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已落下帷幕,也许中国的很多学子,都有一个上清华的梦,而这个梦在一个人的心里,一装就是30多年。2014年,他迈入清华,成为了医学院的一名教授,他说:“至此,清华梦算是圆了。”而在发展神经科学的路上,还有太多的梦等着他去圆,“我的未来不是梦,梦想一定能成真。”这一直坚定而自信的语气,来自于清华长庚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王贵怀。
追梦清华
到美国留学,去日本培训,到世界各地参会、讲学,王贵怀说:“心里还是对清华大学情有独钟。”
2004年,清华大学与华阳电业有限公司(台塑关系企业)签订了协议,合作建设一期工程为1000床的现代新型医院,那一年可谓是清华长庚医院的萌芽之年,而那一年,还有一件人们不常提起的大事记,中国神经专科的创始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诚教授与清华大学签约,成立神经科学研究所,作为王忠诚的学生,王贵怀也成了研究所的主创人员之一,参与清华神经科学的转化与研究,他与清华长庚的缘分从那时起开始缔结。
2012年,王忠诚院士逝世,怀着悲痛之心缅怀恩师的同时,王贵怀暗下决心,“我要完成老师的遗愿,把神经科学的发展再推上一个发展的高峰。”而是否加盟清华长庚,对于王贵怀来说,是一个需要非常慎重考虑的选择。
与其他的专科相比,神经科学“年轻”,又由神经疾病的特点决定,这个专科的投入之大,成才之难,真可谓精工、慢火、出细活。1983年,王贵怀考入医学院,“当时有一个科学家这样说,我们人对大脑的了解还不比对太空的了解多。”人脑里有什么?人是如何记忆的?……这些大脑的神秘性,加上外科的操作挑战性,与王贵怀心中的挑战精神碰撞出了火花,就这样神经外科成了他终生的追求。
王忠诚院士近20年的亲自指导、长时间的临床实践,以及天坛医院——神经外科闻名全国的优质平台,造就了王贵怀日渐精湛的诊疗技艺。此时,面对一家新医院抛来的橄榄枝,是否接受,他要考虑的很多:新医院的各方面磨合、得到老百姓的认可需要多长时间?综合性的医院性质之下,神经专科的发展和崛起又会怎样?他的神经专科团队在哪里?
在衡量选择的天平上,一面是这么多的“顾虑”,一面是清华梦,最终,他还是决定“来”。“在我心中,清华大学百年的积淀,强大的理工优势,还有台湾长庚成熟而专业的医院管理理念,强强联合,我也会不负所望,有所作为。”儿时的清华梦回来了、圆了,坚定了王贵怀勇敢向前的信心。
我不挑战谁挑战
神经像一条条光纤,遍布人体的全身,它的存在让人有了肉体上的知觉,更重要的是它支配着人的行为活动。当它发生病变,意味着人体的主导系统受到了破坏,人体将像失去了动力的机器。
王贵怀曾收治一个棘手的病例,从遥远的贵州北上前来寻医的肿瘤患者小涛。“一个14岁的小孩,第一次到我的诊室时是被父亲用轮椅推进来的。”经过一番检查后,王贵怀确诊了小涛的病情——从脑干到第六胸椎的脊髓髓腔内生长着一条长达26厘米的肿瘤。那是已成为主任医师的王贵怀见到过的最长的肿瘤,“1997年,我老师做了一条22厘米长的肿瘤,当时可以堪称为技术上的一个创造。”也正因为肿瘤超长,患病两年,小涛一直没有得到手术治疗,四肢瘫痪,大小便失禁,甚至已经影响到了呼吸,经医师推荐找到王贵怀时,小涛的家人已是抱了最后一线希望。
“如果肿瘤摘除过程中,损伤到一点点脊髓,对病人来讲都是一场灾难,直接影响病人的呼吸,弄不好就得上呼吸机,还容易肺部感染,病人就没了。”
而如此大型的手术,不仅是对医生的挑战,对于已背负沉重债务的小涛家来说,无疑又是一头棒喝。得知这一情况,王贵怀发动着自己的医师资源,帮助联系到了贵州省贵阳脑科医院,经过一番准备,他自己买上机票,利用周末的休息时间,赶到了贵阳进行这场可谓是“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大手术。
