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新闻动态
信息动态

暴发性心肌炎患者命悬一线 清华长庚心血管内科团队全力搏回生机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4月6日电(通讯员 谢颖 何榕 薛亚军)3月的一个凌晨,年仅28岁的小瑾(化名)因高热、伴突发严重喘憋来到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急诊科。就诊时,除了明显的喘憋症状,很快就出现了严重的呼吸困难,说话不能成句,全身湿冷、大汗,血压低至95/50mmHg,心率增快超过130次/分,血氧饱和度不足90%。急诊医生怀疑小瑾已出现明显的急性心衰、心源性休克,紧急联系心血管内科会诊。

  心血管内科会诊医师何榕主任医师、谢颖主治医师迅速赶来现场,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检查判断为爆发性心肌炎。暴发性心肌炎是最为严重和特殊的心肌炎类型,主要特点是起病急骤、病情进展极其迅速,患者可能很快就出现心源性休克以及严重心律失常,发病早期病死率极高。就在这短短10分钟内,小瑾已逐渐出现意识不清,收缩压也逐渐从95下降至70mmHg。

  刻不容缓,时间就是生命,迅速抢救!收到消息的副院长张萍果断下达指令,心血管中心ECMO(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团队迅速启动,与家属进行沟通获得同意后即刻准备植入ECMO导管。在自身心脏“停摆”的这段时间,ECMO将支撑起整个循环的重任,为心脏恢复争取到宝贵的时间。

  然而就在准备插管时,小瑾却室性心动过速、血压低至测不出,团队立即进行心外按压、心脏电复律,在持续按压的状态下,薛亚军副主任医师、张鸥主治医师为患者植入ECMO。伴随着监护仪器不断响起的报警声、呼吸机辅助通气声、抢救按压声,医护人员忙碌但有序地各司其职。进入正确位置、导丝送入、扩张、植入导管……“好了。”术者沉着娴熟地在超声引导下完成置管操作,另一边心脏重症监护室王文护士长已备好ECMO机器预充管,随着两边导管正式连通、ECMO缓缓开始转机,小瑾的血压开始稳步上升。

  停止心外按压后,在ECMO的支持下血压可维持有效器官灌注,小瑾逐渐睁开了眼睛,恢复了意识。在场的医护不由得都舒了一口气,这场与死神搏斗的第一回合,我们赢了!

血压的曲线失去正常的搏动形态,变成近似直线的曲线

  随后,小瑾被送入心脏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但她的心脏仍然不能有效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各种类型传导阻滞等导致心律失常频发。但好在ECMO支持下,平均动脉压始终能够维持大于70mmHg,可有效保障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灌注。在佘飞主任医师指导下,心脏重症监护室对她的每一个指标进行严密监测、管理,小心翼翼地保护着人在镇静下、机体仍在“走钢丝”的小瑾。

  在闯过了感染关、出血关、血栓关、营养关等众多难关后,小瑾终于度过了暴发性心肌炎最危险阶段,心脏功能逐步得到恢复,平直的血压曲线开始出现波动起伏,心电图的每一个波形跳动似乎都标志着新生的力量。刘芳主任医师带领的心脏超声团队对她进行动态复查后发现,一周的时间里,小瑾的心脏由最初毫无收缩力恢复到几乎完全正常,随后,ECMO被顺利拔除,她也顺利开始参加康复训练。

  在暴发性心肌炎的救治中,ECMO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支持作用。那么ECMO究竟是什么呢?ECMO又称体外生命支持(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是一种用于严重急性心脏和呼吸衰竭患者的机械循环支持治疗。它可将血液从血管引出,通过机械泵在体外循环,然后再输回循环系统中。当血液引出体外时,血红蛋白被氧合,二氧化碳被清除。自1976年在美国首次成功使用后,ECMO技术在过去的近半个世纪里被不断改良,被誉为危重症患者的“救命神器”。

  由于ECMO术后可能伴发的并发症包括血栓形成、出血、感染等,因此ECMO的娴熟开展及重症患者的整体治疗质量需要强大的医疗团队支撑。本次暴发性心肌炎患者的成功救治,是心血管中心团队危重症综合救治能力的体现。今后,我院心血管中心团队将继续践行医者初心,尽最大努力救治心血管危重症患者,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