYY-5-8g1c&articleId=15342&userId=437202&unionType=1

发布时间:2020-12-18

  如果把抗击新冠疫情看作一场战斗,核酸检测员就属于侦察兵,他们藏身于实验室,与病毒近距离“交手”,第一时间把病毒“揪”出来。

  都是新手

  (部分省略)... ...

  清华长庚医院检验科的孙玉鸣当时也报名想参加支援武汉的医疗队,但也是因为没有PCR证,未能前往。

  今年6月,孙玉鸣在北京小汤山参加了PCR资格考试培训,主要是线上学习。因为是临床检验专业出身,他很快通过考试,顺利获得PCR证。之后,检验科派出有经验的医生带他这样的新人,合作两周后,孙玉鸣开始独立操作。

  以往,专门从事核酸检测的人员比例并不高。疫情暴发后,核酸检测人员需求出现很大的缺口。各地医院相继组织培训,一些来自生物、检测等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很快走上核酸检测员的岗位。有一些地方则面向社会公开招募。11月初,乌鲁木齐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核酸检测人员1300人。武汉和北京新发地疫情期间,豆瓣、QQ有帖子和群组曾多次发布招募核酸检测志愿者的信息。

  清华长庚医院检验科现有35人,最初只有4人能做核酸检测,经过一批培训增加了9人,但人手依然不足。后来又经过三四批培训,目前整个检验科人员都持有PCR证上岗。

  “核酸检测是今年额外增加的工作量。” 清华长庚医院检验科主任赵秀英说,他们平常还承担常规检验四五千份,目前核酸检测样本每天有六百多份。近期,天津发生疫情,医院核酸检测量又上升了。赶上疫情高峰,核酸检测量每日达上万份,他们要从早上八点,一直忙到深夜十二点。

  “地方有疫情,样本量就会有波动。”赵秀英备感压力,清华长庚医院毗邻北京最大的社区天通苑,核酸检测样本一旦增加,“我们就会吃不消。”

  泡在实验室

  清华长庚医院三楼西南角的医学检验科门口,反复响起工作人员机械录入条码的声音,核酸检测样本正源源不断送入PCR实验室。

  实验室外面的走廊静悄悄,显得有几分神秘。赵秀英介绍说,PCR实验室又叫基因扩增实验室,PCR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放大特定的DNA片段,通过DNA基因追踪系统,迅速掌握体内病毒含量。

  PCR实验室分为试剂准备区、样本处理区、扩增区,每一个房间又被分隔为缓冲区和实验区两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严格的操作要求。

  在试剂准备区,门边的柜子上放着大量防护用品,实验室里的冰箱储存着大量试剂盒。透过工作区域之间的传递窗,可以看到样本处理区,核酸检测员正在提取核酸。

  “实验室里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失误。”赵秀英说,他们通常会将采集样本的转移箱,通过传递窗送入实验室,在生物安全柜开启,把样本从试管里提取出来。然后将加好试剂的样本放进核酸提取仪,将外壳和核酸剥离开,提取核酸。接下来,核酸样本会通过另一个传递窗转移到扩增区,放进实时荧光定量PCR仪进行分析,最后判断是否呈阳性。一份样本从进实验室,到最后出结果,大概要花4-5小时。

  这段时间,孙玉鸣大约每天能做四五百份检测。赶上疫情高峰时期,每天要检测1万多份标本,“全科室的人都出动了。”他 说。

  生物安全柜是核酸检测员的主要工作台,他们往往一坐就是大半天。“进实验室之前,起码个人问题要先解决。”赵秀英说,他们经常忙得顾不上吃饭,过饭点就饿着。三级防护装备也让他们行动受限,全身又闷又热,特别是在夏天。

  孙玉鸣第一次穿防护服很兴奋,但走出实验室的时候,他全身都湿透了,就像被水泡了一样。

  孙玉鸣左手食指贴着一个创可贴,是因为前几天不小心碰伤了。皮肤表面破口,进实验室更要注意防护。“这两天我先歇着,下周恢复好了再进去。”

  在清华长庚医院PCR实验室,准备区贴着一套防护穿戴的完整流程,谁也不敢保证在检测过程中能够百分百安全,核酸检测员只能尽力把风险降至最低。

  样本提取是核酸检测员公认最危险的环节,“我们要亲手去打开样本,就怕万一盖没拧紧,打开迸溅,洒落在工作台上。”孙玉鸣不敢想象后果。

  “我们会控制这些漏洞,及时修正一些操作程序。” 赵秀英说,她一直强调科学防护,同时避免过劳的状态。

  迄今,清华长庚医院检验科做了10万多份核酸检测样本,没有一例出现阳性。但结果出来前,每一份样本都被他们当作阳性对待。

  清华长庚医院检验科则得到了上海一支医疗队的援助。新发地疫情发生后,“检测需求井喷,样本积压,人手又不够,那段时间压力很大。”赵秀英说,一个月下来,他们一共检测了三四万份样本。

  清华长庚医院检验科的核酸检测仍在进行,“它变成了一个常规。” 赵秀英说,核酸检测已成为日常项目,一些公司、单位甚至将其列入体检范围。随着大规模核酸检测的普及,核酸检测员也成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不可或缺的人才储备。

  北京疫情过后,清华长庚医院检验科面临的工作量只增不减。“本来人手就少,所有人都很忙,经常还被叫过来加班,很难有一个双休日。” 赵秀英认为,长久之计还是要靠后备力量支援。

  11月18日傍晚7点,孙玉鸣结束了近3个小时的核酸检测,终于可以脱掉层层防护服。他现在在PCR实验室带新人一起操作,许多年轻人和他一样,平常都是核酸检测和常规检测两头跑。

  这天晚上,北京冬日下起第一场雨,风很大,很冷,孙玉鸣赶紧裹上外套,奔往宿舍的方向。等疫情彻底结束,他想去武汉看看樱花。(摘自:看天下杂志 总第509期 《十万核酸检测员:实验室里的“缉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