从生命中枢——脑干长出的肿瘤,延伸至胸椎,就好像一根26厘米的香肠,里面的肉是肿瘤,而外面的皮才是人体正常的脊髓,肿瘤填满了髓腔,以至于将脊髓压迫到了如一层薄皮的程度。王贵怀需要做的是把“肉”摘出来,而不能造成“皮”的一点点损伤,当然,他面临的挑战绝非将“肉”从“皮”中剥离出来般简单,因为剥离的环境里是分布得密密麻麻的血管和其他神经。一旦“皮”破损了,将导致神经损坏,而血管破裂的风险则可能直接要了小涛的命。
早上八点半,王贵怀换好手术衣,走进手术室,从脊髓肿瘤顶端切开一个小口开始,如履薄冰地一点点剥离肿瘤,“从第一刀起,到最后一刀落,都要保持着一样的精准、步调、呼吸、体力,还有心境。”手术到了下午,跟台的护士心疼王贵怀,拿了些牛奶,将吸管从他的口罩缝隙里塞进去,让他吸了一点,以慰体力。显示手术中的灯光一直亮到了晚上十点半才终于熄灭了,小涛体内的肿瘤顺利而完整地取了出来。术后,王贵怀的兴奋远远超过了从精神贯注中抽出后的疲惫,他一直陪在小涛的床边,“半个小时就醒来了,呼吸正常,意识清醒,还能动。”
14个小时的奋战,26厘米长的脊髓肿瘤,病人三周后下床恢复走路。面对一个生命,“我不挑战谁挑战。”王贵怀这样说,而他创下的这条记录,至今仍没有人超越。
“我最渴望引领科学研究”
带着喜欢挑战的精神,王贵怀一路上开辟了很多个“创造”,率先在国内开展显微镜下切除脱出的椎间盘,治疗颈椎病,并开展人工椎间盘置换;率先在国内开展术中荧光脊髓血管造影辅助下的脊髓血管畸形切除;率先使用激光技术切除脊髓髓内胶质瘤;率先开展脊柱内镜微创技术切除腰椎病变……
清华长庚医院开院半年余,王贵怀带领着神经外科的医师团队,开展近300台手术,多为来自全国各地的高颈髓肿瘤、脊髓血管畸形、寰枢椎脱位等高难病例。如何更好地、更加精准地为更多的患者服务,走进清华,王贵怀说“我最渴望的是要引领科学研究。”
我国人口基数大,神经科的患者数量多,经过近70年的发展,国内的医疗水平已基本与国际水平持平。清华长庚要发展神经专科,该如何突破?甚至有质的飞跃?王贵怀在科学研究中找到了答案。“我要和清华的科研人才交朋友,让他们了解临床的困难,知道我的病人身上亟待解决的问题,临床与科研一起思考,一同努力,完成科学的转化,让更多的病人受益。”
“比如肿瘤,”谈到科学研究,王贵怀的眼中满是兴奋,娓娓道来他已筹划好的合作点。作为一种恶性肿瘤,胶质瘤是神经外科很难攻克的疾病,王贵怀希望借助清华大学在机理、药物等方面雄厚的研究基础,寻求在肿瘤发生机理、基因方面的突破。
此外,王贵怀也在积极探索着神经外科国际化发展的道路。2015年5月,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与清华长庚医院签订了合作协议,一同推进精准医学,而神经将是双方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7月,清华大学与华盛顿大学联合创建脊柱脊髓诊疗中心,也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揭牌成立,双方将在人才培养、临床、科研等方面加强合作和交流,这填补了国内外“脊柱脊髓诊疗”跨国合作的空白,促进了脊柱脊髓类疾病诊疗的微创化、精准化。
“也许青春不再,但还要以青春的姿态迎接清华长庚医院的未来。”清华长庚神经外科成立时,海内外百余位神经领域的专家齐聚清华长庚,为这位神经线上的追梦“舞”者献上掌声和祝福,那一天王贵怀笑得灿烂而从容。(作者 韩冬野)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APP
快速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